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變化的太快了,前不久還是烏克蘭危機,這下似乎就要變成“普京危機”、“俄羅斯危機”了。 馬航MH17上298名無辜乘客尸骨未寒之際,普京仍然在為擊落客機的叛亂分子提供武器,甚至直接從本國發射炮彈,攻擊烏克蘭政府軍。在這種局面下,一直對制裁俄羅斯存有疑慮的歐盟,終于挺直了腰桿,加入美國,擴大對俄羅斯制裁的規模和力度。 華爾街見聞總結了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范圍: 美國宣布制裁三家俄羅斯銀行,分別是俄羅斯外貿銀行(VTB)、莫斯科銀行、俄羅斯農業銀行。此外,聯合造船公司與俄羅斯軍方有合約,也被列入制裁名單中。美國將暫停對俄出口鼓勵,禁止向俄能源部門出口某些商品。 歐盟認為基于目前局面的嚴重性,歐盟將禁止大型俄羅斯銀行,俄羅斯國有銀行在歐盟國家發放股票或者債券;禁止向俄羅斯出口關鍵的深海鉆井,北冰洋石油勘探,以及頁巖石油鉆井設備;并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可轉化為軍事用途的高科技設備。歐盟預計還將追加對普京內部圈子的制裁力度。歐盟外交官稱可能把8名俄羅斯寡頭,和3家實體企業列入制裁名單。 事實上,對俄羅斯的制裁,是西方國家的聯合行動,不僅美歐主要國家參與,如搜狐財經此前報道,就連日本這個有求于俄羅斯、為同俄羅斯搞好關系而投入太多的國家,也被迫參與進來了。 這是烏克蘭危機以來,美歐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的最嚴厲的制裁,華爾街見聞援引美國路透社和英國金融時報觀點稱,這是“冷戰以來西方與俄羅斯最大的沖突”,“意味著前蘇聯解體后西方與俄羅斯持續二十五年的蜜月期結束”。 如很多分析認為的那樣,除非普京真正感受到痛苦,否則他就絕不會停止繼續干預烏克蘭。這次最嚴厲的制裁,也表明美歐國家領導人終于認識到這一點了,他們要讓普京感受到痛苦,才能迫使其停止干預烏克蘭事務。 例如,奧巴馬在宣布制裁措施時稱,“俄羅斯再次將自己從國際社會中孤立出來,讓數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又退了回去”,“如果俄羅斯繼續當前的路徑,其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繼續增加。” 中國能從中獲益嗎 在美歐對俄羅斯實施前兩輪制裁之后,5月21日,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總價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作協議。盡管這份協議被解讀為是中國為普京雪中送炭,但這份協議談判歷時十年,在此時此刻簽署,中方在談判中必然占有上風。普京之后的中方“在談判中喝了我們不少血”的評論,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這一次,中國可能還能從中獲益,盡管規模不會像上次那么大。 第一,由于與俄羅斯經濟聯系密切的歐盟、尤其是德國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中國企業或許能從德國企業手中搶到很多訂單。 據澎湃新聞報道,“僅僅是宣布要進行制裁,就已經導致一些俄羅斯客戶不再向德國公司下訂單了”,因為他們擔心制裁實施后,產品無法交貨。“中國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眼前這樣的狀況下,中國的份額會進一步增大。” 第二,中國或許可以利用俄羅斯資金緊缺作為籌碼,利用貸款,獲得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開發項目。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隨著制裁升級,俄羅斯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問題將凸顯,俄羅斯企業約有1650億美元歐元/美元計價債券及超過1000億美元離岸銀團貸款需要償還。 總之,俄羅斯繼續資金,而中國則資金充裕。但只要俄羅斯不到“危在旦夕”的境地,資金換資金似乎很難實現。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中國向俄羅斯貸款是希望得到自然資源開發項目做交換的,但俄羅斯還沒有顯示出有愿意將資源打個大折扣賣給外國人,所以兩國很難達成大規模的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