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2 Y* I; V5 f& ?% ]: D
/ p, h9 g0 @* A0 E2 Z
今天是我們全家來北京旅游度假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學習收藏難得的一天。原本打算要去故宮博物院看瓷器的,考慮到時間緊,中午就要往家里趕;又聽電視里說這幾天故宮里天天人滿為患,一進故宮看到的不是人腦袋就是人屁股,難得的“故宮游”瞬間就變成了“農貿市場游”了。
) j/ T1 D) q$ t ?: l
; T' w; n$ v0 R( z0 V7 Y也罷,去不了故宮,咱就去國家博物館吧!聽說人家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還是免費參觀呢。) K' X1 l# `9 H$ `+ ~# w4 h
9 S' T: b, j' C% u8 f: d9 E坐地鐵出了“天安門東”站,我的腦袋剛一鉆出地面。嗬!天安門廣場那人就多了去了,好不夸張地說,10萬人綽綽有余。
. @7 _) g w3 u2 O0 c$ h
, H0 }0 M, }" n& {7 x; ^; v5 A我沿著天安門廣場東街往“國博”方向走,還沒到國博門口,就見一列長隊從前邊蔓延過來。我心說:這是排的什么隊呀?就問了問排隊的一位老大爺:您這排的是什么隊呀?老大爺告訴我:去國博的。啊?!感情到國博參觀的人也是“海了去”了。
( D4 Z7 s3 N9 b; V/ q7 K% _
" H! V# M4 x$ Y! |# V' I% y那咱也跟著排吧!
. u$ h8 B+ s4 }" [; d$ v$ d站在隊伍中,我一看,4、5個人排一排,那隊伍還排了三四百長。好在人群始終在向前移動,倒不覺得排隊有多么難熬。
7 B( ~& J5 C4 i" W( c1 N好不容易到了國博大門口了,接下來就是極其嚴格的安檢。帶包的、不帶包的分開排隊,分別接受安檢。告訴大家一個提高進館效率的辦法:到國博參觀,什么也不拿,包括背包、打火機、礦泉水等。這樣你基本上就會一路暢通。
' k9 I1 D) N3 `$ _( M
* _% S& ?) F, D* g; e( x2 @# g一進國博大廳,心情豁然開朗。寬敞雄偉的廳堂讓我也仿佛高大了許多。剛才門外那滾滾的人流到了這里,被消融得幾乎“人跡罕至”了。你看看國博有多大!: w) j% D% B- c5 O
! _1 a9 U- r* k/ s8 x5 `% a) l來到國博服務臺,我要了一本“國博2011展覽簡訊”,準備按圖索驥,找到自己喜歡的展廳。打開“簡訊”一看,正好在國博的“北17展廳”有一個“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嗯!就是它了,先看看我鐘愛的CHINA china(中國瓷器)吧。
% `" `5 w* m3 v% }2 S/ N. e! z* Z" n/ e
來到“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廳,嗬!這里的參觀者還挺多,原來有這么多人喜歡中國瓷器呢。我說剛才門外那么多人進了國博以后都到哪兒去了呢,原來這里“藏”著不少!" \) x D1 u& Y
6 }* `: W0 n9 K“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一共分為四個展區:青瓷、顏色釉瓷、青花瓷和彩繪瓷。我來到這里,展廳講解員剛剛開講,我同往常一樣,趕緊鉆進人群,支楞著耳朵,邊聽邊記。
- Z/ t+ T$ _2 G4 _' C
$ ]( K( |$ o, y4 v& o, F; Y+ o0 }這里的寶物可真多啊!展廳內展示的第一件寶物就是曾經無比神秘的唐朝“秘色瓷碗”,相信玩兒瓷器的朋友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秘色瓷”。而這個展廳就有一只,并且是陜西法門寺出土的14件秘色瓷之一,多珍貴呀!雖然這只碗口沿上有一個“磕”,但仍不失為一件重量級國寶。更奇特的是,原來包裹這只碗的紙因為常年埋在潮濕的地下,已經跟碗緊緊地粘在一起,當初撕下這張紙后,竟在碗壁上形成了一個仕女圖,還是唐朝仕女呢!
# q: b0 i5 m- ? v4 J! d+ z6 E9 G
' ^- }+ n1 W2 w& J! {8 T1 e; l& [8 _在青瓷展區,我看到最多的是宋代的哥窯瓷器,個個精美。在顏色釉瓷展區,我看到了定窯和磁州窯的精品。在青花瓷展區,我欣賞到了元、明、清各朝的青花瓷珍品,可因為時間關系,有的青花瓷我來不及看就匆匆而過了。在彩繪瓷展區,我弄懂了粉彩、五彩和斗彩之間的區別,這都是那位漂亮的女講解員的功勞。1 g% C+ p7 G8 X+ D" |7 c4 R
s, m, g, t7 [9 \9 F1 {- o! s$ I+ }
對了,說起國博的講解員,好多還都是志愿者呢,他們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到了節假日,就來到國博的各展廳,義務給參觀者作講解。還有一些退了休的收藏愛好者,幾乎天天來國博,給大家義務作講解。
`' W r3 k7 s3 q) m" X2 a
' `6 W. N5 x. I# I) o% \給我們作講解的志愿者是一位學生物專業的女職員。她給我印象最深的講解是:把宋代哥窯瓷器同清代雍正的仿哥窯瓷器做了對比說明。通過她的講解,我感覺雍正時期的仿哥窯瓷器就是做的再好,也不如宋代哥窯瓷器來的自然、大氣。1 W* G, R: Q0 h4 Z
' k0 Q6 c: n. F, O9 C1 b* u! @
看完瓷器,我順便瀏覽了一下展廳墻上的前言說明。
* o! P- D, W( S+ B!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展廳的大部分瓷器是我國當代一位大收藏家的私人藏品,這位收藏家就是慈溪徐龍集團董事長徐其明先生。看人家的藏品,真乃大收藏家也。
4 s) v8 M6 e# _! u v# [1 s0 h8 u( k$ @1 q3 C
出了“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廳,我又到另一個展廳匆匆摟了幾眼,這就是“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紀的古代秘魯”展廳,為什么要看這個展廳呢?因為這里展示的都是古代秘魯的精美陶器。因為陶、瓷不分家嘛。要說在“公元一至七世紀”,那時的中國正處在東漢至隋末唐初階段,中國的瓷器也是從那時起逐步走向了巔峰的。對于中國的陶器,我還真沒有什么研究,可給我的印象好像就是“傻大笨粗”。可在海洋的那端,人家秘魯的陶器可不一般,僅從其藝術造型上就能看出當時的陶器工匠們是多么的富有才華,也可以說是“橫溢”了,呵呵。0 F! c+ V/ p7 H& i7 u# e! ?
0 s: v) f8 K7 g總之,這次到國博真的沒白來。只可惜時間太短了,我才看了3個多小時,忒不過癮。我琢磨著要是把國博里的展覽都看完,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無法搞定。
+ G+ e- ]: C. Z& a2 s4 h% A$ b* e5 s6 l
國博,我會再來N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