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解除限購能打破34個月跌勢嗎? 4月以來,每當某個城市住房限購松綁,定會激起千層浪。但7月29日當標桿性城市溫州發布解除住房限購的信息時,輿論倒是平靜得很。 雖然這是因為“大老虎”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但似乎也在預示溫州的限購解除的效果很可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是溫州自2013年8月以來,第三次提及松綁或取消限購政策。 2007年到2011年,溫州市區商品房每平方米銷售均價從9787元一路上漲到34674元,5年漲了2.5倍。 但自2010年4月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出臺之后,溫州房價開始步入下跌態勢,后來在民間借貸危機的擠壓之下,以及外需走弱的嚴峻形勢下,溫州的房地產泡沫終于破裂。 從2011年9月算起,溫州房價已經連續下跌34個月,雖然從2012年四季度起有所反彈,但2013年四季度起再度扭頭向下。到2013年底,溫州的房價與2011年初的頂峰相比平均縮水近30%。從全國來看,溫州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2011年以來房價唯一下跌的城市。 兩次松綁 房價下跌,當地政府自然很緊張。于是在2013年8月,溫州第一次宣布自2011年限購政策實施之后,已購買一套住宅的本地戶籍家庭可以再購買一套住宅,但名下所有房產只能是兩套。 大家回想下,2013年房地產市場氣勢如虹,但當時溫州房價仍然是領跌全國。所以這樣的住房定向寬松政策出臺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效果如何呢?只能用曇花一現來概括。2013年8~9月,溫州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有所回升,高峰時也出現一日400多套的成交,月均交易量也從上半年的20萬平方米回升至9月份最高的64萬平方米,但這樣的態勢并沒有得到延續。 一次不成,就來第二次。 2014年“兩會”期間,溫州市市長陳金彪對外表示:“溫州房地產泡沫已得到充分擠壓,價格壓縮的可能性不大,建議國家實行差異化樓市調控政策。” 據傳,溫州之后悄悄執行的是:在溫州市區三區內沒有二套以上住房,都可在溫州購房。 效果又如何呢?雖然從4月開始,商品住宅銷量開始止跌,但上半年溫州市區商品房新盤上市量較去年同期下降7.46%,成交均價同比下滑8.46%,量價齊跌。 第三次出手 第二次松綁也不見效果,于是在近期多個城市明里暗里松綁樓市之時,溫州第三次而且是正式地解除限購了。而據媒體報道,在6月中旬溫州就開始推行限購松綁。 7月29日,溫州市住建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溫州放開住房限購政策,在房屋交易登記時不再核查現有住房情況。在外溫州人和新溫州人在溫購房享受與溫州市戶籍居民同等待遇,該政策從發布會后起即開始實行。 前兩次松綁限購的效果,基本符合“一鼓作氣,再而衰”的氣勢,那么本次效果會如何呢? 答案是很難樂觀,這是由溫州的房地產市場供需決定的。截至7月31日,據溫州市商品房網上銷售管理系統數據:溫州市商品房庫存49635套,其中住宅34310套,464萬平方米。要命的是,溫州當前的商品房庫存比2013年8月時還要高,當時約在3.8萬套。 再來看溫州市區的數據,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溫州市區新建商品房庫存為123.34萬平方米、9779套,較去年底8299套又增加了1480套,供大于求已是明擺的。按照往常的銷售速度推算,至少要用18個月來消化。 雖然溫州官方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土地供應量,2014年住宅用地從去年實際供應1500畝,縮減到今年的1000畝左右。但這仍然無法緩解目前供給過剩的局面。 即便限購解除,短期商品住宅成交有所回升,也無法改善當地的高庫存。而一旦行情有所回暖,地產商就會像2013年一樣,迫不及待地增加新開工以及推盤,這顯然很容易導致反彈夭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