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揆漢語音韻的規律與變異) Y" g- D" {6 w
9 B9 @9 w" J) P$ g
0 ^2 b3 j$ P" V) z9 j0 n% Q9 t 網名:艅艎7 q0 |/ A2 ^9 a+ l7 `, J
" [# c8 O' B8 y所在地:北京市
8 t7 C& F; W j+ t) N+ H: u# y * Y3 a1 Z" J2 N9 Z! X( l7 K
4 e8 r, J6 V% d( n- ?摘 要& \1 s( S ^( V1 H' Q
- r, J. r$ H' ]$ |
文章討論了漢字的構造原理與其各種發音的規律。較深刻地采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揭示了漢語同族詞的構詞理念。采用考古學、古文獻學、古文字學和古音韻學等手段證明了多組漢字為同源字。漢語的古音與今音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何找尋其讀音的演變成了一個比較龐雜的問題。為什么一組形聲字聲旁字形完全一樣而讀音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這是一個比較讓今人頭疼的話題。其實,這正是漢語的語音變異的痕跡。至少在普通話中,漢字的各個同源字忠實的記錄了漢字讀音的演變軌跡。文章通過對“元”字的一組同源字闡釋了漢字語音的變異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與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由它而孳生的地域文化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漢字的古今音以及方言音等的對比中揆度漢字的聲母和韻母的變異規律,最終揭示同源字的同源性和古音通假性。最后證明漢字的特性以及漢字和漢語在整個東亞地區成為了主流文化,并造成了一個龐大的漢字文化圈。! J: m2 C1 w' T& W" }
" w1 \& z6 g3 V) n8 C, w- h ' V) ^2 |" o- R6 J1 n5 M8 o. a
關鍵詞: 同族詞 音韻 變異 方言
8 G7 ^% b3 ]: ?- Q ! t& o$ d5 }; d* Y
一、引子& m0 ? l X) `6 o
文字起源于象形,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就有了史學界公認的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這是一個陶文,在許多陶器上都刻有此符號。有專家將其釋為“旦”,即在泰山上點燃圣火以祭祀從東方升起的太陽。近來,有學者把它釋為“炅”。[1]然而,這種只在大汶口文化期出現的族徽文字只是作為一種部落圖騰的符號來供人崇拜,根本沒有漢字的特征。可能這種系統的文字早就失傳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可知的最早的雛形是甲骨文。目前,我國的甲骨文發現地數量最多的有三個地方:一是河南安陽小屯;二是陜西周原遺址;三就是在山東桓臺的史家遺址。三個遺址,河南小屯的甲骨數量最多,但年代已經是商代晚期;周原遺址也出大量甲骨,可是更是晚至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而山東桓臺的史家所出甲骨文為岳石文化晚期,雖然字數少,且不釋,但在年代上要早于殷墟所出甲骨。[2]由此,我們可推想,漢字體系很可能形成于山東,以后逐漸傳播到其它各個地區。然文字體系已經確立,且與現代漢字具有傳承關系,那它必有其原始讀音。而我們現在正是要研究漢字的讀音的由來以及 如何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 n+ m \5 E: _1 y0 }+ n9 P 大凡上古漢語,無非是五種基本音:喉音、舌音、牙音、齒音以及唇音,而沒有現在的鼻音。這是音韻學家所歸納的5種上古基本音。依此可知,我們的祖先的語言也無非是這5大類發音。這是由人類或某一人種的生理特征所決定的。& o& o0 @: J! o6 F6 W
中國古代給難字注音一般用直音和比況的方法。即分別是以一個與難字同音的字標注之和以一個讀音相近的字作參照,說明某字讀音與此字相像的注音方式。[3]這種注音方式的局限性大的大,遇到讀音怪僻的難字則無法。大概于東漢末年,出現了反切。即用兩個字,取第一字的聲母與第二字的韻母來注音。當然,取兩種單音節來標注一個字,就容易多了。但是,古代的注音無論是哪種方法都不能全面地詮釋上古讀音的規律。所以,我們在這里就不討論反切以及古代注音問題。
2 |/ Z* X: R& M f* z 要研究漢字讀音,必先追溯其起源。首先就要談談漢字是先有讀音還是先有文字。其實,這個問題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把視野擴大到全世界則不難發現:各個民族幾乎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而真正有文字的卻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且那些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都是些大國強國。而那些小部族則只保留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從這一點上,我們似乎可以了解到人類是先有語言后有文字。但有沒有特殊情況,則無從知曉。
5 B: F. u H5 S5 z以上是我們對漢字以及漢字讀音的基本認識,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漢字的讀音起源和理據。
+ n3 I, q; C k0 O+ w6 e二、上古音的確定
/ b" B" O* Y& v N) a( H0 w6 J& f" T 凡例:8 {% H& a+ ^. G2 ?2 l( D7 p0 M
首先,在論述之前,筆者先進行一個凡例說明。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不用國際音標注音,而用漢語拼音形式。古音者皆依據并模仿閩南語音。但由于有的音用漢語拼音無法拼出,就引進了“[]”,該符號內的字母發英語音標的音。如:“[e]”。此外,還有英語音標“з”和“æ”;“—”在標音之后,表示發音短促。若與“——”相遇,則作“__——”;“( )”內表示字母與標調一致;“:”表示緩音或與前音隔開并拉長音,若后加大寫字母則代表其與前面字母不能相拼而要隔開并拉長音,且輕輕發尾音。如“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