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在线视频精品一区-在线视频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视频免费-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盛世收藏網

標題: 各位大師告之銘文意思并講解。 [打印本頁]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7 14:17
標題: 各位大師告之銘文意思并講解。
2 \: Y% _( ]# \. L. N
8 m, s" G. A; S5 }, P! y' ~+ V
5 e6 C, B( ^& \- E* P# J1 V4 H% B1 ]$ Y

9 a2 q, d& ?& I, b[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7 18:37
試著讀一下:亞框族徽 盿(費刂)乍/父乙寶尊彝。大意就是:盿(費刂)為紀念父乙而作的禮器。
作者: 無知無畏    時間: 2005-1-7 19:02
高!!!!佩服!
作者: 老虎    時間: 2005-1-7 21:06
單從拓片看,銘文個別地方有疑點.請樓主能否上銘文照片學習一下?
作者: 118    時間: 2005-1-7 21:40
學習了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7 21:52
銘文沒問題,就是字好破意難解,.
5 H, {4 B# Z3 i  ]" T4 h& B: ^2 ?9 a
; P8 \  ?/ f" u  p5 B5 W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7 21:54:07編輯過]
  h" K1 ?6 n5 C' ]- L9 r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7 23:06
實在講我也很想看看圖片。作字之前三字(含族徽)感覺不如后面的字。其含意倒是很明了的,并無難解之處。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7 23:17
吉金兄我查了幾本書后對銘文有點初步看法,還請不吝指正。' c! M. q' r- `6 W: C: O1 P- }( {+ U: M' L
6 W5 C, j' O% o* `
      亞字框的內容釋為:箕亞---上己下其(音箕),框外面第一字讀矣或疑---矣
3 j% M, _( A' x) X2 t6 p  [/ E; s) V
右下加匕,整體讀:‘箕亞矣’,這是一個商族的族名,后面銘文依次釋為:‘弗
/ T# J8 F% T* F1 j# d7 N, [9 R5 A, O: s- O1 A# [
則作父乙寶尊彝’,
1 G$ a3 s8 ?3 K) c6 d2 u/ V2 y
  $ v% N1 S: y* s! b# i. A: L+ l
  
; a/ T/ t! q% Z' m6 C4 g一、釋文 : 全文釋為:‘箕(上己下其)亞矣’--‘弗則作父乙寶尊彝’。5 I$ ~" p/ t$ ]- }
  
3 X- D, w( K6 o, Z   
/ a+ D% l4 E' _% s. p+ N& A% b   (1).‘箕(上己下其)亞矣’族徽,見亞盉、斐方鼎。
" K2 ]( F8 u# @+ m' c* M# m/ b
$ j) L  N% S9 }   (2).‘弗’見父戊鼎,弗生甗,《說文》釋弗為較正的意思,象不平直兩/ |+ [( {* z$ q. w  O. Z5 E; m; d- R
1 @$ h% N, I% n& ~3 b2 Z+ R
物被繩索束之,一般常用于人名。
9 O  v$ O  k& I! N   & c3 k- G& ^0 `! ]1 u
   (3).‘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在銅器上刻劃;另一個是土地的意思,《
% Q3 o. `" I; I" P' v
# b) u0 c  t0 n周禮.春宮、大宗伯》“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 `+ Z' n: q  G1 [; [

! v' P! {4 n  @( I7 n9 ~" Q3 O則;六、、、、、九,鄭玄注:“地未成國謂之則”,‘賜則’就是只賜一百
, j" a% D7 ^2 b+ l# g; p- B) N7 U9 F7 ]) n2 M( p5 v
里到二百里的地盤,國王還沒賜你土地大到一個封國的地步就叫賜則。6 }% I2 @2 @% G8 Q1 g5 Z+ k- R4 V$ G
; w& }# J4 C' g- N! b
  6 u8 }' c/ z) ?1 n9 l
二、釋義:則地的弗為父親乙作寶彝以為紀念。& [/ S; B  A8 ~: o. G& f6 ~

! {) A8 g+ D6 ?! K" A
. {( t5 m5 t2 k! ^   (1). ‘弗則’則在這里是定詞,指還沒成國的‘弗’,從此器的族徽看,( _2 \8 M% Q" W6 Q" t

$ |0 ^& s8 Q# n/ ?4 A, G* t1 U5 q+ w器作在商代,還沒到周,見周時燕侯賜‘箕(上己下其)亞矣’家族的亞盉上) @: {& g& P0 b* a* b# m
8 _$ d& f2 G% v+ J% C4 o5 X( M
的族徽,已有變化,匕已沒有了,下面還加了筆畫。
1 B# S' u0 D( v
- `6 \, M1 z) [3 U$ W   (2).  該族為殷商古族,專家考證是商紂王的庶叔箕子之家族,箕為商代
1 n# O$ q6 p; z7 X8 r4 k/ z1 q5 u# \. N8 y) O
重要的封國,武王時把箕子封在朝鮮,商時的箕封國也應在北方,對于箕國的
! B9 w' I$ B5 v+ m8 ]: n+ ]& [- k! b+ w' Z
地望,專家有不同的說法:
: ^7 l* v! N  ^2 Z; b3 I
7 v2 N: m( m: [, s/ Q   1.陳夢家認為箕即古冀國之冀,在今山西河津。
8 w! T9 l9 }" x2 b; C& v
5 {! u8 i9 K5 ~$ B9 D& u7 |; {   2.李學勤認為箕在商王畿內,因以此箕為今山西榆社南的箕城鎮。- S  r# e; `& E0 I

6 `- j8 i- w8 z$ O- x8 Q   3.劉文淇認為當為今山西蒲縣東北的箕城。4 d7 F9 r, @$ j" R) m8 z
1 c4 I/ u6 D0 Z5 [0 P
   4.1951年在山東黃縣出土有八件一組青銅器,其中六件帶有銘文,作“(( b: `) O; Y0 S3 H

/ P, f( ]2 n$ U上己下其)伯”或“(上己下其)伯子”。王獻唐以此為基礎著成《黃縣(上
- A" |, `; n5 E8 {2 {& }5 W/ `0 l# @3 n3 D
己下其)器》,共搜集了四十三個器號七十三件殷代(上己下其)國器,研究
) E# _1 Y3 c  o8 x: r* d9 z$ h% U% L% C+ ~0 k
結果認為(上己下其)國為姜姓,由武丁到帝辛前后延續約有二百年,到西周2 r( ]; n; w- ]- s
* h5 w8 D2 c$ l* s& [: b
時不但未消亡,且曾加以重封,但非杞非紀。黃縣(上己下其)器為(上己下
: [1 _% E, x2 M5 ?$ W& ~& X; E5 q, s5 G) t, b9 y& n/ Z
其)國嫁女的媵器,王獻唐據此認為(上己下其)國不能遠在山東以外,殷周
- b6 f( D$ v# b, e. F$ p% H; r3 F* t0 U3 c. Q7 n6 ~
春秋時的(上己下其)國系在莒縣北(今山東東部地區)。2 l% T% X. X( i  @* z0 p: Q

( j# W; b/ v, l   5.由于有1973年遼寧喀左北洞村二號窯出土的(上己下其)侯鼎,進而又) j' z. O& }5 E  m/ q; p, X5 X: _
7 c- ^$ ^( n% _) o: L! R4 e
與1867年北京蘆溝橋出土的帶“(上己下其)”字銘文的亞盉以至1973年?974
( D6 U; h0 a# I( m# g2 n
! b% M! c. i2 h, R9 v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黃土坡墓出土的銅器相對應,所以有了較大的突破。李學勤4 Z$ D$ _) I" B: |
' t/ U& `( w" f. O& b0 C, c5 j
據卜辭中(上己下其)與缶、湡相近,《說文》“(上己下其)水出趙國襄國  g, W& w1 q5 {, G6 U

3 T; }" G3 p% d5 D' j5 k之西山”,認為(上己下其)國應在今河北沙河縣南的沙河附近。遼寧省博物" ~; z! H* d& w2 D. j& ]
9 N9 u8 R: j# b+ D$ m- {5 I& Q. X
館等《遼寧喀左縣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銅器》(1974)據新的出土資料認為(- `( e& {# K: }, t3 x6 Q4 x
# l. S2 z* q" G% Z/ q* v: }# H: f
上己下其)國應在后來周初的燕地。曹定云認為應以在燕地為可信。彭邦炯也* s7 i7 K& ?# q* D

4 r! o0 U/ t# N. W' _3 `贊同此二說,認為:“過去一般都據山東半島多出西周春秋時代的(上己下其8 C5 v3 f2 m% L9 c/ w
; X0 Y( o: O. M
)器,以為古代(上己下其)國一直在山東境內莒縣北。但從商代考古看,商
, n* }5 X1 u  r. s  `
) x  O1 u: M" z+ v' D代的(上己下其)族主要并不在山東境內。”“從遼寧喀左與北京附近多次出! L! f. D" M/ {6 l6 z

3 u! t7 O- l4 v' `現帶‘(上己下其)’的銅器,因而有同志提出商代(上己下其)族地望在周
6 J9 V! P' t1 ]. ~
2 y) Z: [0 J; W$ K初的燕地,甚至認為在今北京沙河附近,這種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但還可補充5 j2 R5 p3 j# p& N
, m$ Z0 C9 O+ C
一下:在北京附近的,主要可能是(上己下其)侯國族中的燕氏一支。”。
. ^" [1 G8 }- ?; H& C
8 N; h) c& n# g" G6 N6 ^    $ |  P8 }1 A. w- q' g

' k+ m1 W7 e1 O. B$ O      綜上所述器物應出在山東或河北一帶,是商代的器物,具體是什么從銘文! Y- ]% U! L, u* x

! S1 f, U2 ]; C- Y8 c+ ?是看不出來,另外知識有限,弗是何許人也還考不出來。?
" a0 V# f) S( p5 X" v5 h+ {) N2 j# ?! G' P
8 O- C0 N7 ~/ p% G7 w5 L4 K, A
# s0 d! M& c4 J7 o$ K$ ?, P! S! A. A- [$ ]% F; Z' W

$ h; y! R" v" \# g/ ]
& L5 [/ Q3 s& w) w& a1 _
+ p+ R+ \* t$ S6 a. V. n  x; E! `( Z- y/ c% p7 ?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7 23:25:56編輯過]
% c, w' g0 ]0 T6 D, u# j3 D% L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7 23:35
王老師真乃大家,讓您辛苦了,真是好文章。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7 23:37
我之所以沒有拆解族徽并詳解是因為存疑。不管是“弗則”還是(費刂),貝字的寫法均有大疑問。若貝下有雙手,讀法就會變,且雙手的筆劃又與時代不符了。所以我認為,本則銘文應解決真的問題在先。至于考據是一定要建立在標本確真的前提之下的。您說呢?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7 23:45
有雙手就是具加刀,給咱們一個圖片咱們沒法看真假,只能說說意思,真假還得摟主自己定。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7 23:48
器是沒問題,和主人協商是否讓照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7 23:53
既然大家有雅量,我就明說了,我疑有添刻之嫌。亞字里面的部分筆劃也不好。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00:00
樓主勞駕還請您把東西照照,忙活半天,最后還是假貨9 C9 c$ H3 f0 p7 W
,我很沮喪!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8 00:08
別沮喪,望兄。看左面一列銘文,字還是很好的,筆劃走勢,運筆風格,肩架結字等等,均在商末。只是局部有點小疑問。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00:13
我看寶尊彝這仨字筆畫也軟,可能字口動過手。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00:13
此器我上過手,應是殷三期之物,地點聽說出至邯鄲和邢臺地區。
8 W9 n. z: F3 h+ B7 d2 F存凝是很正確,明天我去辦看一看。
& f$ q  f& v% w9 H5 K0 |* l
/ M0 `' }# c! v+ X)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0:16:38編輯過]( P; U8 T$ X8 h1 |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00:15
抱兄是什么東西呀?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00:18
王老師此器尊。看來這東西有話題。
8 z# S/ j; y" Z1 b( Z3 d* x$ G  I. {1 Y2 ?5 U( ~8 ]* x# E' b' m: E

* x; k1 Y+ t: B9 Y! X[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0:19:18編輯過]& v- Q4 D; I9 M6 E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00:22
胞兄:那是好玩意兒,我們可等著看尊了。您還有什么話請講。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00:31
upload=jpg]UploadFile/2005180282094428.jpg[/upload]既老師這銘文和此器銘有何關系。http://www.bronzes.cn/dvbbs6/UploadFile/2005180282094428.jpg
& @. L. u9 A1 [9 y& S. H0 M) g& N. C1 f* l% W

6 g0 S' H4 V$ \/ R) ]# r[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0:35:22編輯過]
3 U& l5 Y+ b/ T/ t9 W6 i+ m  p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00:54
就是(上己下其)這字呀,沒錯。字表里沒這字。
作者: 哈哈75    時間: 2005-1-8 10:05
族徽里的“其”和第三字的“貝”真是寫得怪,乍字不流暢,還是看看實物好說些,盼望中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2:02

; H3 X* e; h- b4 M0 R. x! k. y
1 O5 J7 D" E. q( Y7 d
5 O" E- P$ l8 H2 e6 ^7 _# h- R# k- i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2:05
.$ Z* L% P# J5 }- a% B( r( _
[.]沒有把紅班照好,有點偏色。,這是器的里面底部,
: Y  G* L* g# G* p. g
4 M2 _0 A' \$ }$ L
/ D  d$ e7 U4 D6 g' M+ p8 `+ z4 D; \# T: e" q
) S9 e% v( p7 u0 K* @* [7 T. }8 G
9 I  `" H( o' l- D

% _! o/ ^$ a2 G) g! u
. O2 ?% ~1 D2 e6 h" d[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12:10:59編輯過]7 b% i; C9 Z$ S, L' P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2:14
..
5 _$ E: P% ^' _( c
8 s$ ~$ k$ A5 z) T! X8 _5 q4 {1 E& K- K' W/ A7 s* v, v

% H% }$ F3 T0 {0 {1 f3 N. \. A
! D, F7 Z; U: d% v& X, P4 |6 r* V/ D% |# e1 o8 z4 l$ ?7 X* [
2 K! S- _( a/ x: U! e0 f
這是李學勤先生筆跡,當時由于時間緊沒有講其內容。' L( b8 t9 E$ w5 W# r9 s! ], T
  Y8 ^3 G& X1 x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12:20:25編輯過]- _! p7 \# |3 `1 p& ^1 x. {7 x4 J% P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2:22
2 ^/ O/ I: F, K) ~* x: J

: A) {0 p' y0 W& c% ?
+ K8 H  ~8 T+ S& Y4 E
4 k# }, L! {( u4 ~, {. P2 B; ]沒有讓上全圖,尊重人家意見。由于愛好,會讓了一幅拓片給我。
3 `$ N( v9 K  f& W" O5 S3 W/ u/ D/ e0 V' `/ j7 J6 w

) L% `$ H) c6 ]- v5 G4 ^" m" n- e6 z( q" b9 d. |. ~
2 G2 m+ I# r' l% z. |/ x2 q8 a3 @# ~
$ Q. h# d2 {& {) F% H: z9 O
& }$ t- t9 o1 s  {* C. l6 Z. v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12:27:26編輯過]
! v# ?% ^+ I( `% d& ^1 K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8 15:29
多謝樓主。圖很好了。原有的疑慮全解開了。根據新補的圖更正一個字,就是族徽后的第一字,看拓片時以為是從“目”  的,圖片上看才知非也。我以為那字應為“彘”字。
: h2 y5 O% [5 W5 v8 b) i; L其實亞框內的字可直讀做“紀”;亞框是官稱。通篇可讀為:亞紀彘(費刂)乍/父乙寶尊彝。5 u5 m  q- [2 g1 L1 Y- V
之所以最初不釋為“弗則”,是因為“則”字在金文中從“鼎”從“刀”,并不從“貝”。
作者: 鏡癡    時間: 2005-1-8 15:46
好帖!受教了!
( }+ G0 o1 x" ?! J0 E. k8 E7 W" }, f7 L% S9 {% ^$ C* X
" t. ]7 y& S! j2 l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15:47:10編輯過]
* I) z% U! w% \2 |4 ]) D. |
作者: 118    時間: 2005-1-8 15:49
好DD
作者: 哈哈75    時間: 2005-1-8 16:13
好東西!好譯文!!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19:16
還是吉金大師厲害,和李教授的釋文相差無幾,從樓主新發的圖片上看,
1 n; [) F7 d" I2 ?) S* Z, o& [1 G8 x+ B
! m! f3 C1 I  c7 @吉金先生釋為“(費刂)”是對的,全釋為:‘箕(上己下其)亞矣’--‘($ `7 K) n1 c: G5 J& |/ g
9 z" d" h" v. t& ]+ Q6 v
費刂)作父乙寶尊彝’更加確切,今天又看了一些資料,對箕國的地望演變又
8 ]0 T' m: q" z; |2 }* q7 b0 t# S4 p! F, w, x
有了新的認識。% P- l9 i' s5 V- E; E8 D0 K5 z
    0 k) H: l" m0 y! H: [( U1 m
      1.《山東金文集存》對金文(上己下其)的演變主張:金文一期;既商晚$ Y8 M, H; r/ I& P2 }- C9 b3 H

7 c9 E9 Q4 v/ a0 F  t周早時的寫法,基本就是樓主在第21樓所貼字貼圖片,右起第二行第四個字或# r$ r: i5 {5 C% k' ?; Z
4 K$ |# t& F, W
第四子下部的樣子,金文二期;西周時的寫法,寫作‘己’;金文第三期;春
( H* ~  K- x0 S6 c! a. Q0 J+ _' m; r8 J
秋時寫作‘上己下其’。樓主的銘文顯而易見是商晚周早的寫法,不是單純的9 h5 S6 ^+ ?; I' c# h

& E- C. H9 t. A- W" ^! A9 x其,是‘亞其’。
7 X; z$ z% j* l  A   . V9 ?9 E# d8 L( e0 M
    * I  Z2 }4 N0 _
      2.1951年山東黃縣灰城出土了八件箕國器,這批器是春秋早期的。1969年  L- O+ w9 G) x* Q- Y
, [, \1 Z1 H7 [( c4 @
煙臺市上夼(音礦)村出了一批箕國器,紋飾是竊取紋、鱗紋、重環紋,屬西
# `( e' C+ p3 R, P" e: o* f1 a# \1 g3 `6 E$ ~7 p
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器。其銘文寫法是典型的‘上己下其’寫法。! @, X3 U4 N- V6 }6 U- [/ |! v
# r& Q4 S! `7 O3 Q1 T
  X3 h6 W0 c) e" S6 o2 G. l
      3.歸納起來箕國的地望有三種說法:(1)山西西部的蒲縣;(2)北方的' F6 ~8 N5 Q4 l( }" i; Q
: T  @" H1 g. k! v
燕地;(3)山東東南部的莒縣。看了曹定云的《“亞其”考》后覺得并不矛
2 `& b" t5 a8 n0 m3 Q# b# c" e2 D  U/ _4 [6 a$ _
盾,他得出的結論是:商早期的“亞其”封在山西西部的蒲縣東北古其城一帶( s1 Y! x5 k4 G2 T0 ^8 ^! S) ?

% `4 D) o: t$ e& `5 S6 t,商早期西周晚期“其”的地望在北方的燕地一帶,春秋的其國在今山東的東3 [' y5 Y. W4 H7 F

! d! O6 ^5 C1 n) J: J% Y# f. m南莒縣一帶。
4 g& [& B  G8 z2 i0 P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9:19
# x2 A, p& m9 W8 r( z
2 V2 q7 t1 Q* l
% O7 i2 p  B% [5 P4 @% C* V2 Y
* y5 x  O3 [9 J
這就是當時講解情況,也就是此銘文。
1 A' b7 X$ r4 g- k" L) o/ `+ d" m' i/ [/ O( ^' Z9 k7 S
9 k# s2 W; R/ a5 \% e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19:23:58編輯過]
5 R; R5 P. w. G6 o3 K- F# C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8 19:28
大師們有一種執著追求,和破解難題的精神.使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
作者: zzz188    時間: 2005-1-8 19:30
學習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19:32
在文字上您說的是李大師,我等是不配的。我們只是玩。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8 19:37
原來這則銘文是“流傳有序”的。望兄的考據很精深,佩服!這個“紀”族的傳承很悠久,印像中到春秋還有大量的的文字可見。
作者: 既望    時間: 2005-1-8 21:49
吉金先生把‘上己下其’直讀做“紀”是合理的。金文中只見‘上己下其’國、己國,不見紀國,前文已說明金文己字就是‘上己下其’在西周的寫法,可見‘上己下其’和己是一個字,而有證據證明紀和己就是一個國。  u$ V3 v  D0 F) O' [$ `
1 f: m* ?1 r: X+ `9 S
    ‘己侯鐘’出土于山東壽光縣南三十里的‘己侯臺’,《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和壽光縣志都有記載,在傳世文獻《左傳.隱公》元年記載,紀國在山東劇縣,《齊乘》云:壽光城南三十里,春秋之紀國即劇城也,實物和文獻統一了,‘己侯臺’在壽光城南三十里,春秋之紀國之都劇城也在在壽光城南三十里,所以紀國即己國。( R1 M; C$ t3 {2 H

* m/ v* A- h7 {$ g+ \8 a6 J( R* y7 C     有一個現象很奇怪,文獻中有紀字,沒‘上己下其’和己字,而商代、西周、春秋金文均無紀字,只有戰國金文有紀字,這說明文獻中的紀字只和戰國金文有關系,因為大多數先秦文獻的成書時間大都在戰國以后,這時的‘上己下其’字和己字已演化為紀字了,那么‘上己下其’國、己國、紀國不過是商代箕子家族在商、西周、春秋等不同時期的封國罷了,這三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國。
( w3 \6 J9 O+ ~7 m 5 l4 J/ j! b' t, l$ {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8 22:32
                                                       己
% M- C0 d2 M( U, R% ^; a5 V望兄好學問,謝謝!這個紀字,讀音雖如此,但我還是希望用 其 字。可惜沒得用。我一只想造一批金文的常用字。現在看來是有必要的。- v2 |9 y7 m/ {& b1 {& p
9 k: W* j2 s4 g2 |6 |: J, S

; P0 Z- S! ~0 f6 H7 n; q1 I/ p4 p' Y" {& x3 Y; L
8 k, n& l. f. ^; q, o0 ?

6 k- f7 r2 W. Q! _
# o/ h# Z+ s2 p/ i$ H) t# m% c9 O2 e6 |6 e: e5 R0 ?

0 i6 q, I- I% i5 m6 D: F
) O0 P* ]8 q# U5 L9 W$ ?1 Y, J4 q  O# @  Q$ P) M" i9 Y( S
) z" k2 Z% E4 ]% v
+ k6 E/ c6 m* {

# c, h$ }6 D; x& c+ p. o1 p* y7 x" u. Y5 h  C

+ W! |2 |& V. Q9 U; J8 n[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8 22:34:37編輯過]
& k8 v4 d- K" w& ^. J! t" `
作者: 悅目賞心    時間: 2005-1-8 23:07
兩位老師好學問![em10]
作者: 石頭    時間: 2005-1-8 23:33
這帖子里發言的全是大干部,我能看到也覺得是造化。學習中,謝謝!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9 17:36
吉金.既望兩位老師,這個銘文當時李學勤老師說,父乙的乙字寫法比較特殊,他說一般乙字比較直,這個拓片銘乙字彎曲的很少見,不知是什么意思?。
作者: 吉金    時間: 2005-1-9 20:06
李先生的意思我想就是在講“乙”字上下平行的兩筆,與中間的斜筆間的夾角呈銳角,而較常見的是呈直角或鈍角。的確,此銘“乙”字的彎曲度是稍甚些,與“父”字的間距也稍遠些,不過完全是在合理范圍之內,且線條流暢,不浮不滯。還是很有精神的。
作者: robinlb    時間: 2005-1-10 00:37
以下是引用3 a  ~, s( e/ F4 p  Q$ U3 k

2 }. y! t8 ^2 H# u7 i5 |' u[ ........ 005-1-7 23:53 .. ]的發言:
+ z. G0 M5 R! P' I" j+ V2 m  u
既然大家有雅量,我就明說了,我疑有添刻之嫌。亞字里面的部分筆劃也不好。

( L8 R- K1 _  I也是我當時想說沒敢說的話,添刻之筆粗細一致,筆鋒呆板。
1 `9 {+ O7 R6 K: |' z& r: R# A# j. `但事實如何,金銘這東西還是向諸位老大們學習啦。+ g4 C: t' F5 x6 k
4 J+ h/ B% I; e. I5 Q, ]& V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10 0:42:06編輯過]( y3 q/ K' E% P( g- s  f& k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10 22:29
世上有好多使人難以理解之事,以后也可能推翻現在好多事,何況幾個字如何寫,如果都按思想推理走,那里會有創新。
作者: 樂部    時間: 2005-1-10 23:28
以下是引用抱鑒閣在2005-1-9 17:36:51的發言:
; P  F7 e% n8 z( `( [吉金.既望兩位老師,這個銘文當時李學勤老師說,父乙的乙字寫法比較特殊,他說一般乙字比較直,這個拓片銘乙字彎曲的很少見,不知是什么意思?。
* |" I% f* T  y2 P7 J! N+ g' L; @% r
, S( B  h4 E9 o/ c
難道比李學勤還懂文字嗎?李先生看了還用、、、、、、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1-11 22:03
專家鑒定過的銅器不以定都是真的?
作者: 錫鏡緣    時間: 2005-5-8 18:10
以下是引用抱鑒閣在2005-1-7 23:35:40的發言:
0 Y$ q1 }# @4 r* s8 Y8 t王老師真乃大家,讓您辛苦了,真是好文章。
& ?  K3 q6 o3 _
1 [0 u: |. T& V4 o  T4 r* A& t% F

作者: 鏡癡    時間: 2005-5-8 18:34
抱兄好藏品!既望、吉金先生好學識!再看—遍,多受益!8 |& \4 W# O, T! H# \6 J

9 R  S" O& |. E+ ?' ~6 R3 S  ^& E5 m: H6 M2 g. P0 D! s

作者: jwl139    時間: 2005-5-8 20:58
佩服幾位老師的學問!!學習學習再學習!!
作者: 金同梵思    時間: 2005-5-8 21:16
以下是引用jwl139在2005-5-8 20:58:10的發言:
6 l1 D  [7 I1 E佩服幾位老師的學問!!學習學習再學習!!
5 a8 s7 R3 R2 B0 ]3 x2 K/ X7 v

/ ~" n; l3 c7 o7 L     
作者: 抱鑒閣    時間: 2005-5-8 21:53
這件吉金老師鑒過,請講一講。
作者: 鉞奴    時間: 2005-5-9 04:30
鼓掌!!![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4][em24]
作者: 上古    時間: 2005-5-14 00:24
學習中,受益匪淺
作者: 錫鏡緣    時間: 2005-5-19 13:12
以下是引用上古在2005-5-14 0:24:14的發言:6 L7 c) J8 ^! V6 n0 @0 r* D$ `( \4 o
學習中,受益匪淺
3 o- Q; }. o( A3 _  D4 R: R* z
' s* O4 Y- D: e" W

作者: 洛奇    時間: 2005-5-20 05:11
吉金、既望師,佩服
作者: 長頸鹿    時間: 2014-10-3 19:16

作者: 草原動物園    時間: 2014-10-3 20:14





歡迎光臨 盛世收藏網 (http://www.ylpqc.cn/)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 波多野结衣全集在线 | 五月激情综合丁香色婷婷 |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 | 韩国美女福利专区一区二区 | 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 欧美噜噜噜| 色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水蜜桃一区一区三全集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羞羞视频免费观 |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 久久午夜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 |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剧情最新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美女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羞羞首页登录界面入口免费 | 羞羞的影院 | 午夜影院网页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色网站在线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久久精品 | 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 | 全国男人的天堂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一区 | 自拍 亚洲 |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综合激情五月婷婷 | 自拍欧美亚洲 | 啪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