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里揭不開鍋,近百歲的老人和三歲的幼兒都要一起勞動,才能勉強糊口。 吳奇勇 攝 1
看著記者離開,一家人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希望有好心人能幫他們一把。 吳奇勇 攝 1
楊玉琴老人在撿來的爐灶上給一家人做菜,3歲的孫子調皮的爬上她的背,他是兩位老人開心的源泉。 吳奇勇 攝 一間搖搖欲墜的瓦房、一個撿來的爐灶,兩張破舊的折疊床,床頭一臺電扇和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就是楊玉琴所有的家當了。7月31日,記者來到位于湖北省荊門城區蘇畈橋社區聶家溝坡上的楊玉琴家,四周高樓林立,楊玉琴這搖搖欲墜的破瓦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楊玉琴帶著自己近百歲的養母,還有自己將要滿三歲的孫子住在這里。 楊玉琴告訴記者,她已經和母親在這個坡上住了近20年。70年前,她的養母在鐘祥市冷水鎮上生活,丈夫很早就去世,也一直沒有能夠有自己的孩子,而她也不知是怎樣被人遺棄,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的養母將她收養,便含辛茹苦的將她當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 7年前,63歲的楊玉琴為了讓老母親過得好一些,帶著耄耋之年的養母遠赴深圳打工。楊玉琴白天做清潔工,晚上到夜總會打掃衛生,每天只能休息三個小時,身體吃不消,房東也不愿將房子再租給她們。 2012年,楊玉琴帶著養母回到家鄉荊門,原本打算讓兒子們幫扶持點,可年僅30多歲的兒子得了腦梗塞和妻子離了婚,每日以淚洗面的楊玉琴只能和老母親一起生活在山坡上的這間破瓦房內。為了支付治療腦梗塞的醫藥費,小兒子去海口打工,這樣照顧小孫子的重擔也落在了楊玉琴的肩上。山上沒有自來水,楊玉琴每天要等小孫子和老母親睡下才能安心到后面的山頭間去挑。每天反反復復,不辭勞苦,為的只是報答養母70年來的養育之恩。 蘇畈橋社區的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家子的情況,為她們申請了低保,雖然是很少的300元,但是對于這個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看,那臺彩電也是社區工作人員帶來給我們的,雖然是舊的,但是還是彩色的!”楊玉琴指著家里的一臺老式彩電告訴記者。“但是我們平時都不看,只有在春節兒子回來的時候或者是孩子實在是想看的時候才會打開,電費太貴了。” 每月300元的低保完全不能維持這三口之家的生活。幸好有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來看看她們,也有一些附近知道她們情況的人會送些臘肉和吃的來,一家人的生活才勉強過得去。 楊玉琴告訴記者,老母親年紀大了,有口吃的就行,可小孫子一天天大了。“小孫子很想去上學,我把撿來的書包洗干凈,小孫子特別喜歡,總是背在身上,舍不得取下來。馬上到9月,小孫子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學費還一點著落也沒有。”說到這,楊玉琴無奈地嘆了口氣。吳奇勇 李詩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