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215920_00004.jpg (3.25 M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2022-7-23 09:51 上傳
前 言 緬甸翡翠石器被譽為翡翠王冠上的明珠、翡翠制品的鼻祖,萬石器之王。安徽省太和縣博物館文物保護青年志愿者、安徽農業大學2019級黃含笑同學從2017年至今五年的時間,在安徽太和縣博物館領導的支持幫助下,研究緬甸翡翠石器的存在,在緬甸翡翠石器的研究上開創研究新思路,為緬甸翡翠石器保護研究這一課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法,開創當代翡翠石器研究新流派,本文就這一研究課題從十個方面給予問答闡述。 一問:緬甸翡翠石器是什么? 緬甸翡翠制作的史前石器,其制作年代都在四五千年新石器中晚期以前,甚至在舊石器晚期或者更早。研究緬甸翡翠石器有益于解讀史前時期活動在緬甸地區的人類對資源認知和開發能力。 二問:緬甸翡翠石器為什么被譽為萬石器之王? 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緬甸翡翠是全世界各種翡翠材質中最好的翡翠,最好的硬玉,是硬玉之王。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石器材質研究中,緬甸翡翠制作的石器極為罕見。史前文化時期石器加工對緬甸翡翠加工難度大,造成緬甸翡翠制作的石器存世量極少,緬甸翡翠石器也被譽為萬石器之王。 三問:現有研究緬甸翡翠石器論文形成的理論體系是什么? 2016年04期《文物鑒定與鑒賞》發表《史前翡翠文化簡析》。 該文指出翡翠玉石所展示的燦爛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借鑒歐洲新石器時代、美洲大陸印第安文明、日本石器時代當地翡翠利用的情況,結合國內高古玉的發展歷史,民間收藏情況對研究史前翡翠文化進行闡述,并分析史前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鈣化特征和研究方向。 2017年06期《文物鑒定與鑒賞》發表《從痕跡研究看史前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可能性》。該文從石器使用痕跡來討論史前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可能性。提出結合現有緬甸史前文化遺址發掘、野外田園考古等多方面因素,按照中國石器研究方法看緬甸翡翠石器,才有可能發現遺址之外的史前緬甸翡翠石器,為研究史前緬甸翡翠石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2018年10月《文物鑒定與鑒賞》發表《淺談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的對比分析》。該文通過對緬甸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兩者原生皮殼和二次形成的皮殼、造型、切割工藝形成的痕跡對比分析。闡述了緬甸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兩者的差異性,論證了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實物。 這三篇論文研究是一脈相承,2016年理論研究史前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可能性,2017年是介紹史前緬甸翡翠石器研究的對比方向,2018年是史前緬甸翡翠石器實物考證,綜合研究了遺址之外的翡翠石器存在的可能行、鑒別方法、以及最終實物考證,整理出來史前緬甸翡翠石器的基本鑒定方法,并運用到實際,最終得到證實。 《收藏快報》2022年1月26日刊登《緬甸翡翠石器考古理論和實踐簡析》一文,標志緬甸翡翠石器考古理論的完善和確立。 四問:研究緬甸翡翠石器的實踐方法有哪些? 研究緬甸翡翠石器實踐口訣:通過造型看石器,通過手感看工具,拋開材質看本質;通過皮殼看痕跡,通過風化看成因,追溯本源看用途。 研究一件緬甸翡翠是原石還是石器,首先是看造型,手感,來確認是否是石器。我們研究思路是針對器物本身,不是一看材質是緬甸翡翠,想當然認為不可能有緬甸翡翠制作的石器。要看研究對象的造型和表面痕跡,分析該器物表面皮殼成型原因,是天然形成還是人為加工后二次形成,先當成普通石器研究后再探討更深層次的翡翠材質問題。 五問:緬甸翡翠石器研究在國內有什么實物考證? 2020年12月2日《收藏快報》學術版刊登《史前緬甸翡翠石器考證》一文刊登有史前文化期緬甸翡翠石器實物照片,從器物的造型來看是帶手柄的鏟型器,這是一件緬甸歷史上新石器中晚期的一件標準手鏟器型。2021年10月27日《收藏快報》第6版刊登《史前文化期緬甸翡翠石器工具風化形態研究》就風化石器問題做專門闡述,擴大對緬甸翡翠石器研究的范圍。該文刊登的翡翠器物型呈現刀型,開片不均勻。曾經就該翡翠石刀請教研究石器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是石器,明顯帶半磨制石器工藝。詢問賣翡翠原石的商人,說是以前人們切割原石后形成的,不是完成的天然翡翠原石。翡翠原石商人不清楚翡翠石器的歷史,不清楚人類發展過程中勞動工具的演變,造成明知是人為加工,卻失去當石器對待的失誤,這就是看問題角度問題。 六問:國外其他地區發現有沒有發現緬甸翡翠石器實物? 考古資料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印度北部、中國、東南亞的舊石器就具有某種共同特征,即所謂砍砸器之盛行。在新石器時代,中國西南與緬、印就有文化傳播和互動關系。在印度東北的阿薩姆、梅加拉亞、那加蘭、曼尼普爾、孟加拉國、比哈爾、奧里薩、喬達·那格浦爾等地,多處發現有肩石斧、石錛、長方形石斧、石錛、八字形石斧、長方形有孔石刀等,是中國云南考古中常見的形制。在東印度阿薩姆發現一種圭形石鑿,刃部磨在兩窄邊,這在四川西南部涼山州西昌市等地區是常見之物。印度東北的阿薩姆石器原料所用的翡翠,產地是緬甸猛拱地區。 七問:緬甸翡翠的利用和中國石器、高古玉器有沒有淵源關系? 從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舊石器和新石器相似特征的研究來看,東南亞地區也有我們早期中國人活動的范圍,鑒于當時中國玉石文化的興盛,不排除當地的玉石文化受到我國玉石文化影響。 八問:緬甸翡翠石器的研究原則是什么? 緬甸翡翠石器的考古研究適用從寬從疑原則。我們要擴大保護范圍,把疑似石器的翡翠原石盡可能都先收集起來,再根據我國豐富的石器研究方法,對其特征逐一詳細研究,從而判斷是不是真正的石器工具。 九問:現有報紙,網絡對研究緬甸翡翠石器的報道有哪些? 《河南科技報》【社會法制】2019年2月22日報道《中國高中生對緬甸翡翠史前文化期工具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民美術網-藝術門戶網站報道“史前翡翠石器長啥樣”,鳳凰網報道“史前緬甸翡翠石器,未被重視,卻在消失”,分別對研究史前文化期緬甸翡翠石器給予報道。 十問:怎樣看待現在緬甸翡翠石器面臨的問題? 目前部分翡翠石器面臨和翡翠原石混在一起被切割、再加工的局面。從而造成珍貴文物被不可逆轉的破壞,破壞了翡翠石器真正的歷史文化價值,使得緬甸翡翠石器走向消失的道路,若干年后千古的翡翠石器工具會逐漸絕跡。對后人來說,緬甸翡翠石器文化將是一段塵封的歷史。現在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和保護緬甸翡翠石器的力度,借鑒國外其他地方史前翡翠利用的情況,結合國內高古玉、石器、風化石器特征、民間收藏情況對緬甸翡翠進行綜合研究,全面分析緬甸翡翠石器存在的情況。讓更多的人了解緬甸翡翠石器的存在,了解緬甸翡翠石器的文物價值、基本鑒定方法,從而保護現有的史前文化期緬甸翡翠石器。 結 論 緬甸翡翠石器工具的研究保護,是一個長期世界性的課題,如何探索遠古人類使用緬甸翡翠制作石器工具的情況,保護現有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緬甸翡翠石器工具,只有先了解實物才能談研究保護,一切脫離實際的研究都是空談。黃含笑同學的多年刻苦研究,找到了研究緬甸翡翠石器的實踐方法,考證出國內首次發現的緬甸翡翠石器實物,把研究上升到理論體系并給予完善,為宣傳、保護緬甸翡翠石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小縣城文博志愿者持之以恒研究大課題,時間長達五年,為之贊,更為太和縣博物館贊。 萬石器之王緬甸翡翠石器的研究和保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7 H$ ~4 O t. y4 K( R1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