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篆的寫法大致是將小篆化圓為方,一方面是將小篆字形轉化為方形,另一方面是將小篆的各種圓弧曲線轉化為橫、豎畫和折畫。但繆篆又有多變的特點,一個字的寫法有多至數十種,其中自然包含有其豐富的變化規律。現分述如下: 1、增
繆篆中對結體筆畫少、空間大的字,有時可通過折疊筆畫將空間填滿,如 (之)字。有時為將字形局部空間填滿,而對局部筆畫 延伸折疊,如 (禾)字,將筆畫延伸折疊,亦即有如增添筆畫, 但增添不可過度,一般為增加一至三折等。 增加一折筆,即橫畫─變為 或 ,豎畫 變為 或 ,如
(禾)字寫作 , (之)字寫作 。
增加二折筆,即橫畫─變為 或 ,豎畫 變為 或 等,如 (之)字作 , (平)字寫作 。
增加三折筆,如 (之)字寫作 。
2、減
對筆畫繁復或不易安排的字,為縮小印文之間在空間方面的差距,可采取減省筆畫的方法。
2.1從隸減省
對筆畫復雜,不易成方形或不通俗的字,可取其隸書的結體而去其波挑的筆意,依繆篆的寫法,部分或全部從隸書。如 (長)字省為 ; (晉)字省為 ; (言)字省為 。 2.2筆意簡化
為縮小繆篆某些部首所占的空間,可將一些復雜的部首筆意簡化,但對部首的簡化不可隨意,多為約定成俗者。如 (走之底)簡省為 ; (三點水)簡省為 ; (雙人傍)簡省為 。
2.3異筆省畫
繆篆中豎畫排列多者可采取并筆的寫法,節省所占的空間,或與其他印文筆畫協調統一。如 (竹)字可簡省為 。
3、挪移穿插
根據印章章法的需要,印文在分間排列時或作正方形或作長方形,遇到左右布置不均或上下布置不均,可在原篆字不增減筆畫的基礎上,將結構中的某些筆畫通過挪移穿插的方法調整勻衡。
3.1挪移
挪移是將部首中的某些組成部分的位置移動,屬較大變動。或從左邊移到右邊,或從右邊移到左邊,如 (臨)字有的繆篆作 。或從上邊移到下邊,或從下邊移到上邊,如 (印)字有時繆篆作 。或從上下邊移到左右邊,或從左右邊移到上下邊。移正于偏。如 (然)字有的繆篆作 ;移偏于正,如 (娃)字有的繆篆作 ;移疊于正,如 (奸)字有的繆篆作 ;移平于疊,如 (讎)了有的繆篆作 。或從內移到外,或從外移到內,如 ( )字有的繆篆作 。
3.2穿插
穿插是不移動部首或部首的某些組成位置,只將部首的某些組成部分延伸,以填補其他部首的空間,常見的是左右部首之間的相互穿插。左邊的部首向右穿插的,如 (駱)字,有的繆篆寫作 ;右邊的部首向左穿插的,如 (次)字有的繆篆寫作 。
4、方圓
繆篆結體基本上是方的,但局部筆畫時有圓屆之意,或方中帶圓,因而使全印形成有方圓的對比,而在全印中又有局部筆畫相配襯,因能起到統一調和的作用,使全印變得靈活起來。 另外,在不少漢印中,繆篆的轉角處,常是"內方外圓",這在一畫之中有方圓的對比而又取得協調的效果。 5、欹正
繆篆一字之中,筆畫多橫平豎直,轉角多90°,但亦偶有斜筆。橫平豎直為正,正以之其骨架,顯得端莊穩重,但有時略嫌其呆板規矩;斜筆為欹,欹以破其呆板,增加變化之趣,劉江《篆刻藝術》說:"猶如菜肴中放入少許甜、辣、麻等佐料,別有一番風味"。繆篆中欹正之筆一種是較平穩中略滲一、二斜筆的,另一種是急就章中較多斜筆,不論哪種,一般都要求一印中各字的欹斜之筆要相互呼應,顧盼有情。 6、朱白
漢印以白文為主,但亦有朱白相間之印,即一印之中印文有朱文有白文。常見的是使筆畫少的字為朱文,筆畫多的為白文,兩種格式安排在一起,既富有變化,又能得到統一。朱白文相間構成對繆篆的要求是:朱白二色的線條粗細與距離寬窄,均應基本相 同,即筆畫較少之字為朱文,其朱文線條粗細應等于白文筆畫之間的距離粗細;朱文筆畫間距的日色寬窄應略等同于白文筆畫之粗細,粗視之,往往視朱誤以為是白,白線間距誤以為是朱文,融朱白為一體,達到了朱白印的美妙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