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么和田玉叫軟玉,可不是因為軟!
1.jpg (95.52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在大多數人第一時間了解和田玉的時候,首先聽到它的介紹是,和田玉是歸到“軟玉”里面的,第一印象是不是和田玉屬于軟玉,難道它就很軟,是不是一碰就碎了?是不是不能買和田玉呢?
2.jpg (51.43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對于外行人來說,“軟玉”這個詞,真的非常具有誤導性,也是大多從業者和寶石研究者一直強烈建議改名的原因。那么,各位朋友,你知道為什么和田玉要叫“軟玉”嗎? (一) 遠古時期,西班牙殖民者把阿茲特克人用于治療腰疼的玉稱為piedra de ijada (意為“腰石”)和piedra de los rinones(意為“腎石”)。二者分別譯成英文時,就出現了jade和nephrite兩個名詞,后來jade成為西方對玉的統稱。
3.jpg (54.13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二) 19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圓明園的翠綠色玉石引起法國化學家、礦物學家德穆爾的關注,他現這些來自中國的玉是由2種不同的礦物組成的,一種是十八世紀末維爾納發現的角閃石系列礦物nephrite;另外一種礦物是其他玉石中沒有出現過的新礦物,被德穆爾起名為jadeite,屬于輝石族。
4.jpg (62.49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三) 后日本學者引入德穆爾的研究成果,并根據nephrite與jadeite的摩氏硬度微小差異將其分別翻譯成日文的“軟玉”與“硬玉”。20世紀初,在我國現代地質學的先驅章鴻釗(1905年日本留學學習地質)所著的《石雅》中出現了最早可以準確認定的關于Jadeite與Nephrite的中文解釋,但可以明顯地看出,章鴻釗只是在引用日本學者的譯名,并轉化為中文的“軟玉”與“硬玉”。
5.jpg (33.14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一即通稱之玉,東方謂之軟玉,泰西謂之納夫拉德(Nephrite)。二即翡翠,東方謂之硬玉,泰西謂之桀特以德(Jadeite)通稱之玉?!薄馒欋摗妒拧?/font> 這一名稱流傳至今,導致后人一直誤以為是中文的譯名,并在各種正式的場合使用這兩個名稱,造成了消費者不當的理解,事實上,Nephrite與Jadeite尚無中文譯名。
6.jpg (67.23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四) 《珠寶玉石 名稱》(GB/T16552-2003)中,把主要由透閃石礦物組成的玉石統稱為“和田玉”(也可統稱為“軟玉”或“閃石玉”)。這一定名方法在當時的玉石行業中引起很大爭議。
7.jpg (78.21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五) 以地質礦物學家為主要代表的理論界認為,“軟玉”一詞容易使人產生玉質較軟的誤解,而且已于上世紀80年代作為礦物名稱被國際礦物學會廢除,因此“軟玉”一詞不宜再作為玉石名稱使用。而不同產地同一玉石品種的礦物成分差別微乎其微,一般珠寶玉石鑒定機構很難用常規儀器區分開來,因此產地也不宜參加定名,仍主張依據礦物名稱定名為“閃石玉”或“透閃石玉”。代表玉石行業的企業家們則不贊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為玉石是有品級和文化內涵的,產地就是品牌,若把其他地區的軟玉也命名為“和田玉”,在市場上就屬于欺騙行為。還有學者認為“閃石玉”、“透閃石玉”等名稱同樣可能造成誤解,且“石”字容易給軟玉帶來“不那么珍貴”的負面印象,況“軟玉”沿用已久,不宜更改。
8.jpg (55.81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六) 關于“軟玉”的名稱可謂眾說紛紜、百家爭鳴,目前市場上大多用“和田玉”這一名稱,但會另外指明“俄料”或“青海料”等;而在學術研究中多用“軟玉”一詞。
9.jpg (76.5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2017-11-14 15:23 上傳
$ R( ^7 v) y# y2 o$ \; u!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