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越王勾踐在2007-10-14 20:52:39的發言:說得好!確實如此。所謂“松枝紋”也好、“冰花紋”也罷,都不是鑄造形成的紋飾,或高規格青銅劍才有的加工打磨“礪石痕”。這些古怪而不規則的小花紋兒,全是后來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復雜埋藏環境里,劍體表面與四周的物質發生物理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特殊結晶體。剛鑄造出來的青銅劍,表面都是打磨得極其光潔規整的,蓋莫能外(而且只要是實用器,都是在先秦機床或者叫工作臺上,由精密細砂輪規則打磨出來的)。正如《荀子·強國》篇的名言所說——“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惫そ吃诩庸ご蚰デ嚆~兵器時候,形成的這些砥礪紋,都是精致細密且每一道磨痕之間都必然完全平行的。因為都是砂輪和車刀這類高速旋轉件留下的工作痕跡。至于后來在使用過程中,物主偶然需要打磨,確實會用到手工的磨石。然而青銅兵器“出廠”時就已經成品,需要物主自己后加工打磨的機率少之又少;即使自己打磨,也不過是磨一下有損傷、豁口的刃部。沒有人有興趣和時間去用“礪石”來把那本來早已由工匠們打磨得平整光潔的寶劍表面,再磨出那些亂七八糟的“松針紋”來。 精彩的評述,學習中..... 不過,關于戰漢器物上,細打磨表面的一些冰花紋,可能存在多種情況,雖然有時微觀看時類似 比如這件漢盒燈的水銀古區域的表面,40倍放大鏡可以看到的表層狀況,似乎還是人為加工形成的,不像埋藏形成的,因為一些局部有連續的平行的短紋--古人對銅兵或器物的加工打磨,也絕對不會是簡單的以砂輪和車刀來進行,刃部倒很可能是這樣,所以刃部也觀察不到同樣的冰花紋--即使同一埋藏環境同一器物。, z, m: E: ?! M) l+ }7 |5 [
3 p/ b: v* [% w5 P
8 L. h9 Q, w+ C' |7 P, x& q% M$ x 9 Y% c% ~. U& F% l9 M, B
# F! I) @8 J* Y' w3 W5 n . Y* Y0 |) l- \3 |' b. _) @3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