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在網(wǎng)上交流過數(shù)次,東西南北古玩市場,新老玉器展銷會跑了不少的我來說,深刻認識到自己辨玉知識的淺薄。特別是對傻開門之外玉器的辨別,真?zhèn)蔚膮^(qū)分,年份的考量,材質(zhì)的認識等等非常欠缺。基于此,有時到了望而卻步境地。放一放,重新拾起,重新拾起又放下,往復(fù)著,往復(fù)著!當然,說對辨玉知識一無所知,也太過謙虛。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呢!鞋濕了些,小試牛刀吧。春節(jié)期間,把三孔歸到齊家文化上傳到拍賣廣場,進入回收站一次。挨批評挨罵。可競價的朋友不斷。感覺問題存在?托朋友拍回來。與仿品對比,與自己收藏的原礦石對比,反思,靜悟,讀帖,放大細品。沒有徹底推翻。又以熟透的三孔玉刀為題上傳到拍賣廣場,說明欄注:可能為齊家。進一步挨罵,罵的很重!不堪入目。但仍有朋友出價,他們都是在盛世收藏交易幾百次藏友。感覺不能繼續(xù)?再次托朋友拍回來。此時,可憐的三孔刀第二次進入回收站。我要做的,進一步與仿品對比,與自己收藏的原礦石對比,反思,靜悟,讀帖,放大細品,甚至把藏品上的牛毛紋也細細品讀。依舊不能徹底推翻自己。但,除材質(zhì)接近齊家玉器原礦石的一種外,的確沒有可比的實物,不是齊家的,究竟是哪家的?。放一放,發(fā)到這里,請教各位藏友指導(dǎo)。拜謝啦!) V' _$ F3 o: P" J( p& c- ~& w'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