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樊江平 于 2017-3-9 15:34 編輯
+ a! w0 j2 Q% c. e# [( |7 B/ G6 Z
前 言 8 U6 S; f+ j) `2 j4 k
地中海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之間,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也是多元文化的匯集之地。公元前3000年,偉大的埃及文明發(fā)端于尼羅河中下游地區(qū),其范圍從地中海東部廣闊的三角洲地區(qū)一直延伸到克里特島、希臘和意大利南部。正是在這片三角形海域上,埃及文明與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以及腓尼基文明在公元前的二十多個世紀里繁榮發(fā)展。他們相互通商,自由貿(mào)易,觸角甚至延伸到意大利半島及周圍島嶼、北非沿岸和地中海西部,最遠到達西班牙。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地中海沿岸多種文明——大希臘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以及羅馬文明,他們相互碰撞、交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次展覽將為我們開啟一段探索之旅,既包含對地中海文明的現(xiàn)實理解,又重現(xiàn)了其象征意義(地中海是西方文明起源的象征)。羅馬人所說的“地中海”是其知識與文化之源,得益于那些橫穿和往返于東西方海域的海上航線,并隨著人類發(fā)展而不斷擴大。航海絕不局限于人員的轉(zhuǎn)移和物品的交換,更是知識傳播的基本媒介。地中海航線途經(jīng)之處遺留下的物質(zhì)遺存見證了地中海沿岸各地文明交流與碰撞的歷史,精美的藝術(shù)品講述了各種文化生與死的方方面面:權(quán)力、財富、美貌、時尚、手工藝、祭祀儀式、哲學(xué)、詩歌、文學(xué),以及精心設(shè)計的用于接納今生和來世的所有人類生命形式的空間。 $ S b+ `$ j8 x K$ l( ]2 m
' |8 ^1 k; W1 a& d, V! i第一部分 地中海的歷史和神話History and Myth in the Mediterranean 地中海是一片幾乎封閉的海域,它介于亞、非、歐三大洲之間,被稱為“陸地中間之海”。古代地中海的交流十分艱難,幾乎沒有人能夠涉足整個海域,人們甚至意識不到他們共守著同一片海域。直到公元前8世紀開始,這片海域的交流才漸漸得到加強,希臘人和腓尼基人的海上活動促進了這一地區(qū)經(jīng)濟與文化的發(fā)展。幾千年來,大小不同形態(tài)的文化在這個舞臺上此消彼長,相互碰撞、交融,成就了璀璨奪目的地中海文明。 船是地中海地區(qū)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漿與帆的時代,船只利用洋流和季風(fēng)往返于地中海之上。在地中海這片古老的土地和海域上,文明的征程伴隨著航線的腳步一路前行。希臘-羅馬文化中共有的歷史——特洛伊戰(zhàn)爭以及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神話、傳說,成為了地中海文明的堅實基礎(chǔ)。 第二部分 埃及人:法老的輝煌The Egyptians: the Splendour of the Pharaohs 在古代,地中海的海上交通掌握在希臘人、腓尼基(今黎巴嫩)人等極少數(shù)擁有艦隊的民族手中,而對于以河流為中心建立并發(fā)展起來的古埃及,地中海在其地緣政治中的是無足輕重的,直至公元前21世紀中期,為控制通往安納托利亞半島和陸路通道的敘利亞海域,埃及才將目光轉(zhuǎn)向地中海。雖然如此,埃及人卻對地中海各族人民了解深刻、影響深刻。尼羅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是構(gòu)成地中海文明的重要篇章。 一度統(tǒng)一而強盛的古埃及王國擁有獨特的生死觀和信仰傳統(tǒng)。對伊西斯、荷魯斯等神明的信仰崇拜,是古埃及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生活的精神投射。古埃及人視死亡為新生的起點,渴望生命不朽并最終獲得永生,本部分展出的夏勃梯、卡諾皮克罐等皆是這一觀念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
$ Z* `5 m7 N& e4 C" t; m0 V/ [
第三部分 地中海航線沿途的古文明:邁錫尼、塞浦路斯與腓尼基 Along the Routes of the Mediterranean: Mycenaeans, Cypriots and Phoenicians 從最遙遠的史前時代起,通過海洋進行交流和聯(lián)系已成為地中海地區(qū)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中海航線途徑之處遺留下的物質(zhì)遺存見證了地中海沿岸各地文明交流與碰撞。本部分選取地中海沿線三個頗具代表性的文明:代表早期愛琴海文明的邁錫尼文明,地中海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受多種文明影響的塞浦路斯文明,活躍于整個地中海地區(qū)的腓尼基商業(yè)文明,為觀者呈現(xiàn)一幅相互影響與融合的地中海文明歷史圖景。
' o3 U( f& J1 ^
! I$ W% I) b8 ~: W7 A d4 w第四部分 希臘人與大希臘地區(qū)的文明 The Greeks & The Civilization of Magna Graecia 希臘被認為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其藝術(shù)、哲學(xué)、政治體制對于西方文明有著深遠的影響。希臘的殖民地遍布西歐、南歐、北非、小亞細亞和黑海沿岸,形成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希臘世界”。希臘人創(chuàng)造了地中海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使得古代神話得以通過具有象征意義的手工制品,特別是雅典陶器而代代相傳。 大希臘,是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人在意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建立的一系列城邦的總稱,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繼承了希臘城邦的宗教祭儀和文明傳統(tǒng)。大希臘地區(qū)曾有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并在文學(xué)、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對羅馬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
% x( R' g# X; l' y( d' X9 q7 H
第五部分 伊特魯里亞文明 The Etruscans 公元前8世紀后期至公元前6世紀,伊特魯里亞人在與埃及、巴比倫、亞述、腓尼基、希臘以及意大利半島的互動發(fā)展中處于領(lǐng)先地位。這一時期也是奢侈品大流行的時期,大量由金、銀和金銀合金、采用珠化、壓花、細絲等東方技藝制成的首飾和裝飾品,以及青銅器、象丨伢丨雕丨刻等成為身份的象征。在很短的時間里,伊特魯里亞人開始了新的貴族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社會特征。貴族階層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美輪美奐的金制首飾反映出那個時代伊特魯里亞貴族的財富與奢華。 在與希臘、腓尼基-布匿等文化的接觸中,伊特魯里亞的手工業(yè)、商業(yè)逐漸興盛,其生產(chǎn)的布凱羅黑陶、金銀器和青銅器遍及地中海沿岸。貴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金、銀、金銀合金裝飾品和王冠、項鏈、手鐲、耳環(huán)、戒指等文物,不僅象征著勇士、君王及其配偶的社會地位,更揭示了伊特魯里亞在政治、藝術(shù)、宗教和建筑等諸多方面的文明歷程,以及對羅馬乃至西方文明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 Z; `/ U2 Q4 r( \% m
第六部分 羅馬時代 The Romans 相傳公元前753年,拉丁人羅慕洛在羅馬的臺伯河畔建城,由此開啟了古羅馬文明的進程,在歷經(jīng)王政時代、共和時代之后,于公元前1世紀進入帝國時代。羅馬逐漸從一個地中海沿岸城邦發(fā)展成為橫跨歐、亞、非洲的強大帝國。 羅馬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的代表,是在充分吸收西亞各古代國家、埃及和希臘文明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的屬于自身獨特的文明,并以其高度發(fā)達的文化、政治、經(jīng)濟、軍事,在相當(dāng)長的時期里影響和輻射著周邊地中海地區(qū)。羅馬帝國是羅馬文明最為輝煌的時期,保留至今的建筑、雕塑、繪畫、文學(xué)等忠實地展現(xiàn)了帝國文化的特征以及羅馬人奢華休閑的生活習(xí)慣和品味。 % Z0 @2 O+ P h$ R6 V+ F
第七部分 蠻族之主和拜占庭皇帝 From the barbarian invasions to the emperors of Byzantium 羅馬帝國日益激化的矛盾和日耳曼部族的入侵最終導(dǎo)致古羅馬文明的終結(jié),蠻族國家文化替代了昔日帝國的輝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許多入侵的蠻族在西羅馬帝國的領(lǐng)土上先后建立了十個王國,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沖突激蕩出一種新文明的開端。古典文明與蠻族文化元素融合,開成了這一時期獨特的承前啟后的地中海文化風(fēng)貌。 3 G9 E, }, P2 l, i6 c* Q* {0 O
$ q2 `+ O. }7 v3 V*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