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在线视频精品一区-在线视频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视频免费-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盛世收藏網(wǎng)
標(biāo)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源在先秦,讀老子《道德經(jīng)》。
[打印本頁]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03
標(biāo)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源在先秦,讀老子《道德經(jīng)》。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老聃
長壽,一百零一歲
仙逝
,
老子墓在西安市
周至縣
樓觀臺
西約3公里西樓觀臺西300米
,
):字伯陽,謚號聃
(dān)
,又稱
李耳
(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注)
。曾做過
周朝
“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
哲學(xué)家
和
思想家
之一,被道教尊為
教祖
,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
無為
”,《
老子
》以“道”解釋
宇宙
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
- P4 O; Z; T2 |$ c% ^/ x- C
" e0 B& e; `* A, a2 }; s( z( x
老子針對統(tǒng)治者第一次提出了“無為”的主張,認為君主無為,百姓可以自化、自正、自富、自樸。老子的無為主要是想消解統(tǒng)治者對百姓過多的控制與干涉,給百姓以更多的生存空間,以使社會恢復(fù)并保持和諧與秩序。
2 O* N/ S6 J# p$ N G& B
莊子學(xué)派作品《莊子·天道》及黃老學(xué)派作品《管子》都明確提出了這一原則。《天道》說:“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上必?zé)o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 u8 o$ @' C& z6 h! [
$ E: k6 L, t: ^& \3 d
注: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
8 ?) r+ O4 }! |- |1 ]. u8 ?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38
道德經(jīng)粗略地說是五千言,但是具體的不同版本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版本有很多的“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比如馬王堆帛書本、王弼本等,總道德經(jīng)字?jǐn)?shù)可達到五千四五百字左右,但也有些版本虛詞較少,接近五千字的數(shù)目,比如河上公系統(tǒng)的諸本,最為接近的是敦煌的一個寫本,總字?jǐn)?shù)4999字.
8 @# b; ^" J; W8 ^! m6 V9 m
后來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時期的郭店楚簡本,內(nèi)容和篇幅都和現(xiàn)今的通行本有很大的差異(馬王堆帛書本雖然也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具體詞句的差異,郭店楚簡則有大量和今本完全不同的段落).最為讓人困惑的是,它的總字?jǐn)?shù)只有1700多,編排的順序也和今本大不相同.現(xiàn)在由于缺乏更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作為佐證,所以不好說究竟是郭店楚簡本更接近于原貌,還是說這個本子在當(dāng)時就只是一種“非主流”.但是這個本子確實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版本.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39
《道德經(jīng)》通行本(晉代,王弼本)
9 a- H4 e: u G3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L0 Y8 H1 m3 Q; k1 y6 b# u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E9 z! `# T: ]( V) n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r& q% Y. `* b S* `/ ]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 R+ ?, q* R: q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 H! r7 g1 p0 H0 z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M5 q3 y5 Q4 r$ m+ O4 C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J1 l* }6 X4 g. e, o9 ` G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l4 ~" o- c4 u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P; r' ?$ J6 W# T, M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 w( p4 ], I9 q l% C: S8 |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用。
& U+ P2 N4 r; `4 x( P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c* V- h+ s- F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 n5 g- E8 G W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 J, F$ B2 c# ~$ I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0 x2 B# f9 W; f+ V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g$ a+ O' z( C- l+ N. x3 q% T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l f4 K5 U7 i! ]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e1 b8 a# Y8 f* W2 s
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7 j2 V! J' z' @0 P s% ~
第二十章 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欲)異于人,而貴食母。
: [8 C2 L2 ~' L- m% M! g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 g4 T& _, k1 x: g! H* d/ H8 [; @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 A- f% }+ j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 b1 y- c. C4 |/ [" y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0 a* t0 A7 W1 ~& j" g" r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k0 G% g& P4 \3 U: U/ s" M0 v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1 g+ P+ h1 s: n# N6 y! U& V4 c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U0 H$ r0 K% C2 P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 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 t3 m9 a2 B" j! G1 j- K( h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v2 u; ]9 a# c# A5 V2 j, D9 D; I9 e2 {, c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0 u- n7 \& Q: @: y9 \- \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 H& v7 A! B# W6 @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 c2 d) ?( C5 A7 h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9 C6 s" A% ?! d! E) I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h: e( a0 ^4 R8 E
第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2 c: R( d" E" x3 t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t; U+ j: K' _$ H$ f9 [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 G1 t: H4 K! d) l8 J% z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 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J) F' |" n1 J% a0 u% h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shù)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3 y$ e$ A4 W3 H, o% e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 i& F1 }4 t, c9 x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 m8 n" C+ w, _$ K$ `% y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 H( [2 E' b4 h' T6 u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人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 n3 ~0 p' X* o/ i) w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p: ?. x/ L S6 `5 X0 ~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 @7 P7 r. R3 }7 M0 X- E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 r9 x6 i0 e7 A+ P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 W E& N6 K8 ]: C0 j$ X# o
第四十八章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 @: N; a; p4 d$ I" B* f8 V
第四十九章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2 X, e! a+ U; F0 [" k H/ f P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人軍不被甲兵;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9 D$ `4 h6 J* V$ N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 {9 S- a- q) V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xí)常。
: `* _& s$ w% z+ T9 J$ m! O4 I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為夸盜。非道也哉﹗
6 n9 J$ ?' D- ?0 g5 j8 g4 w- \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x# d$ ^9 M+ h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Y: X' o d3 o" R" v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 @) [6 o: n% g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 `& X0 v0 R" @2 p! |1 g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N3 y- H# B( _& f+ H+ a4 K+ ~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U$ o' n! W ~& o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 d6 T9 k x# W0 g; ~# k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人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9 n- B( k1 }+ t- p% ]/ J+ C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 ]0 z0 d$ M0 {& ?- [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 ]# t N @4 B& S6 B5 T" h5 o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不慎終也。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 X, I; I7 V) b7 P5 f$ q' j3 _" G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 D0 A& q3 j9 z8 l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 A' H: p! K9 X! p& ^) E2 q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0 P) O# ?" x+ V% ^/ F: v5 i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 j1 u, ^1 V5 z f- l& r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 c5 N1 b; y4 m# j2 |' f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 X1 X$ A% O) n5 o4 j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P# a1 P; c4 R2 j8 A* z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C0 s& x( r/ e8 h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t8 O$ p$ {" W6 s. e& d9 A s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1 o+ h! C& }$ g2 W0 x: m9 @1 j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7 t% J- a& G' A7 B' K5 C' `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 Z( e2 d% e, c# W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 L; l3 m9 t3 i* {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 x z$ \, G0 z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Z3 i9 A) T6 h( ?, i. ?9 [! q) x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L/ N3 E' |7 @3 E( v* ~8 {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45
本帖最后由 夜里 于 2017-6-28 16:48 編輯
# F! g! H) V2 z' d: _8 h8 g
+ D$ U3 C6 q2 @$ b, [ X' C0 L
帛書版道德經(jīng)
. R4 M7 s/ D V4 |% j. b
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9 X( s- q5 r' {- S8 ~3 @1 {4 |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傾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治、乿/ 辭)也,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l& t/ ~0 i( C1 b3 _# R
[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4 u6 N' D# E# ?7 l0 ?/ @
[4]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 k9 D' ~3 ~, H' m" k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為、/ 言)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沖)。
+ f( s( p- K5 H/ a# {3 I/ R
[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兮其若存,用之不堇(/勤)。
# p ?! k* w- x8 ]/ T, W" f/ @4 `
[7]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
$ |9 o8 \# M" j- A% N m# S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U) O0 I7 a0 S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也;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 M( P; i- E9 F
[10]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毋有疵乎?愛民治邦,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9 J; M7 c2 }3 J, P: i: j
[11]卅(三十)輻同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也。然(扌然)埴而為器,當(dāng)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而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7 m% V& o2 _0 g& }# T
[12]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聾;五味,使人之口爽;馳騁畋獵,使人之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j D' Z9 L; X- ~" @* m/ W
[1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上也,辱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
) x" W* d6 Z& J; T$ [1 W
[14]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揗)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漻,其下不忽(曶),尋尋兮不可名也,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芴芒(惚恍)。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0 d! u. h b6 |' l
[15]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沌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久?靜之將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新成。
) u1 A& ?9 w! W+ v: ^! G- r
[16]致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傍作,吾以觀其復(fù)也。夫物蕓蕓,各復(fù)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9 S( l/ n7 q) T, ]: [5 `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之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7 }: s1 \+ L$ |" l% }5 w6 ^) ?
[18][故]大道廢,焉有仁義;智慧出,焉有大偽;六親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亂,焉有貞臣。
/ m$ L) f4 I/ C4 t
[19]絕智棄便(/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父未足,故令之有所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6 q; y& B( G+ Q8 [/ V" \
[20]絕學(xué)無憂。唯與呵,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慌)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我獨泊焉,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咳。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蠢蠢)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兮;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兮。沕(惚)兮,其若海;望(恍)兮,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吾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 `- I4 ^8 u9 \5 f( ]
[21]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望(恍)唯沕(惚)。沕(惚)兮望(恍)兮,中有象兮;望(恍)兮沕(惚)兮,中有物兮。窈兮冥兮,中有精兮。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哉】?以此。
3 o) X# J( p, ?; p9 X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示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弗居。
8 } {6 ^) {% i/ V; u/ P) A: n
[22]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示,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語哉?誠全而歸之。
& s' h1 K n+ P
[23]希言,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弗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得者同于得,失者同于失。同于得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0 q& r% U$ K" l1 j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纟肅(瀟)兮繆(漻)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 @* B6 s5 X! r
[2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榮觀,燕(讌)處則超若。若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于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 r6 s$ O# f' e% s
[27]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shù)者,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guān)鑰而不可啟也;善結(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恒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而)大迷,是謂妙要。
6 P4 a4 s9 q" ?: N( y) w) l" q
[28]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3 ]/ k, d$ x. }9 t- j0 L; ~
[29]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挫,或培或墮。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 `! i+ Z D& o3 h& F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之。【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以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 g3 [ [# s5 I
[31]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憺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喪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0 ] Z9 S3 c& T+ p7 D' ~* v# \
[32]道恒無名<曰>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4 s3 d3 z1 ?7 W: U5 r+ x
[33]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 V4 [5 T) F+ W- F" d4 F- P: l2 _
[34]道泛【泛】兮,其可左右也。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于小。衣(愛)養(yǎng)萬物而弗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 N( h/ N+ h; a- Z C& N6 T- s$ U
[35]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兮,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 w% \& `( D& }5 R
[36]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3 h/ L: k* z- Y& }
[37]道恒無為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知足)。不欲(/ 知足)以靜,天地(/萬物)將自定(正)。
5 r: c% ~% @! W( Z6 V5 @
=========
" @. w# q& y* Q# ?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C S: p0 U0 C7 X7 \7 A( P) y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fā);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萬物毋已生,將恐滅;】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矣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與非(~基)也。故致數(shù)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7 ^7 W4 V2 R1 c l5 |
[41]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費(靅/ 昧),進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輸);質(zhì)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曼(慢/ 免、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 e. U2 _' m! r* [' r
[40]反(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0 |; s& R0 L1 C9 o# ~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沖)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稱也。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故人之所教,<我>亦議而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敩(教)父。
; z! k8 B' P# r8 A9 B
[43]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2 |. _' Z7 b% L# P. F- ~8 o
[4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i! f6 t2 f- q$ v/ U2 H& z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贏若絀【,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知>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6 o1 a% n" p7 Z8 l$ g( r [' t8 O
[4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 M; g7 }: Z9 U C# W7 N
[47]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窺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見而名(明),弗為而成。
# x |- ~% E6 @/ A% z7 E
[48]為學(xué)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故】將欲取天下也,恒【以】無事;及其有事也,則不足以取天下矣。
`& a0 A. b4 H
[49]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屬(矚)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 N+ G) b, n" ^3 G, [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動,皆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揣(/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 z) y1 c2 S# u
[51]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2 ]" a9 k: l0 g8 N0 i- |$ `5 s* d' a
[52]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閱(穴),閉其門,終身不堇(/勤);啟其閱(穴),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 E( A( Y1 s$ e5 P! b6 l9 U8 m
[53]使我介(芥)【然】有知也,【吾將】行于大道,唯施(~迤)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余,是謂盜夸。盜夸,非道也【哉】!
7 A! g4 Y) o6 P* {1 b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也哉?以此。
5 _2 D* c& s& ^ ~9 |
[55]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 U( U/ s; U. q. e F _
[5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閱(穴),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 `( c6 t5 d& P s: B7 S) R
[57]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
/ ^3 v% _2 g1 l8 Y2 ^
[58]其政悶悶,其邦(/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曜(耀)。
7 w8 E& o2 O4 H; ?4 T9 e
[59]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之母】。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 }# \( _% O0 U
[60]治大邦,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民>)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7 U3 ^1 a( l. S
[61]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為下。
0 L G. o1 M" z( ~. m
[62]道者,萬物之注(/ 澳~奧)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抱>之璧以先駟馬,不若坐而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謂‘【有】求以得,有罪以免’歟?故為天下貴。
) h1 h4 e6 S( O, X3 L5 R& s! U& q9 [
[6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 R% r R' X) Y# n; U7 k3 N
[64]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泮)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恒于其【幾】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敩)不學(xué)(/~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也】。
' P9 W1 I# s0 ~+ }: w
[65]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智【多】也。故以智知邦,邦之賊也;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 m6 X) C; T1 y6 l
[66]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非以其無爭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l4 X6 Z4 h$ t( X5 P, W
[67]天下皆謂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恒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后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4 o; M }' @2 u* q4 s; m
[6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 t! u( ]) L: e: _: B& Z5 _
[69]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扔無敵。禍莫大于無適(/敵),無適(/敵)近亡吾寶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3 O& q3 k" i8 V' m3 g$ n# a
[70]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矣,則我【者】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 L; t- h+ {8 w& ]$ `
[71]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 }6 `% a/ V& s$ U( `" u
[72]民之不畏畏(威),則大畏(威)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9 J4 d. m0 q$ I. T! ~7 O
[73]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zhàn)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 i" j: E# [6 b! Z6 q* d4 z
[74]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使民恒畏死,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也。夫代大匠斲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 K2 O' Y7 X7 R$ m" p
[75]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哾)】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 X0 s6 J M: v( ]; `0 l. p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挺仞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故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4 {/ R6 a' C, ^* Y/ X/ c
[77]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 t3 b3 ^" k- {$ @& t; s+ Q" |% B
[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傷)之也。故水(/ 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故圣人之言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 p. Z, z% g j% F/ v. S
[7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右契而不以責(zé)于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 q& P! C! P+ P7 j
[80]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弗】遠徙。【雖】有車舟,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7 S. f# q$ p& w. R x2 o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無積,既以為人矣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弗爭。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50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
# M0 q$ q/ f' G( q
) X# T$ i) B# S: T$ I8 q! ?, K, x
甲本1組
* [0 B, C8 r% {" R! U) S
- ?$ x% Q6 Q0 h; t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 J1 N# |! M1 T) y& n2 E2 {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為棄慮,民復(fù)季子。
( @9 c. W: |' L" y9 p/ e
三言以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屬。
$ S0 j0 p) s( @9 W y
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B. s3 Q/ U: Z) H8 _& V1 f+ n3 @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
9 k) P+ h! a7 b+ g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 m0 b- z9 d& B3 s# o6 S; j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
$ V# \% o" ?& K8 P& I% q: d3 z
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 `' Q. |" y: e$ V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險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
( x; |1 S3 c9 C. {1 q
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
; e! r! {; l* L( z2 Q4 |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于天下。
" E- [1 a, b& [/ w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 x0 x* u! t5 k$ j' w) ^; c
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
( \8 {! a" z. u/ h
長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遠,深不可識,是以為之容。
) I7 d) _# f# E2 {: F
豫乎(其)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儼乎其若客。
' I+ j) R5 F: u: E/ Y
渙乎其若釋,敦乎其若樸,沌乎其若濁。
& d# d% U8 d, N( k0 \# u
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
b2 L0 O& Y- R: @: _6 c9 X! I, k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 `/ s9 b$ c2 s5 _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遠之。
9 ]5 L6 b6 r) s; C7 | i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 \: Z0 w" A4 x# N# y
臨事之紀(jì),慎冬如始,此無敗事矣。
8 q6 d9 P# a- W1 K! \! _# f* e/ d
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fù)眾之所過。
0 [ @7 T* e, L! A- J9 d5 a/ F. I6 q
是故圣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o% P" c% K& ^6 f! ]. X B' G
道恒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
9 o: [7 O, l& Y
化而欲作,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
: X U5 I, l" p6 U
夫亦將知足,知以靜,萬物將自定。
% ^$ I, ^! M& l6 @* e I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 L" k. ^0 q7 p' @ _5 Q$ `
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 r' G9 t2 p! Y8 T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2 n5 e+ H* H9 k- t3 |/ B& W: f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 n4 z6 \ Q6 f7 K3 q. J
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
4 N( A- }+ F- F4 Q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B+ X- \6 _2 A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5 f% Y) u& ~ Y0 q+ T. J: O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 t1 w/ x# r* P+ t9 X, A2 [
道恒無名、樸,雖微,天地弗敢臣。
& c5 c. Z3 K* l6 _6 i6 S% n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8 r& w! v4 ?, A( P; y# ^6 [& l% {
天地相合也,以輸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 d9 u- y6 j S3 i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L9 ^% @5 ^; Z" S' [8 `
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
" W x5 f" P6 P
6 @: G' x! l% T" Y/ i
$ E9 }6 |6 w! o4 e1 G3 w! h
m1 x( W: S/ M: |! }, S+ n
$ f7 h0 V5 Y4 A4 n* G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51
本帖最后由 夜里 于 2017-6-29 18:03 編輯
0 M; n! N$ `! U! J
) c2 {, D0 W. C* f( n7 U" x
甲本2組
0 N' q+ a# o" z( Q. |$ S. n" u
. i# n- ?; Q( h- E; v; `& A
有狀混成,先天地生。
$ m3 @; D ]# Y \( |
寂寥,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
4 a' O% |) }1 u/ F8 D. ^) o' N% G" a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為之名曰大。
- i' b; R2 ]5 \% V2 `& O7 X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 y" Z/ O/ h# w6 ~( Q* F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 _3 g6 R9 r: m7 S
國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 D9 R* j# t+ {3 h" h5 C4 i9 O, e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 O1 S0 K* X( ?$ \) Y1 g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
tuó yuè鼓風(fēng)機
)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5 Q( g4 u. x: m( g$ }# k# I3 G" o
' P- P% B8 ?5 O4 T
甲本3組
: l. ]+ J4 @, B/ Y9 P
. @9 h) Q) G! ^3 m7 I6 F; t4 Y7 a
至虛,恒業(yè)。守中,篤也。萬物方作,居以須復(fù)也。
/ a9 V! C! L; r) p# r/ e
天道圓圓,各復(fù)其根。
8 Y+ X" G' [/ P& Q. v7 k$ {1 E5 L. e
5 G8 `+ \7 m. Y D
甲本4組
5 m* j# Z* D* `1 y+ x u
4 c# K7 }/ ^8 F; }, z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
$ s0 y& y& j- M% I8 l! @: m0 f" l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剪也。
4 z: F- O( ]# ]& K; b6 L G3 w* f4 ]
為之于其無有也,治之于其未亂。
7 [$ H3 g3 [/ M6 a4 p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3 ^- K; z8 u7 \6 ~; g2 r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 r! E4 B( D0 B) A. g5 t! `7 U+ B$ D2 y& \
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光,同其塵。
* g+ q8 @% I* [* ^8 I% j
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
# C" Y4 w: c6 q. j9 I8 ?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3 A9 t) Z: F* j1 Y! x, h$ E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2 D$ [* {7 P8 {" l% p) V" v
吾何以知其然也?
2 t( E9 _' R# y) k/ F7 m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 W7 g! U% [( f) ^! q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 D6 x+ ?# Y/ L" v2 p5 O j
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 |; u8 t* U) M- `4 g% E, i3 Y" E' D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 ^( N; a0 d8 J1 j3 M+ T( a6 U j' U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51
甲本5組
4 o4 f6 v# I. E
+ S: d0 V# v5 z, g0 Q1 v" Z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4 b2 `- A- l" A
螝蠆蟲蛇弗蠚,攫鳥猛獸弗扣。
; X. P6 ?+ ]: g I T: Q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1 p! t: s; B, x; [5 O
終日呼而不嚘,和之至也。
+ C' Y5 h4 ~7 v) ~' h" o% w" U
和曰常,知和曰明。
8 H' }+ h. T% T$ z" g3 n* Y) X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 B3 Q2 J4 l2 F) ~+ I$ m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 m' p- x5 M. @8 }- t( d: I" T" n$ |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失孰病?
* U: Y w; i$ W
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失。
# J* l* h) Z8 p$ w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9 H2 i1 T0 |( u5 r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9 n4 ? k8 R' ]; j8 \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無。
; Q, c4 H. x1 o- `3 O: p8 p
持而盈之,{不}不若已。
7 L' U: H9 m- A5 I8 K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
3 q9 [$ g/ L# d, ^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貴福(而)驕。自遺咎也。
% {( ]& r1 z. `2 `5 L
$ p9 F W2 J; f; \& ^( g
乙本1組
. |& O; o* w; z- G, ]1 t% A9 n! O
7 k% J0 {5 e$ S" R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復(fù),是以早復(fù)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 D! B( E! l7 [8 `; R m- e& x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 T( S) m& f- O0 T0 F- ]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 x& y& p v2 H3 e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 S: F- p$ q' I% N! X
學(xué)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 {% j$ t/ {% U9 v
損之又損,以至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
7 M- P0 i; V0 q4 c& M: Q1 G
絕學(xué)無憂。唯與訶,相去幾何?
9 ?; x; X+ z7 h9 T7 w1 L# ]
美與丑,相去何若?
9 `8 H, y. G7 m! n. i% {$ f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4 ]9 g5 a- M: n! d! q2 M" a8 D
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6 q" E' s) N- K9 }
何謂寵辱?寵為下也。
7 U+ _; }9 A* i6 L; g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
1 o$ D0 X, o$ d8 D- M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 B. t }- N, f o5 E- B; U) Z0 S
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乃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6:52
本帖最后由 夜里 于 2017-6-29 18:10 編輯
8 g9 z v& F; e+ Y
$ J* C) ?5 N" s0 n& T4 ]
乙本2組
% r0 C0 r7 h$ V
上聞道,勤而行于其中。
_! J; O2 d6 m! q& z
中士聞道,若聞若無。
# Z6 ^3 @0 N e6 m& }* S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 |" V. l, Z! r t, A* e4 [0 ?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纇,進道若退。
! _3 I7 U- m8 y! a+ W8 w% r. b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8 ?, F; S: f7 g
廣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
, ]' J/ d- X' M. o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 ]) S% l' [" J# R* \9 I
道隱無名。
( C4 p. D% y6 l: y
/ _2 y5 f* m3 G" W0 A/ z2 m
乙本3組
5 T/ l5 ], q) v% P1 H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勤。
% N9 I: e. x6 ?" p. s
啟其兌,實其事,終身不復(fù)。
, ]# O, M8 V3 K) G' Q0 R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窮。
) Y: S% ~/ ?+ D+ s4 C9 h" s
大巧若拙,大贏若詘
(qu)
,大直若屈。
4 |9 U, T( q" i- j5 \" d
躁勝凔(
cāng,本意為冷,寒
),靜勝熱,清清為天下定。
4 |$ x* X% e6 {5 P" N. a2 Z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
0 X; V6 C8 e0 }! B. g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
& f, z$ ]. T5 y; Q
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 O$ t( Z5 c1 w5 x- d
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w" J0 i! ^5 X' e2 V! H( U& e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0 R8 }1 \# F T6 ~3 [9 i: |& _2 C
$ ~6 j* O2 `6 }( l! v7 Z0 X3 V1 M
丙本1組
3 h1 v( J) c( `& R6 x+ B' M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 P$ w1 c* U% r9 Z# h
信不足,安有不信。
9 C% i+ }$ B! c, O/ x
猶乎其貴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 J; L0 Q8 T; T' X- {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正臣。
/ Y! R {5 _) ^) R
5 V5 {2 d2 D) U; \( U8 P, L
丙本2組
- @& M! {! Q0 y8 G; R" J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 ^; K/ k( M* r4 [3 \% L
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無味也。
. M, F; k _+ Z! V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
5 \0 y' [# L& A( a/ u
* Y- ~, I* e3 A5 G$ h
丙本3組
5 g# W) v$ @3 ?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1 q) D$ \- g& J7 [1 G1 V1 h9 |; p
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 T0 n7 j3 V: P9 t
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 ?+ a0 p _: s5 ^& y
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 \1 t) V; ]5 U' j0 s/ w2 n5 Y
故殺人眾則以哀悲蒞之;戰(zhàn)勝,則以喪禮居之。
( T, H i! h) n, C
7 t% @7 k" u0 _( W8 A' I
丙本4組
4 l1 t7 l: M+ C- x W: S6 x! c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遠之。
7 d9 y0 ^! z' M0 Q- _6 i/ D
圣人無為,故無敗也;無執(zhí),古無遠。
2 \: k2 J) @8 R p/ W g! u
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dāng)∫玻阌谄淝页梢矓≈?
2 P& F. e( k* `' P7 m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眾之所過。
7 C% c4 r. ]! p
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 K/ e. _/ J. e8 t
6 H- B& F# T! l2 C% D5 l3 e! v! ]
http://www.bamboosilk.org/guodian.htm
' E4 ^% A9 D7 b8 }
e9 t) {$ D7 q0 g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7:00
上古的華夏,直接承源宇宙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充滿了自由奔放,自在逍遙,是真正絢爛多彩的最美好的時期。
4 }- h- O+ o# V# q
" w9 ^9 g: t/ Q0 }, }4 N
老子《道德經(jīng)》認為禮儀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萬惡禮為首。上古華夏最遵從的是自由,最排斥的就是僵化教條的“禮”。天道生人,不是為了給人約束,而是要給人最充分的自由。
# k- c1 K4 R8 G4 x# K# w/ W7 i
" s+ u% g a3 m1 d3 Y6 m0 ~
華夏的“夏”是玄關(guān)之意,萬物通融,自由,通暢。現(xiàn)在的漢服復(fù)興運動被儒教徒有意誘導(dǎo)到一個錯誤方向并且異化了,他們宣稱“有衣冠之美,故稱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 S# f6 m$ ~8 R# |, \' [3 l
& I. t- ^: Y( \! Q' i+ N9 I
老子作為真正上古華夏文明的承傳者,《道德經(jīng)》:
: s: m. `" q) ^1 f. X1 s5 u8 b
“大道廢,有仁義。”
& M8 z8 Y w/ [8 b! \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9 `0 i* a4 K( w& k3 J$ q& `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5 B v6 d2 Z. _. \# C, g* i
……
& X. t) k% w% o: b; A
; R* X1 C- v3 E2 N( q6 u
用真正《老子》原文與《道德經(jīng)》相對照,就可以看出重大隱情!
; y: u$ i8 J+ p2 I( [0 [
6 @( _0 P8 O% z0 ?/ }# M
《老子》原文:
( |2 M! c8 v: ], y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fù)也。夫物云云,各復(fù)歸于其根。歸根曰情。情是謂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 Y: b, [4 l, e4 Y6 v4 z% q
, [3 y( M4 G, `$ d4 `9 |4 _; r
《道德經(jīng)》誤傳成:
+ C; g/ L) c$ i; K1 f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 ,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M$ a# O: ?! y) `) f
1 N& C4 ^. G4 k& w
老子本意:守情,歸根曰情,情是謂復(fù)命
- n- L3 [* g* |; f8 Z
被篡改后:守靜,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
/ Z, w' P2 n7 k
+ D2 @3 f$ |' Z- E1 f
老子告訴我們,真正的大道修煉,是守于情中的,歸根就是情,情,就是復(fù)命,返還本命。
" q, {6 y( J/ J* s8 c# d: Y- i
/ {7 D3 D$ |* H6 |$ L/ G
要在情中修煉,而不是在靜中修煉!
- i) p! [ q9 J7 e4 Y
5 q0 F' r7 h3 ^7 Y4 ^
古華夏人最重最喜歡的就是情,后人把“情”都給誤讀為“靜”。
& J6 G5 W7 F; d" l- _: `
3 H C$ g7 s. I8 F; ~. ^$ Q4 q
我們一會就可以詳細看到,《老子》被大規(guī)模的誤讀,很多很多意思都完全反了!
5 ^% y0 a. a7 i5 k" O' Z# H
1 c' R* \4 k6 [1 H5 t
.......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7:00
大道張三豐《無根樹》,
- I5 B! D; k4 d8 L
4 ^+ J6 g1 f) A, k$ H. o4 s- C
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
6 q: x8 E. v c( E
雌雞卵,難抱雛,背了陰陽造化爐。
1 w" m5 }1 N E+ |+ F0 [# Q
女子無夫為恕女,男子無妻是曠夫。
/ L& O m/ ?8 f. {3 I5 s# ^8 L
嘆迷途,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zhuǎn)枯。
4 }5 i% J3 W, k& c2 p7 ?4 D
. n. ~. J- F1 I1 U/ V$ `5 Q7 n
講的非常明確了。
' }) Q% w1 f1 A/ N3 S% |9 o8 a& t, Q
4 @* _" v3 W! {) w7 d# k
“靜坐孤修氣轉(zhuǎn)枯”!!!
1 o7 [2 T. B# y
1 {* Q+ V/ E/ E7 i' f
決不能靜修!!!
! N8 |0 w' T; D( h1 g) r8 X; y
( C Z1 r: e; }
而是要夫妻一起,守情,復(fù)命。
& A& r; z8 n" _) Q2 s/ }; Y* [. |0 L5 ?
4 g+ R7 y8 M* G: E: e* V8 F' H; c
這才是先天大道修煉正途。
作者:
夜里
時間:
2017-6-28 17:01
《老子》辨證
U8 n. x1 }+ W6 u
第十六章(帛bo書第六十章)
2 `' B& C8 H3 T
& U) m1 T! Z" ?
【郭店楚墓竹簡本】
5 C- F* S' ~( k) N4 u
致虛恒也獸中篤也萬勿方作居以觀復(fù)也天道員員各復(fù)丌堇
: l9 r: A6 A1 O. Q* Q0 |
【馬王堆帛書甲本】
! j7 j: {" j8 J( q( F! u( x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fù)也天物雲(yún)﹦各復(fù)歸於其□□□﹦是胃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沕身不殆
* @* x+ d9 h4 C( R4 ^
【馬王堆帛書乙本】
$ Z/ D) o2 v! }/ X% W! B
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亓復(fù)也天物雲(yún)﹦各復(fù)歸於亓根曰靜﹦是胃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天﹦乃道﹦乃沒身不殆
( T- w' g' Y/ [$ _2 S
) `, r6 q& [: \, a
【三國王弼本】
! z& k* Y* k0 J" c9 k# X2 K. `3 z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U5 L) }' W# j' t7 i
【辯證本】
7 X4 X+ L/ u5 l' }7 v# T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5 C# {( h. H. j* T8 s9 c
( u+ t$ n" }: r5 @+ Y- W5 I2 n' p4 I
【注解】
+ l1 \$ S9 ^$ S3 x7 K$ G
致①虛極,守靜篤②。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③。
, ^2 S! M! ^& E; @/ x0 [
①致,《說文》云:送詣也。②篤,《廣韻》云:厚也。③殆,《說文》云:危也。
& g6 M0 z3 |- x$ f2 w B0 R5 f+ ]7 _
至于空虛之極,保持沉靜。萬物生長,我借以觀察他們(生命)的往復(fù)。那些蕓蕓眾生,都再次回歸到他們(生命)的起點。回歸到起點叫做靜,就是生命的循環(huán)往復(fù)。生命的循環(huán)往復(fù)是一個規(guī)律,懂得規(guī)律就是明智。不懂得規(guī)律,妄作則兇。懂得規(guī)律才能包容,能夠包容才能夠為公,能夠為公才能夠為王,能夠為王才能夠順天,能夠順天才能夠合乎道,合乎道才能夠長久,終身都沒有危險。
7 f& D' l- c9 \4 \7 m7 B
3 x6 L4 X# J) O |% O8 v2 w+ @
【辨證】
3 e6 E+ T/ W" A" b( Y; I( x
致虛極,守靜篤。
- w9 ^8 b9 o: T0 H f. r
從王弼本。
4 d! M) r& z- c& f
致,帛書本作,至。
4 M r# B( ^* ^/ x
致者,《說文》云:送詣也。
+ j3 ]0 ]1 v4 Y.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詣,候至也。送詣?wù)撸投刂疗涮幰病R鞛檎僦轮隆?br />
5 f; Q+ s2 m+ N' e8 t2 x
至者,《廣韻》云:到也。
$ ^1 P8 o R. Q& \
致、至,于此句皆可也,而致之文意猶勝,故從王弼本。
8 R# o) M9 P: G) C; R
篤者,《廣韻》云:厚也。
* ]3 B* L* v: y; @) u3 d' C
靜之篤者,沉靜也。
Q: j; W' p3 L6 @ W1 j
8 s- t9 m | t5 ~$ R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3 ~- b# H- e0 h0 ?% ~# h$ L! ^0 c. C
從王弼本。
% h3 M/ G# W4 Y, }+ W S
并,帛書本作,旁。
, Y0 ^* ~5 D! s- A0 T d/ C0 X
旁,通傍。
- l$ ?' v. T. b* O5 o, f+ ?4 `* m
并、旁,意近,皆可也。
' O/ a4 k0 M9 E( U* ?7 r
并容易理解,故從之。
+ b: X5 e* X* d- R/ Y
# C B8 N# M8 o3 t4 n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
6 i6 ?% O: C3 d# n! Q
從王弼本。
+ l: t$ F$ G0 q; |
. x. u0 u/ p( A
復(fù)命常也,知常明也。
: ^3 z y; w3 ?- p5 A
從帛書本。
' s; E' O( J1 t
王弼本作: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
# d5 w. z5 G8 C5 p7 A( s
意思上稍有出入。
7 |8 g* r, g I/ p4 b
曰,當(dāng)譯為,叫做。
, x0 H$ F& w2 G9 f# h
也,當(dāng)譯為,是。
* G6 y1 ~# a1 { H0 w3 t! l
帛書本的用法更準(zhǔn)確,故從之。
! T+ c2 L2 C, O f
4 D$ H& u3 g" X0 {. K* u
不知常,妄作,兇。
! Z6 E7 N8 N. h- L
從王弼本。
& f. b. a, U) l: ~: M9 l
\* |$ G1 [- o0 x7 d7 f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 m; x6 F7 E6 H( O2 G
從王弼本。
6 K1 Z2 C6 H" Q' E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 U7 W4 H2 n8 @* _( P; T& c+ x
《道德經(jīng)》中第一次出現(xiàn)王。
9 Q3 X! n/ r- O! ]
孰當(dāng)為王?
2 @7 Z" ]8 v. c" _9 q6 l+ @
老子給出了遞進的三個條件.......
作者:
楊知道
時間:
2017-6-29 11:27
@夜里
(本回復(fù)來自
dajia.sssc.cn
)
歡迎光臨 盛世收藏網(wǎng) (http://www.ylpqc.cn/)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中文字幕在线一区天堂
|
www.激情五月.com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
伊人青青视频
|
亚洲成人自拍网
|
玖玖爱国产
|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黄色片91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婷婷色九月综合激情丁香
|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欧美无吗
|
亚洲五月花丁香花社区
|
羞网站
|
六月婷婷久久
|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免费
|
久久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
成人精品区
|
在线观看羞羞视频
|
九九九电影院
|
www.av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
久久高清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
亚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视频在线网
|
免费自拍
|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
免费九九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
亚洲小视频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