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年三月中旬,一場日軍2個師團另一個旅團對戰守軍4個軍11個師20余萬人的曠世廝殺在東南腹地的上高地區慘烈進行。日軍65000余精銳依靠火力優勢狂妄開展贛西地區的掃蕩戰役,目標直指國軍第19集團軍麾下王牌軍74軍在內的10萬余守軍。
是年三月初,日軍65000余人在100余架戰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直撲上高地區,以上高為核心陣地的百余里戰線之上,11個師的中國守軍堅守陣地26天,死戰不退,20000余人殉國。盡管此次日軍僅有2個半師團不到的兵力,但十分驕狂,憑借火力優勢攻城掠地突進襲擾,同時還欲尋殲第19集團軍王牌第74軍。
而負責中路進攻的日軍第34師團,更是肆無忌憚狂妄突進,抓住戰機的守軍以優勢兵力果斷合圍。盡管日軍第34師團陷入重圍,但在日軍航空兵的支援之下仍多次瘋狂反撲,守軍在連續3天的進攻中不斷壓縮包圍圈,但3000余日軍殘部仍負隅頑抗,戰場一度膠著。此時回過神的日軍援軍迅速突進增援,在援軍的支持下3000余日軍殘部在強大的火力優勢下,最終拖著大批傷員突圍而出,不得不令人嘆惋。
但也足以說明抗戰中的中日戰斗力的差距,彌補差距的背后是悲壯的血性風骨。此戰即使在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守軍的傷亡仍遠高于日軍,20000余人的傷亡約占參戰部隊的五分之一。但是此次會戰不僅斃傷日軍少將步兵指揮官長巖永汪,也給日軍帶來1萬余人的傷亡,同時也繳獲大量日軍的武器彈藥,僅日軍步兵聯隊的山炮就繳獲6門,說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日軍步戰單位被重創,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大捷。
此外,此次上高會戰也被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守軍主力第74軍獲授“飛虎旗”,開始被稱為“抗日鐵軍”,麾下一位國軍悍將也開始冉冉升起,他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此戰后升任師長。
此役過后,日軍也開始將74軍視為眼中釘,開始想著如何一雪前恥,此次會戰之后,74軍也作為首批5個軍之一換裝蘇式裝備,躋身名副其實的五大王牌軍。而不久后的第二次長沙會戰,74軍的兵鋒之盛,僅麾下第57師8000余人,就在日軍步、坦、空的立體進攻下,堅守孤城常德城16天之久,僅百余人生還,全師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