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4日訊(記者張靜)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3日結束拉美之行,本次訪問成果豐碩,引來西方媒體的“嫉妒”之聲。多位接受中國經濟網專訪的駐華使館官員、中國駐外前大使、經濟學家對此做出了回應。
西方觀點一:“金磚褪色論”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7月15至16日在巴西舉辦,西方輿論在峰會前再次掀起金磚國家是否褪色的討論。看空的人以金磚國家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為論據,將視角投向金磚國家內部“種種不和”。
回應一:長遠看金磚會更耀眼
“我覺得長遠來看會更加耀眼,我們會更團結,發展得更好。”中國駐古巴前大使劉玉琴7月23日上午在中國經濟網電視節目“中經在線訪談”中說,金磚國家雖然都面臨一些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態度都是非常積極的,所以毫無疑問,唱衰金磚也好,唱衰中國也好,沒什么道理。
回應二:“褪色論”是西方媒體一種夸大的悲觀主義
“‘金磚國家褪色論’”是西方媒體的一種夸大的悲觀主義,他們沒有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金磚國家的發展。”巴西駐中國大使館負責經濟事務的外交官嘉奧斯-卡斯特羅(Augusto Castro)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回應三:宣揚“金磚褪色論”顯然是出于妒忌
俄羅斯聯邦駐沈陽總領事館總領事謝爾蓋·白德福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西方官員和分析家所宣揚的“金磚國家褪色論”顯然是出于妒忌,沒有任何根據,并且只能使全球經濟倒退。
回應四:唱衰是西方媒體一向樂趣所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南非研究中心主任楊立華昨日接受中經電視采訪時表示,唱衰發展中國家是西方媒體一向樂趣所在,中國越唱衰越強大,金磚應該也是一樣。
西方觀點二:“新殖民主義”:
有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大量進口拉美的資源,同時大量向拉美輸出工業品,因此把中國稱為“新殖民主義”。
回應一:中國是購買 不是掠奪
劉玉琴不同意這種看法,她認為中國同拉美的合作與以前的殖民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區別就在于我們是購買,并不是掠奪。殖民主義的宗旨是掠奪,而中國從來沒有這樣,中拉的合作是平等、是互利,目標是合作共贏。”劉玉琴認為持新殖民主義觀點的人應該去學一學拉美的歷史,看一看拉美的現狀。“拉美現在是愿意跟中國人合作的。”劉玉琴說。
回應二:是你情我愿 比翼齊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吳白乙認為,中拉合作是你情我愿的事,無所謂什么殖民不殖民。過去兩年,拉美國家感受到了中國需求增速放慢的壓力,所以他們也迫切地需要發展他們制造業的能力。“我們把我們的比較優勢轉讓給拉美,讓它們也能像鳥插上翅膀,和我們比翼齊飛,我想沒有這樣的新殖民主義。”
回應三:中拉模式是利用對方優勢 爭取互利共贏
中國駐古巴、阿根廷前大使徐貽聰也不贊成“新殖民主義”的說法,他認為這是對中國的一種錯誤理解。中國和拉美發展關系,開展貿易和經濟上的合作,是一種資源互相補充,互相利用對方優勢來爭取互利共贏的模式,中國不是去掠奪,中國也不是大量廉價地輸出自己的東西,而是一種根據對方的需要,互相來 西方觀點三:“取代美國論”
中國與拉美雙邊經貿合作近年來大幅上漲,2000年中拉雙邊貿易額126億美元,2013年達2600多億美元,是2000年的近21倍。西方媒體稱中國在拉美地區正在取代美國的重要位置。
回應一:中國跟美國差得很遠 不要盲目樂觀
劉玉琴認為中國不要盲目樂觀,就目前來講,美國仍然是拉美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跟美國實際差得很遠,中國要趕上美國還需要時間,但是我們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補充的一種做法,跟過去殖民主義者掠奪別人,以一種別人主人的姿態去掠奪開發,完全不是一碼事。
回應二:中國不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與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李永全不認為中國會取代美國在拉美的影響,他認為中國只不過是要加強和拉美國家的政治互信水平,改善雙邊合作的環境,促進雙邊合作,增加合作的規則。但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有一個新的氣象,就是從來都是主張互利共贏,不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中國無論到哪個地方都得到當地的歡迎。
回應三:不要認為中國有什么別的目的
對于“取代美國論”的質疑,吳白乙表示,中國日益重視拉美,任何人都不要懷疑它有什么別的政治目的,如果用一種理性的心態去看待這種發展,應該把中國視為一個穩定的、對區域的發展和建設起著積極作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