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拉美訪問的安倍,預定于7月30日抵達智利。1959年的這一天,日本在任首相岸信介——安倍的外公,也到訪該國。 這決非巧合,而是精心安排,意在表明,安倍將沿著岸信介的政治足跡走下去,而且要學其外公的狠勁。當年岸信介死心塌地簽訂《日美安保條約》受到日本國內外強烈反對。岸信介發狠道:盡管遭到眾人反對,我將矢志不渝。后來還是被民眾轟下臺了。 安倍第二次上臺僅一年半,算上本次拉美5國,共訪問47個國家,出訪密度不僅“蓋帽”歷屆日本首相,也罕有別國首腦與之比肩。 安倍頻繁出訪,目的不外以下幾點,當然國別不同,重點會有所不同。據分析,他這次訪問拉美,四大目的,會一個不少。 ●對抗中國,妄圖抵消中國影響。這是他每次出訪的重頭戲。安倍出國訪問總愛緊跟在中國領導人后面,亦步亦趨,被媒體譏諷為“邯鄲學步”。就說最近的:3月,習主席訪問歐洲4國和歐盟總部,時隔一個多月,安倍訪問歐洲5國,連訪問國家都有重迭;7月23日,習主席剛剛結束對拉美4國的訪問,安倍25日即開始他的拉美5國之行。安倍在出訪中,或兜售其“意識形態聯盟”的邪念,或勾搭反華仇華的菲律賓、越南,明槍暗箭,把同中國的外交戰打到世界各個角落。 ●為日本“爭常”拉選票。安倍的近期目標是確保日本在明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改選時穩操勝券。在亞洲地區,競爭對手只有斯里蘭卡一國。6月,斯總理訪日時,安倍慷慨解囊,斯方已表達放棄競選的意向。但安倍仍不放心,準備9月去斯里蘭卡訪問,來個鐵板釘釘。安倍把日本當上非常任理事視為“爭常”的臺階和手段,夢想哪天聯合國機構改革時,日本能坐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子。這是個難圓的夢。但安倍心存僥幸,此次訪問拉美,安倍更會把“爭常”掛在嘴上。 ●為日本尋找油氣、礦產、農業等資源。這是日本外交的長期使命。為了給有氣無力的“安信經濟學”獲取海外動力,安倍變得更加迫不及待。他把訪問的第一站定在墨西哥,一是見習主訪墨成果豐碩,他眼熱心急,二是聞風而動:墨西哥已宣布打破70年的壟斷,將石油企業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安倍想趕緊撈一把。中國和日本分別是智利銅的第一、第二進口國,日本所需銅近40%從智利進口。媒體認為,安倍智利之行“爭搶資源的意味很濃”。 ●推銷日本軍事裝備。解禁集體自衛權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等于給日本源源輸出武器打開閘門。日本實行軍工生產與民用生產合一的體制,即“寓軍于民”。一些著名大公司,像三菱、東芝、川崎重工,既能生產汽車、電視、冰箱,也也能制造飛機、導彈、軍艦。目前日本這類企業不下4500家,制造武器的潛能巨大。現在缺的是外國訂單,推銷武器便成為安倍國外訪問時缺不了的話題。 外交就是利益交換。想從對方多要,必須多給人家,若有特殊要求,就得出高價,而安倍的特殊要求不少。安信滿世界跑,承諾順口而出,許多是來不及或根本難以兌現的。不久前,日本媒體批評安倍“輕諾失信”,還舉了個越南的例子。安倍滿口答應半賣半送給河內約10艘巡邏艇,但日本倉庫里根本沒貨,招致對方不滿。 對安倍的外交得失,日本國內外都有令他高興不起來的評價。 有媒體形容:透過安倍出訪熱熱鬧鬧的表象,人們看到的是一張寒磣的外交成績單。有人將安倍的外交活動比喻為“狗熊掰棒子”:胃口很大,出力不小,但收效寥寥。這樣的結果是由他扭曲的對外政策決定的,怪不得旁人,他只能生悶氣。(作者是環球網特約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