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3 Q, z: t; p w6 g2 o
唐代的洋留學生 % m9 Y+ i' W* v K6 G
& u3 l! \& W7 b
]A7G%PXQ9$GZRSC))YXBH)2.jpg (32.4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4-3-27 13:38 上傳
* X) W% G4 o+ j4 E6 e7 a- D; f( I
隋唐時期的日本留學生“圣德太子像” ) O" R3 x+ Z: z8 G
, e3 @8 w2 u3 g4 L( x+ S' B 現在,國人留學海外已形成熱潮,而在我國唐代,中國的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教育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因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不少人遠涉重洋,來到唐朝留學,學習中華文化;有的還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后還長期在唐朝做官。 ' _9 U0 q( N+ }! L( t
5 q: ~+ U$ |" R% L) l
- ^* P, A/ z; g9 w" F 自唐朝初年開始,日本就頻頻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從唐朝先進的文化中汲取養分,為日本社會的發展探求出路。遣唐使團的成員一般都有數百人之眾,除了留學生和學問僧之外,還有船匠、翻譯人員、醫師、畫師、史生、鍛生、鑄生等各種類型的專業人士和工匠。日本每次向唐朝派遣的留學生人數之多,學習內容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都是相當驚人的。來唐朝求學的日本留學生大多被安排在中央的國子監,系統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及唐代典章制度,他們在唐學習時間大多在10年以上,有些甚至長達二三十年。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學者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來中國留學,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晁衡,后來考取進士,留在唐朝做官。晁衡先后擔任過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之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并有詩篇唱和。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晁衡取海路回日本,傳聞途中遇大風,溺水而亡。李白聞訊痛哭,寫了《哭晁卿衡》一詩。實際上晁衡并沒有死,幾年之后,他又輾轉返回長安,直到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卒于長安。日本另一個著名的留唐學生是吉備真備,他在唐四門助教趙玄默的指導下學習儒家經典,在長安留學17年。由于才學出眾,唐玄宗特授予他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衛尉卿等官職。 3 T" T7 x4 G) q- @- g! Z% t
0 \) z7 k0 ?; m% H" i5 T7 j3 a4 e! k2 c
- p% j6 H" A/ ]8 g, I' P# W4 X# B
與日本一樣,朝鮮半島在社會制度、典章文物、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積極向唐朝學習。大批新羅學子來到唐朝留學。以至于唐玄宗開元年間,“登笈之子,分在兩京,憧憧往來,多多益辦”(新羅崔致遠《東文選》卷四七)。在唐國子監內,甚至特意設置了“新羅留學生班”。新羅常年居住在唐朝的留學生達200人左右,留學期限一般為10年,他們中的許多人,畢業后參加唐朝科舉考試。據《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東文選》、《東史綱目》等資料統計,自唐代中期至后梁、后唐之際,新羅留學生科舉登第者有近90人。
) }) e: l/ a- b% O
) }8 C3 R4 J! s9 y
/ b1 ] g4 E$ z' E0 M 中唐時期,越南人姜公輔,精通儒家經典。他不遠萬里,來到唐朝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后,歷官校書郎、右拾遺、翰林學士。《新唐書·姜公輔傳》評價他“有高材,每進見,敷奏詳亮,德宗器之”。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姜公輔竟然官拜宰相,后因極力進諫,反對德宗厚葬其女唐安公主,被貶職。順宗立,拜為吉州刺史,未就官而卒。憲宗時追贈姜公輔為禮部尚書。
! c6 T* A/ F1 g5 Y
6 x" F& d8 p1 i- l* ~& B, ]$ ^+ ]2 Q( X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