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出土時由于的受到較嚴重的侵蝕,表面已失去包漿的光澤,想用貼身佩掛或用手指反覆摩挲將其盤熟,要見效恐怕要十多年甚至十幾年的功夫。較好的方法是如下:
8 |" Q0 p6 R; }/ f
fa402c17ca2372c9a7d1742fd3dd54fe_thumb.jpg (46.81 KB, 下載次數: 41)
下載附件
2012-9-1 00:13 上傳
$ A2 R$ j. c" Q6 ]
第一種,找一塊質地致密的軟布,縫成一個小口袋,最好穿上一根帶子,可以把袋口扎住,找一些端午節包粽子用的粽箬彀,(沒有使用過的)除去葉中粗莖,然后將粽葉剪成碎片,(約0.5公分見方)小口袋中裝上半口袋稍多的碎粽葉,再放入要盤的那塊古玉(一次只能放一塊),扎緊袋口,然后用手反覆揉,擦,捏,蹭,用各種方式慢慢擦之。晚上看電視時可以一邊欣賞電視節目,一邊拿捏擦拭玉器,既不影響看電視,又活動了筋骨,還可以盤熟玉器,真是一舉三得!盤玉時由于受到摩擦,玉器會漸漸發熱,促使玉器中的土氣慢慢吐出。這樣盤上十天半月,取出用開水浸泡,再貼身佩掛幾天,然后再放入小口袋中如法盤玩之,盤玩一段日子后,粽箬彀會漸漸粉碎,減少,此時可酌情添加,使其總量始終維持在口袋的一半以上。此種盤玉方法也是武盤,優點是便于施力,卻又不會傷及玉器。效果比較明顯。一般受侵蝕不很嚴重,玉質不是太差的出土古玉,經過幾個月的盤玩,就可以基本盤熟了。有些受侵蝕較嚴重者,或玉質很差的古玉,費時就長一些。
8 y w* k3 v/ z/ B6 ^第二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找一塊白色的真絲綢布,將其折疊成多層,直接用它來擦拭古玉。巧的是絲綢的蟲絲蛋白與人的表皮相似,都是角蛋白。而且絲綢的質地柔軟,既便于施力摩擦,又不會傷及玉器。多層絲綢可以擦到玉器的周身各處,連刀縫內亦不會放過,因此效果很好。實踐證明,用絲綢布擦拭,只要持之以恒,效果十分明顯,表面光澤凝重光亮,相當自然.如果有條件,可以找一塊薄的白色的羊毛呢子來擦拭古玉,效果也不錯。
2 V p7 D! Z$ J6 x; |9 F! X% q香港一帶的古玩商,喜歡用豬鬃毛刷去刷玉器,以使其光亮.鬃毛的優點是可以刷到紋隙的縫中和玉器低洼部位,甚至收到孔洞口沿內。它的缺點是太費時間,收效過慢,實際上是有勁不出來,如果將絲綢擦拭與鬃毛刷結合起來使用,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古人提到的軟布擦拭,相形之下,效果明顯不如絲綢。目前古玩界最常用的擦拭用具是棕老虎,即一種用棕櫚樹上的棕絲扎成圓柱形刷子,用它的端兩端來刷玉器。但是棕絲太硬,擦拭時力量過大,對古玉不利,而且棕絲的顏色很容易擦在玉器表面,弄臟了玉器,亦封堵住它的土門,看似一打就光,但用它打出的亮光浮而不實,故不提倡使用棕老虎來打光玉器。近來,國內不少古玩商盛行以金相砂紙打磨拋光玉器,特別喜歡用金相砂紙來打磨失光的古玉,這種方法被很多人看作快速有效的先進方法,很快得到推廣,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指出,這種方法急功近利,看似收效很快,實質禍害更大,它嚴重傷害到古玉的元氣,使好不容易流傳至今的出土古玉,平白無故受到人為的劫難,難怪被人認為(逼良為娼),說明此方法實在要不得。用砂紙一打,原來起的挻括紋隙的邊緣都被磨成圓禿,原來平整如鏡的地子也被打磨的波浪起伏,(視手式而定)古玉表面特有的凝重陳舊的包漿早已蕩然無存,代之以周身油光锃亮,入手滑不溜溜的奇怪模樣,慘不忍睹。盤玉并非難事,只要花一段時間,方法得當,會有成效的。% }4 p6 H6 h* R% c/ p( E
-----摘錄 和玉友們分享
# |7 _: U( C0 w7 s/ C6 x' v+ ]- q+ C5 x( h0 N% }2 @ H6 L
* ]1 ?/ |: b) M1 a# h
$ f' H5 ?1 o; w9 p. M6 \7 k7 q[ 本帖最后由 玉友堂 于 2012-9-5 16:08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