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權修 第三》:“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也正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任齊國丞相40多年的人才觀,用以幫助齊桓公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我們經常用鼠目寸光來比喻沒有長遠規劃和理想信念的人,事實也證明,這類人注定一生毫無建樹,每天為填飽肚子而男盜女娼,庸庸無為而貪圖享樂,一時得利而禍國殃民。 靜觀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史,每一個有所建樹的理想信念,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沒有漫長的磨礪、沒有內因和外因的孕育造化,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怎么可能結出甜潤的果實? 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沒有看盡世間的冷眼,哪里會有創作的靈感?藝術家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作技巧,都是在長期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磨礪中出來的。否則思想就無法上升到一定的美學程度,更稱不上是藝術家。 所謂大師,其藝術作品必定是源于自然,發于心靈。 藝術家的藝術天賦,其超出常人的豐富情感,異于常人的審美感受力,強于常人的藝術想象力,從何而來?藝術家創造精神的自身情感體驗、創造過程中的精神愉悅、以及強烈的變革意識和執著的獻身精神,從何而來?藝術家的人生修養、角色素養、專業修養、內在涵養,這些又都是從何而來? 唯一的答案就是時間, 用漫長的磨礪和不斷學習探索組合成的時間,締結出的甜潤。 歲月雖是無情但也促成了秋果。萬物都有生命力,歷經1500多年,少林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知名度,離不開一代代執著于禪宗信念的仁人志士。雖經一次次的腥風血雨,卻又生生不息。 如今的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少林重武,以武強身參禪,除惡、救世、護國。更因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唯有大愛成就大愿,千年一寺,禪定少林,以武揚名。千里長河,水佳為淮,淮水重文,不僅僅是始皇以來,秦淮河畫舫里的咿咿嚶嚶,更是如今赤子畫家把鄉情融入畫中,讓文化植根于鄉土的家國情懷。淮源書畫院的明天又會怎么,不僅僅需要千年樹院的理想信念,更需要更多的大別山人、沿淮居民、文人騷客和仁人志士們的千年夙愿。
4 D- i% Z2 t6 f7 [本文的所有圖、文等著作權及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 n, \# Y: w b/ [7 T6 P+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