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陳列介紹 |
![]() |
![]() 黑龍江省博物館始創于1923年。是一所集歷史文物、自然標本、藝術品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公益性博物館。 《黑龍江歷史文物陳列》是本館的重要基本陳列,其內容設計以文物為主體,結合文字說明、圖表、繪畫、景觀等輔助展品,展示了黑龍江地區4萬年的人類歷史和文化,重點突出了史前文化、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黑龍江歷史文物陳列》展出文物935件,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分為“遠古人類”、“早期居民”、“文明曙光”、“跨入文明”、“方國爭雄”、“忽汗州都督府——海東盛國”、“遼泰州與五國部”、“金源內地”、“開元路與水達達路”、“奴兒干都司”、“黑龍江將軍”11部分,上起原始社會,下至公元1911年。陳列文物精品化,手段多樣化,展示形象化,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黑龍江地區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勾畫了黑龍江地區古代先民生產、生活的歷史畫卷,再現了愛國軍民抗擊外來侵略、保衛家鄉的民族英雄氣概。激勵著觀眾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邊疆,把龍江建設成更為美好的家園。所陳列的展品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典型遺址出土的文物和歷代珍貴的傳世品。; a: q, h3 |6 ^2 C7 P1 s8 U. d ; B( ^4 w. ] u5 N1 u- O6 y 第一部分:遠古人類(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42000——10000年) ( l$ y9 z" t, o! A/ C 舊石器時代晚期,由華北平原追逐野獸而來的遠古獵人,在黑龍江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活動遺跡。目前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地點有:學田、閻家崗、十八站、大興屯等。閻家崗是一處古營地遺址,出土石器和大量古動物化石。塔河十八站是中國最北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加工場。從石器加工技術看,這些地點出土的舊石器,與華北地區長石片和楔形石核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淵源聯系。7 ?- |4 }5 C ~2 G # J8 g) B5 J( z! |0 H / K; c0 E7 c W; w0 m$ o ![]() ![]() ![]() 7 [& o$ e3 h% z* }6 ~: C* Z 石鏃 鬣狗下頜骨* A* T# a/ k0 g) }5 x" q 第二部分:早期居民(新石器時代 距今10000——4000年) & v C; b# J1 i7 c 6 r: v) m( ^ B. r 距今約6000年,由華北遷徙來的遠古獵人一部分定居下來,成為黑龍江地區的早期居民。密山市新開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和寧安市鶯歌嶺等遺址,是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遺存為房址、墓葬,出土遺物有石器、陶器和骨器,人們過著以漁獵為主的經濟生活。他們制作陶器,磨制和壓制石器。文獻記載的“楛矢石砮”就是這一時期的杰作。這標志著黑龍江地區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新時器時代。/ a2 o# v. `0 q" V" ~ ![]() 5 }* L# _) P7 r% Z1 P 骨梗石刃刀 ![]() ![]() ![]() 石鏃(右一為瑪瑙石鏃) " V% x M$ q) m $ T& h& n0 M* y) |; O 第三部分:文明曙光(新石器時代 距今5000~4000年) % l) Y h) Z6 r; p( k, f 距今5000年左右,黑龍江大地出現了文明的曙光。迄今,全省已發現出土玉器的遺址十九處。有代表性的為饒河小南山、依蘭倭肯哈達、依安烏裕爾河大橋、尚志亞布力、雞西刀背山、慶安蓮花泡和延壽火燒嘴子等遺址。其中玉璧,尤其三聯壁和雙聯壁,與紅山文化同類器物風格相似。刀背山、小南山均發現了大型墓葬,閃爍著文明的曙光。) R( i. b/ U7 X ![]() ![]() 黑曜石刮削器 小陶豬3 ]" f9 j% d1 _' Q ![]() ![]() 三聯玉璧 玉佩飾 第四部分:跨入文明(青銅時代 距今約4000——2500年)- |$ [% r# M# K% q1 Z. ^ 約4000年,黑龍江地區受中原文化影響,松嫩平原率先進入青銅時代。以白金寶二期為主的白金寶文化是嫩江流域青銅文化的代表。該遺址發掘面積約18萬平方米,分二期,遺存反映了這里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說明它是嫩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中心。屬于該文化的還有杜爾伯特的官地、漢書下層、臥龍一期等遺址,它們標志著黑龍江地區西部已跨入了文明的門檻。' V6 P- m4 @9 u) K- u7 a / n" H8 @ l/ T2 P' F ![]() * R7 n# L' K- O8 r8 \) w! S ![]() ![]() 銅鏃 銅錐2 [) k g! M8 L4 q5 ]. Z ![]() ![]() 幾何紋陶罐 仿樺皮器陶罐, s% e# q% v* u 6 e4 C0 D% i k( L/ B ![]() 0 l2 H$ o) n* B1 l9 V8 z! Y 黃褐陶罐 第五部分:方國爭雄(早期鐵期時代 距今約2500年——公元698年)6 j* y0 k/ i9 v* w: h6 d3 e 隨著青銅文化的發展,松嫩平原又率先進入早期鐵器時代。平洋、三家子、二克淺晚期墓地等遺址都出土了鐵器。而東部的東寧團結、大城子、雙鴨山市滾兔嶺和東康遺址,以及東北部的綏濱同仁、蘿北團結等遺址也出土了鐵器。勾畫了當時各部族爭斗廝殺、更迭稱雄的歷史畫面。頻繁的戰爭,導致文化互相交流滲透影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靺鞨人依靠雄厚的實力,打敗周鄰部族,建立了海東盛國——渤海國。 * Z) t, s2 R: p# y/ X ![]() ![]() # e. l" j8 Q, n! s3 d2 ^7 _ 盤口鼓腹罐 陶豆6 e1 s, y% n# _0 @9 {+ [ ) P' T. E$ ]* } ![]() 陶甑和陶釜 第六部分:忽汗州都都府---海東盛國(唐 公元698——926年) . M- A; H$ F0 I' | 公元八世紀初,唐朝在東北東部設置忽汗州都督府。冊封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轄區稱渤海國。成為唐朝管轄下的地方政權,其典章制度,仿自唐朝。有比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建筑業。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東北東部、朝鮮半島北部以及俄羅斯濱海的廣大地區。全境劃分為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縣,共傳十五世,歷時229年。渤海國時期是黑龍江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5 C8 M, E" J: D# g; g1 P % k' l5 C0 t+ O6 i) e6 Q! p0 V ![]() 6 N0 f# v3 o; `% S7 ?, K0 u( b) H' u- G 渤海國展廳一角 ![]() ![]() 忍冬紋長方磚 筒瓦/ ^; `# D# s5 J/ a- s& |+ R6 E ![]() % y W h4 `0 K7 E 寶相花紋磚 7 @+ n0 O: O# D0 Z. c* K. V 3 r$ Z# J' w6 R( ]![]() 騎馬小銅人 - K" C. p2 }: M' c) ` ![]() ![]() 手搖石磨 三足鐵鍋 第七部分:遼泰州與五國部(遼 公元926——1114年)) p ?9 I- G6 V% ^( e 十世紀初葉,契丹族建立遼朝。不久北上滅渤海國。在黑龍江西部地區設置州縣,在五國部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政策,設生女真節度使統領。為維護、鞏固其統治,經常遷徙居民,使各部族間交往頻繁,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相互滲透影響,加快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黑龍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5 p5 l K5 K/ j& M! |4 o8 ]$ k# n + Y# T' G. L) W; ?0 j/ H7 i ![]() ![]() : V8 G" v( i1 _+ U) o( Q+ D9 W 遼大安七年殘刻 鎏金銅帶銙. b+ M1 p/ ^/ o; A ![]() 鏤空銅帶銙+ X2 v$ _- L& u$ U$ L" y- G & F0 c1 [0 A+ ]1 v& w& N( k9 i ![]() ![]() 6 Q' {& z1 S4 Q \ J 白瓷壺 三彩瓷枕 第八部分:金源內地(金 公元1115年——1234年) 十二世紀初,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于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朝,改元收國,定都上京會寧府。公元1125年,金滅遼,翌年滅北宋,統治了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與南宋對峙阿什河、拉林河流域為女真族的肇興之地,史稱“金源”、“內地”。大量考古發現表明,金朝建立前,這一帶的經濟已十分發達,為金朝建立和發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金朝的建立開辟了黑龍江古代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f- x {* o2 q 8 a% J7 a. \/ S+ X ![]() 銅坐龍- H7 ?+ E9 s9 v! I* {9 ^6 O ![]() ![]() ! [$ O& y4 Z# f' ^& \0 Q 荷葉邊鎏金銀盞 雙鹿紋玉佩 ![]() ![]() * e7 L- X7 J M# B0 [8 Z 玉雕鳳 玉魚* a: n3 ~5 s" z9 K1 E' I, s, l $ n9 M! }5 H+ w R% ^! B ![]() 玉天鵝 金代齊國王完顏晏夫妻合葬墓 2 J; ^7 O3 \8 t4 _, g 該墓葬位于阿城市巨源鄉城子村,為土坑豎穴石槨木棺墓。1988年經過省考古所搶救性發掘,出土一批較為完整的金代服飾,男女墓主從冠飾、衣裳到鞋襪服飾各一套(男著8層17件、女著9層16件服飾)。另有重要文字資料置放在槨內棺蓋上的蓮荷崋銘文銀館檜和置放在朱棺內的墨書木房券,依此確定墓主人為金代齊國王完顏晏夫婦。 . ]2 p, w a' |' a6 K ![]() ( N3 h7 M! z \ 齊國王夫妻合葬墓出棺照 ![]() ![]() 金珰珥 萱草紋綠羅繡花鞋1 m$ z! b! J. ?1 B8 [0 L" O% [ 第九部分:開元路和水達達路(元 公元1271——1368年)* L C% s; ]: h# q ( ? u) a6 h/ W$ w% q 十三世紀初葉,蒙古族崛起,先后滅西夏和金。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設遼陽行省對東北地區進行統治,下設開元路水達達路和東征元帥府,對黑龍江地區行使有效的管轄。并派軍隊屯田鎮守,促進了黑龍江地區的發展與繁榮。黑龍江地區發現一些元代文物,它們是元朝開發和經營黑龍江地區的物證。 / L& `) p" ]7 |) N7 b7 A/ Z8 } ![]() , x" p; b; D+ h" s% t4 D 金代、元代展廳% r$ O) O( R* v2 r c* | q " \5 {) ^) _2 y& a+ {* ^* `+ \2 H4 ?! v ![]() ![]() 9 s/ g. c9 u6 m4 I3 c! C' Z 銅火chong 銅玉壺春瓶 ![]() ![]() 汝窯杯 鈞瓷盤 : ^2 t& _% k! a% D# @8 o 第十部分:奴爾干都司(明 公1368——1644年) ; ]3 |( U" z% C+ J% H8 c- }4 E 1368年,明朝建立后為了經營東北邊疆地區,廢除了元朝行省制度,在黑龍江地區設置最高行政機構——奴爾干都指揮使司。轄地西起斡難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東的廣闊地區。開始對黑龍江地區實行全面的統治。# {; {* C4 g% D; Q( b" M# V' t3 x ![]() ![]() 青花把蓮盤 銅熏爐 f+ ]8 u" U8 \9 ] ![]() # D# f+ W$ C0 r6 M5 K. Z9 d; x2 I" p 朵顏衛左千戶所百戶印 ![]() 1 P, b( j# k/ Y- @5 ?9 Y3 \9 v$ u* w 五彩魚缸% [; k, [2 D* O+ q# M/ f- k: W 第十一部分: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b9 b! t* W' J6 G: m, n2 E+ V0 b ( l5 n7 o6 h- O M/ I4 E 十六世紀末葉至十七世紀初,建州女真建立的后金政權統一了黑龍江流域,取代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廢除明進衛所制度,建立八旗等基層組織。1636年改后金國號為清,先后在黑龍江地區設置了寧古塔、吉林、黑龍江將軍。這一時期,黑龍江多族人民反抗外來侵略,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為開發和建設黑龍江地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9 y x8 I* K# W& u5 P ![]() 1 t( o8 ]! ^) {+ k# I, I 清代瓷器展廳 ![]() 西廂記套碗 ![]() 5 N! v4 ]9 I1 p1 D9 j 青花云龍大碗' \5 e/ J n9 Q/ V : c% d6 m! r; b( O ![]() 影青纏枝高足碗 ![]() 清代展廳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 |
歡迎光臨 盛世收藏網 (http://www.ylpqc.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