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對話第69期 提到石油巨頭,一般人腦海中可能會浮現至少三種畫面:形象上,賺得盆滿缽滿叼著雪茄,一臉帝國主義優越感,乜斜雙眼,花白卷發、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權勢上,一手遮天,國際或區域戰爭的始作俑者,動蕩政局的幕后操盤手,類似《紙牌屋》中的雷蒙德;畫面上,石油泄露被污染的海面上,被油膩包裹住翅膀無法動彈卻試圖掙脫的海鳥,等等。 在中學教科書、美劇和好萊塢大片的教育和再教育下,也許我對石油巨頭的想象會一直如此這般,充斥著歷史感和戲劇性,直到這次坐到了戴可瑞先生對面。 戴可瑞,法籍,原名“Yves-Louis Darricarrere” ,全球第五大一體化上市國際石油公司道達爾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上游業務總裁。并沒有法國人標志性的高鼻深眼,戴一副精致的圓框眼鏡,中等身材,西裝領帶選擇了令人信賴的藍色。第一印象略顯嚴肅,但這種感覺卻很快在寒暄中被打破。當我問道這是第幾次造訪中國時,他孩子般低下頭扳起手指,然后抬起頭笑著告訴我,“看來我的手指還不夠”。這個幽默的中年男人正是掌控道達爾核心上游,負責全球勘探與生產業務的 “二當家”。 道達爾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1920年,比利時石油財務公司成立,安得衛普一些投資者成立了比利時石油財務公司,最初的業務是通過比利時石油財務公司參與在羅馬尼亞的石油勘探,開采和煉制。幾十年間,公司經歷了無數次公司合并和重組,于1991年6月17日正式更名“道達爾”。 2
| 搜狐財經專訪道達爾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上游業務總裁戴可瑞 [url=][保存到相冊][/url] |
能源生意有其特殊性,其一它是資本技術驅動型,其二即便有資本有技術免費登門,因能源的戰略意義,生意也很難做成,因而跨國能源合作可能是目前談判最艱難、成功率最低的商業合作之一。 而在中國,這一問題則更為突出。 我很好奇道達爾作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會遇到哪些困難。當我將這個問題拋給戴可瑞時,他的回答卻出乎意料的干脆,“我們在中國沒有遇到困難”。他給出的解釋是“合作與競爭”。 作為最早與中國石油公司進行合作的國際石油天然氣企業之一,道達爾早在1979年就已參與中國海上勘探項目(渤海灣)。跟大多數跨國公司剛進入中國的情形一樣,道達爾面對的是陌生的經濟環境、豐富的資源和增勢強勁的市場。35年過后,道達爾在中國已經擁有20多家公司,4500多名本地員工。在中國的業務包含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營銷與服務等主要領域。而正如戴可瑞先生所說,這些業務的開展唯有賴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中化以及中國化工這些央企的合作。 關于如何合作,戴可瑞從上游和下游分別作了解釋,下游的例子自不必說,上游他提到了南蘇里格致密氣田。 南蘇里格致密氣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由道達爾全資子公司——道達爾勘探與生產(中國)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即中石油)合作開發,中石油持股51%,而持股49%的道達爾方則主要提供項目管理、技術支持及專業知識。這種股權比例也常見于其他中外合資油氣項目。 常被外企公司掛在嘴邊津津樂道的“合作”關系實際是極不對等的。 事實上,由于中國的嚴格管制,國家石油公司與外資公司的合作模式相對暢通的仍集中在上游環節,外資公司也僅只參與技術和管理支持,而在中游和下游,特別煉化和銷售端,國有石油公司需要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外資石油公司也很難施展拳腳。但他并不認同外界對“三桶油”等國有油企“壟斷”的看法。他認為這種市場現象并不是中國特有的,在全球各地都很常見,“沒有國家石油公司的國家也會有像道達爾和其競爭企業這樣的大型公司。” 所以雖然明面上戴可瑞可以毫不猶豫地大談合作,笑言“無困難”,但無論道達爾和中石油等在海外上游區塊的合作如何互利互惠,他也不得不在后來的采訪中默認中國市場上這種喜憂參半的局面。 采訪中我提到了道達爾與中化位于大連的西太平洋煉油廠項目,該廠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的特大型石化企業,曾是中國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展開合作的標桿性合資公司,投產于1996年9月,是中國第一家有外國石油公司參股的石油煉廠,道達爾在煉廠中持股22.4%,中石油、中化(香港)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大連市建設投資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分別持股25.2%、15.5%、8.4%。 作為第二大股東,道達爾雖在西太平洋煉廠起步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多年以后,道達爾在西太平洋煉廠的角色卻日漸淡化,且一直無法獲得與自身持股比例相對應的銷售份額。 在我以此為例追問道達爾如何應付這種束縛式的合作時,戴瑞克顯得很無奈,“若是真正要談競爭力的問題,我想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能在中國擁有全產業鏈的業務參與,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既能擁有煉廠生產石油產品,又能在中國批發市場上銷售石油產品,那我們就可以為自有加油站供應油品。但是現在情況并不是這樣。我們在中國并沒有油品批發權,我們能部分參與煉油業務,我們有加油站,但是我們沒有批發許可權。”而這一難題還將繼續糾纏他們。 相比在中國國內市場的艱難推進,戴瑞克在談到與中國油企的海外合作時顯得頗為自豪,他如數家珍,一一向我介紹了其在非洲、尼日利亞、烏干達、中東、俄羅斯、加拿大等地的合作。當我問到道達爾對于中國石油公司國際化發展有何建議時,戴瑞克再次鍥而不舍地提到“合作”,“如果我有什么好的建議,就是繼續和道達爾合作”,“我們歡迎各種合作形式”。 然而合作今后會如何開展,今年5月,對于道達爾和他的競爭者來說,一個疑似利好出現了。 今年5月以來,發改委宣布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首批推出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涵蓋了交通運輸、信息通信、清潔能源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競相加快對混合所有制的部署。以中石油為例,按照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在3月份的多次表態,公司將搭建六大合作平臺,其中就有“全面擴大與國外資本等各類投資主體的合資合作”。這塊“鐵板”的松動無疑暗示了跨國能源公司新的發展可能。 對于道達爾等國際能源公司是否能從中分得一杯羹,戴可瑞先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但他們仍在等待最終的改革規劃會如何落地,正如之前與中國公司開展的各種合作一樣,道達爾不會被動等待,而會繼續主動爭取更有利的合作機會。 2
| 搜狐財經專訪道達爾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上游業務總裁戴可瑞 [url=][保存到相冊][/url] |
整個采訪過程中,“合作”是戴可瑞最常提到的詞。對于能源行業來說,這也確實是最直觀的生存之道。道達爾來自法國,法國是一個油氣資源貧乏的國家,本國產量遠不能滿足需求,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和天然氣。按照中國的俗語,如何完成借雞生蛋,是極大的考驗。 道達爾集團公司的業務目前已經遍布世界130多個國家,在全球擁有700多家生產廠,是非洲最大及中東第二大生產商,并在歐洲、東南亞、拉美排第四,其中不乏一些政治格局不穩定,局勢緊張的國家或地區,如何處理好與當地的關系,是跨國能源公司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長期從事上游,戴可瑞對此有著豐富的經驗,訪談回答中,他提到了“地緣政治”的概念。在他看來,能源對每個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具有極高戰略意義,因而地緣政治問題是產業必須面臨的問題。而道達爾的應對策略主要在三點,首先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在全球各地發展業務,而不是只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分散風險;其次,跟當地的企業展開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同時也要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要對該國家、地區甚至是社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這個行業在全球財富榜前十雄霸半壁江山,他們所控制的資本、所獲取的財富、所涉及的利益環境是任何一個產業都無法匹及的,它們影響經濟大環境,它們牽動政治格局,也被條文政策和合作伙伴所牽制,它們決定著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為資源所牽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