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60、70年代,除了具有全國性影響的“京派”“海派”中國畫外,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涌現出許多特色鮮明、成就斐然的地方中國畫派。它們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品格,歌頌新時代、新風尚。 以傅抱石、錢松巖、亞明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直面生活,大大拓展了傳統山水畫的視野,把一些難以入畫的新農村、新生產場景展現得既有新意,又合乎藝術規律。傅抱石、關山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幅山水畫,得到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畫題“江山如此多嬌”。傅抱石所描繪的祖國山河,錢松巖創造的新農村風光、革命勝地紅巖村,亞明抒寫的江南水鄉,無不體現新中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澎湃熱情。 在祖國的西北,活躍著以石魯、趙望云、方濟眾為代表的長安畫派,石魯提出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創作理念。 在南方,南粵大地涌現了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一批新閩南畫派代表人物,他們的作品都成為反映時代生活的代表作。 改革開放以后,新中國畫迎來了向現代全面轉型的新機遇。眾多中青年畫家都走出了創新之路,方增先借鑒山水畫中的皴法創作解決了中國人物畫大畫的厚重問題創造了新高度。他創作的大型作品,是對巨幅中國人物畫大動態表現的開創性探索。周思聰創作的水墨荷花系列,在中國畫的主題性表現和自我心靈表現上,都做出驚人的拓展。盧沈對中國畫現代程序言語的拓展,郭怡孮對中國畫色彩的豐富和對時代精神的表現,陳家泠、張桂銘對花鳥畫現代語言的突破,賈又福對山水畫現代語言的程序化探索,吳山明對千年淡宿墨法的突破等等,都是具有標志性的成果。 自2005年起,國家實施了系列重大美術工程“20世紀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華家園美術創作項目”“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從前兩個工程的創作完成中,觀眾看到了中國畫在宏大敘事方面的藝術潛力。 新中國畫隨著時代的腳步,與人民共命運。它的發展與振興,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 z- }4 b; ~0 g9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