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樹人 于 2015-4-17 15:21 編輯 % j7 ]! w8 s2 t$ `5 U$ L- T, q
2 L" m8 M# M+ v, w
" z g/ I9 r) W4 u$ I
2 Q: D% C6 u0 J. O4 I- w3 W7 ^* v( R( n; G1 M; U
前不久,筆者偶然機會,有幸上手品賞了季漢章老的藏硯。在馬鞍山采石磯公園的林蔭深處,坐落著幽靜的“延園”,園里陳列著季老捐獻的72方硯臺。這72方硯臺,是季老大半生收藏的精華,十分珍貴!在這些老硯中,有一方貌似平常的隨形硯,引起我的注意。這是一份隨形子石端硯,正面利用黃褐色的石皮,雕刻了一幅虬枝梅花圖,包住了硯池和硯堂的大半。背面凹凸不平,正中赫然鐫刻兩排六個字:“繼盛 獄中用硯。”(另有季老“百硯齋藏”刻款。見附圖一、二、三、四) # {2 q1 ?! `' u# S ~5 ^8 o
1.jpg' O$ F6 b5 u& c, S$ b) K @
3MB
& M2 `$ s" P9 g9 v9 S3 W+ g4 Y# b$ ~
& v" L& m1 [& E4 O: |5 i& u
; D! D/ E* A& }4 E
- D, V3 t+ |5 ^* v, M+ M0 Q+ i. F2 [; c$ i
2.jpg
2 l8 T p+ i. H) }: b2MB, X) c/ p: y7 p C
" }, X3 {, m( @, ~
/ m) }+ o: t( q3 f: @, Z- M+ l3 k4 @7 F
, v- O5 I+ P. n, V1 T, B7 v. z3.jpg
- y9 E/ T& T G; @2MB
. h' ^8 d1 u6 r6 L1 ]1 X1 ^一)
& G- N1 c6 r( s+ ^4 ?$ A0 m; E; e9 p5 I) T9 j
原來,這是一方明代名臣楊繼盛的硯臺,而且恰恰是他冒死彈劾大權奸嚴嵩之后,在獄中所用之物。不起眼的一方硯臺,背后竟然記載著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 話說大明王朝,朱元璋參加紅巾軍起義,最終以區區草根小民之身,登上皇帝寶座。作為開國皇帝,他夙夜在公,勵精圖治,居然把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治理成一派盛世,演繹了中國歷史上一代農民皇帝的成功佳話。然而,開國皇帝再是怎么英明、強悍,封建王朝的歷史規律依然按照它的軌跡前行。大明王朝由盛而衰,逶迤而行,終于在農民起義軍和滿清鐵騎的沖擊下,以崇禎皇帝上吊于煤山老樹為結點而轟然倒下。 楊繼盛案件,實際上是明朝由盛而衰過程中的一個典型縮影。明嘉靖皇帝時,惡貫滿盈的嚴嵩一黨當道,權傾一時。他欺上瞞下,與韃靼敵軍內外勾結,危害國家,引起眾多正直忠臣的抗爭,結果都受到嚴嵩奸黨的迫害,殺的殺,貶的貶,“一網打盡,靡有孑遺?!痹诖烁邏簯B勢之下,身為兵部車駕司員外郎的楊繼盛前赴后繼,毅然一再上疏抗奏,向皇帝告嚴嵩等奸臣的御狀。嘉靖皇帝初時認可,繼而變臉,致使楊繼盛蒙冤詔獄。楊繼盛第二次上疏彈劾嚴嵩時,其妻勸阻,說“老虎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而楊繼盛道:“我不愿與這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死?!薄褒堝?、比干,流芳百世,我得從其后,愿亦足了,你休阻我!”誰知,朝上奏章,暮入詔獄,又一次被逮捕入獄。在獄中,嚴嵩父子刻意加害,嚴刑拷打,荼毒刑法,無以復加。楊繼盛入獄后,有人送與蚺蛇膽一具,說是可以解血毒。他謝而卻之,道:“椒山(楊繼盛自號)自有肝膽,無須此物。”在獄中,楊繼盛遭遇非人待遇,“數次杖笞,體無完膚,兩股上碎肉片片,累墜不堪,而且筋膜被損,逾牽逾痛。繼盛咬住牙根,竟用了手爪,將腐肉挖去。又把飯碗磕碎,拾了瓷片,割斷筋骨二條……”以致“獄卒執燈顫欲墜。”如此堅貞不屈,不改初衷,終于三年后被處決,棄尸于市。年僅39 歲。臨刑前作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有人評價:楊繼盛是“明朝最受尊重的人”。 燕京士民敬而憫之,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死后十二年,穆宗立,追謚忠愍。“楊椒山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達智橋胡同12號,為楊繼盛故居。祠內有諫草堂,堂內石碑上刻楊兩次批評朝政的諫言草稿。 季漢章老于400年后收藏到楊繼盛的獄中用硯,并且精心保養,捐贈出來,供公眾觀賞,實為一件幸事、善事! 現代人十分重視明史的研究,總是試圖從明王朝興起到衰落的過程中,尋求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一些歷史規律,達到借鑒警醒的目的。鑒賞楊繼盛獄中用硯,追思楊繼盛感人事跡,也許能讓我們感悟:集權、專制,必然走向沒落;奸詐、野蠻,一定遭人唾棄!民主、文明,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而正直、堅貞,仍然是我們崇敬并追求的品德。 5 @/ q6 b% x( F
7 d( ~, E; Y8 G( U1 p9 N2 Y2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