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管 翎羽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瑯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制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制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制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煙管粗細,長兩寸左右。 歷史背景了解過清史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翎管在清朝,可不是個等閑之物,是個值得收藏的寶貝。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鎮國公、輔國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帶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皇帝在賜予臣下花翎時是非常審慎的。從乾隆至清末的一百七十多年間,被賜予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僅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余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連深受皇帝信任的著名寵臣和珅,雖然官居一品,也只能戴雙眼花翎,位高權重的曾國藩佩戴的也是雙眼花翎。清代勛臣中,功勛卓著或恩寵有加者,僅僅能夠得到皇上賞賜的雙眼花翎而已。 清代老坑翡翠翎管說到翎管,不得不提到就是和珅。《清史演義》的第四十三回中,在寫到和珅被乾隆抄家時,特別提到抄查到的11個祖母綠翡翠翎管和835個各色翡翠翎管,總共846個翡翠翎管。現如今,大家談到金銀珠寶,普羅大眾們還大概清楚多少價錢,可偏偏這翎管,一般人已不知為何價值了,更不知道和珅收藏這么多翎管干什么。莫非這翎管也是財寶? 據張伯駒在《春游社瑣談》一書中提到,李蓮英是三品官,禮帽上的黃楊綠的玻璃翡翠翎管,價值一萬多兩銀子。而前幾年,北京翰海曾拍出一件清代滿綠翡翠翎管,拍價高達93.5萬人民幣。國際聞名的ROCS拍賣行近年拍出一個清代滿紅翡翠翎管,價值7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80萬)。以如今一個滿綠清代翡翠翎管價值100萬人民幣,僅和珅的11個滿綠翡翠翎管就已價值千萬元人民幣了,更何況和珅擁有846個翡翠翎管。當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于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也難怪當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翎管是清王朝官帽頂上插花翎的配飾,明朝品級觀服色(按顏色劃分)清朝官位看帽子(按官帽花翎劃分),可見花翎是清朝官員區分品級的一個標志,翎管是花翎的一部分也有同樣的作用。花翎和朝珠一樣,是一種身份品級的象征,不能隨意佩戴的。清制,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可以佩戴花翎,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在清朝,一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 天然滿綠翡翠翎管吊墜 翎管外形多為圓柱形,長度在7-10厘米之間,頂部有突起狀的鼻,鼻上打有橫孔用來與帽身相連。下部有掏空圓孔,用于插入花翎。制作翎管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琺瑯、陶瓷、銅等。以翡翠制的翎管最為高貴,只有一品文官才可以佩戴翡翠翎管,可見翡翠翎管的尊崇。 《清稗類鈔·豪侈類》榮文忠之翎管里記載:榮文忠之寶物,拳亂亦多散失,其后廣收賄賂,未幾即已充實。聞所用翡翠翎管表里瑩澈,自外視之,翎毛纖發畢覩,蓋玻璃翠也,價值一萬三千金。大體意思是榮祿有只視為珍寶的翡翠玻璃種翎管,能從管身上看到里面的花翎翎羽價值萬兩黃金,可見極品的翡翠翎管價值不菲。 老坑玻璃種帝王綠翡翠玉鑲金鉆翎管掛件 翎管小知識編輯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制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制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制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煙管粗細,長兩寸左右。 形狀編輯 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煙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清代品級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級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常見清劇中的官員身穿朝服,頭戴官帽,寶石鑲頂,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顫動。在清代,頂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標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