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部委最有權?如果做個網上調查,答案不外乎這幾個: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土部等。比如發改委,號稱“小國務院”,擁有4名中央委員,公安部則曾擁有3位中央委員,而普通部委一般只有1位中央委員。 隨著審批事項的減少,政府“有形之手”不斷收縮,部委對市場的影響力將不斷減弱。而有一個部門的權力卻不斷增加,而且不僅僅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對世界經濟也舉足輕重。這個部門,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 這兩天,媒體正在報道國家開發銀行獲得央行1萬億抵押補充貸款(PSL)的消息。據稱,這筆天文數字般的貸款期限是3年,主要用來支持棚戶區改造。國家開發行將組建“住宅金融事業部”,由行長鄭之杰兼任總裁。據媒體稱,這個機構將很快掛牌。它事實上是中國“住宅銀行”的雛形,服務的重點是城市里低收入階層。當然,棚戶區改造本身也是中國“刺激經濟”、“穩增長”重要措施。 中國的住宅銀行以及它跟“房利美”、“房地美”之間的異同,規模巨大的棚戶區改造對樓市的影響等等,都不在本文討論范圍。我想說的是,央行通過這個項目首次大規模嘗試了抵押補充貸款(PSL)這種貨幣工具,這對于中國未來貨幣發行機制、利率形成機制,以及經濟走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央行,也由此將成為一個權力巨大的部門。 過去十多年,中國央行的發鈔方式,是通過外匯占款方式進行的。說白了,就是因為沒有實現貨幣自由兌換,中國的貿易順差和到中國投資的外資,進門的時候都要兌換成人民幣。這些年一共有4萬億美元的外幣留在了央行手中,央行印了等值的人民幣給他們。所以,人民幣是以美元等外幣為抵押發行的。但是這個時代要結束了,因為人民幣升值基本接近尾聲,外貿進出口逐漸接近平衡。被涌入的外幣“推著走”的發鈔方式,將變成央行根據經濟需要主動發鈔。 央行主動發鈔方式主要有:向金融機構再貸款(無抵押),公開市場操作,有抵押的向金融機構再貸款(比如PSL),購買國債、地方債等。PSL的意思是,是讓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自己持有的債券或者貸款資產抵押給央行,央行給他們現金。這樣,就增加了基礎貨幣。當然,央行的抵押貸款是有利息的。 PSL這種貨幣發行方式,將使得央行擁有兩大權力:第一,可以引導貸款的流向;第二,可以影響中長期市場利率。 我們先看第一點。比如最近央行認為房地產行業獲得貸款太多,制造業太少,那么它在通過PSL方式投放資金的時候,可以對前來借錢的銀行設定條件。比如銀行拿來1000億優質房貸來做抵押,央行給打6折,只能給投放600億現金;如果是拿制造業方面的優質貸款來抵押,央行就給打7折,投放700億現金。這樣,就可以將政府的導向,通過PSL傳遞給銀行,然后傳遞給市場。 當然,PSL還可以影響市場中長期利率。比如央行認為目前市場利率偏高,需要降低。就可以多投放貸款出去,同時將利率設定的低一些;反之,如果央行認為當前利率偏低,經濟過熱,就可以少投放貸款,并提高PSL貸款利率。 這樣,央行就給自己“惹”了很多事。這跟此前的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差不多,需要個案分析。在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時,每家銀行的每筆抵押物,央行都要分別加以評估,到底能不能抵押,應該給多大折扣,最終每家銀行給多大貸款額度,權力都在央行。毫無疑問,央行將獲得對商業銀行含金量極高的審批權。 抵押補充貸款(PSL)最大的好處,是能更主動、精準地調控經濟,將政府的意圖迅速傳遞到市場里。但壞處,恐怕也跟這種高效率和高精準度有關。萬一政府的判斷錯了呢?所以,保持央行的獨立性,并建立對央行的監督機制,都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