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結(jié)束后,金屬的開采和加工推動銅器時代的誕生和發(fā)展。人們開始通過大量的銅和一定量的錫制造更堅硬而不易腐蝕的青銅合金。于是,隨著第一批偉大文明和城市的到來,產(chǎn)生了青銅劍、高效率戰(zhàn)爭,以及更多的鏡子。
最早的青銅鏡子發(fā)現(xiàn)于兩河流域,約為公元前4000年時的物品。正是這片新月形的土地孕育了西方世界最早的文明。約在公元前4500年,在幼發(fā)拉底河畔,烏貝德人定居下來并且創(chuàng)造了一個農(nóng)業(yè)社會。他們懂得如何做土坯、石膏墻壁、馬賽克裝飾品、綠松石珠子和銅鏡子。
烏貝德人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他們的后裔蘇美爾人自公元前3000年起發(fā)明了楔形文字,留下了土簡和考古證據(jù),使我們了解到遠古青銅鏡的制作方法。到公元前2000年,冶煉業(yè)在兩河流域的烏魯克和烏爾等城市已是一個熱門行業(yè)。留存至今的契形文字中記載當時的鏡子大都是用紅銅和青銅制作的,貴族和富人們則用金子。
神話表明當時鏡子用來明確地比喻性感或美麗。在當?shù)氐膼凵褚聊饶群退恼煞蚨拍缕澋囊淮谓徽勚校裏崆械亟械溃骸坝盟鼇砟Σ廖覀兊男匕桑H愛的!我的是由一個技藝高超的金屬匠制作的!”他也叫道:“愿你是面閃亮的鏡子!跟太陽來吧,和太陽在一起吧!”
蘇美爾人想認識他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如此的歡樂和生活怎么會與痛苦和不可避免的死亡共存呢?于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神,并且通過各種占卜方法來探索和影響未來。他們不僅檢查動物的內(nèi)臟,研究天空,還照鏡子。這種鏡子是一碗水,上面通常漂浮著一層油,從油脂七彩的反光中他們可以看到幻像,并對其所代表的意義進行解釋。
在鏡子文明在兩河流域大放異彩之時,古埃及人也在大量使用這令人心迷神醉的發(fā)明。出土的埃及第一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的文物中就有手柄的、呈倒梨形的鏡子。也許當時埃及人還只是從別處易貨而來,不過很快他們就自己制造鏡子。典型的古埃及青銅鏡主要為平面鏡,雙面均拋光,稍微呈橢圓形,下帶有手柄。拋得晶亮的表面由布、動物皮革或者燈心草編織物保護,鏡框上則鑲嵌有彩色玻璃、光玉髓和石英。
埃及的鏡子被大量用于世俗之用,陵墓中的雕刻展示他們從生到死都少不了用鏡子化妝、梳頭、穿衣打扮,因此鏡子也得名“看臉”。即使在死后,鏡子同樣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