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交易日,沉寂已久的A股市場出現(xiàn)了一波激動人心的上升行情,尤其是7月28日,上證指數(shù)上升超過2%,使指數(shù)一下子創(chuàng)出了今年內的新高。面對這一情景,市場輿論頓時又熱鬧了起來,很多分析師都樂觀地認為,新一輪大牛市已經啟動,就連人民日報也刊出報道認為,A股市場的“最壞時刻”已經過去,市躇礎正在好轉。
就目前的市場來說,相比于前兩年的情況來說,確實已經有所好轉。第一,經濟增長雖然不像幾年前那樣可以達到10%以上,但原有的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xù),經濟結構調整為未來經濟可持續(xù)增長建立起了基礎,目前隨著政府不斷推進簡政放權,原先受到遏制的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市愁力正在逐步釋放出來。
第二,目前管理層對股市行情好轉也有迫切的愿望,A股市場難以克服的最大壓力,即IPO擴容雖然已經重啟,但從管理層的安排來看,對IPO的節(jié)奏把握得很謹慎,釋放到市場的新股很有限,不像前幾年那樣毫不理會股市行情而不顧一切地向市場灌水,而且隨著對新股定價的嚴格控制,對市場的抽血作用也在可以忍受的程度內。
第三,雖然國內的貨幣政策仍然從緊,致使A股市場長期缺乏資金,但國家積極推進QFII和RQFII兩個制度,在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也把國際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大門打得更開。
第四,長期處于低位的A股市場已經形成了底部。雖然最近幾個月指數(shù)一直在低處徘徊,但已經明顯地出現(xiàn)了跌不下去的趨勢,說明市場的底部已經形成。而根據(jù)股市的規(guī)律,一個底部或者頂部一旦形成,久盤不跌或者久盤不漲,大盤就會漸漸形成做多或做空的能量,對行情走勢有所撬動。而就目前來說,大盤的底部已經形成,做多能量必然會找準機會出手,這也是“7·28”行情產生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
所有這些,都對目前的A股市場形成了有利因素,人民日報認為A股“最壞時刻”已經過去,這個判斷基本上是能夠成立的。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牛市行情已經來臨,卻還需要謹慎觀察。
A股市場上的投資者對牛市的渴盼,實在是望眼欲穿了,每當行情稍有好轉,便對牛市的出現(xiàn)展開了暢想。回顧A股市場建立20多年走過的路程,其行情走勢總的來說是“牛短熊長”,真正像樣的牛市行情只有1995年和2007年兩次,其他更多的年頭都處在漫漫的熊市之中,投資者損失慘重。而這兩次僅有的牛市行情,一次是由滬深兩個交易所的競爭所引起,一次是由股權分置改革所引起,今天這兩個條件已經不復存在。相比于當初的市場,今天的A股市場,其規(guī)模已經擴大了幾十倍,行情每上升一個臺階,都需要巨量資金來墊底,這在今天市場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是一個最為重要而又看不到改變希望的約束因素。更為重要的是,盡管目前監(jiān)管部門對市場擴容很小心,IPO放行不像以前那樣猛烈,但由于目前的市場已經成為全流通市場,市場幾乎每一天都有解禁股上市,其擴容速度已經無法慢下來,這也是前兩年IPO即使停了下來市場也無法好轉的一個根本原因。
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世界各國的股市都曾出現(xiàn)了猛烈的下跌,但是幾年以后的今天,其他國家的股市大都已經恢復,美國的道瓊斯指數(shù)還創(chuàng)出了新高,唯有A股市場,雖然也曾出現(xiàn)過一兩次小行情,但總體上仍然在底部徘徊,市場一直弱不禁風,這說明A股市場遭遇重創(chuàng)的因素并未消除。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對股市的過度利用,這是直到今天都未改變的一種路徑。今天,A股市場依然是政府用以解決企業(yè)資金困難的一個融資工具,而不是市場資源按照投資者的意志自由交易的一個場所,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認識,難以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出現(xiàn)上升行情,那更多的也是資金投機所促成,對于改變市場的面貌不會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只要這一格局沒有改變,A股市場出現(xiàn)大牛市行情,實在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投資者不必因為出現(xiàn)一兩天的上升行情就以為牛市已經來臨而忘乎所以了。受到重創(chuàng)的A股市場,不是短期內能夠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