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鑒知山房在2005-5-31 9:44:06的發言:3 X% g9 S/ N, T+ f+ ^- V
$ Z s/ f4 H7 g( J' E( @' u 繼續拋磚。# k: @7 ]% R, ~1 C
在統治階級的審美主流以外,濃重的商業氣息在宋代一直影響著銅鏡藝術的發展與演變,而這種商業氛圍與唐代的不同也是宋鏡與唐鏡在藝術體現形式上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 i! q, x5 L9 Z$ J5 E- a
唐代的商業是多方位多地域的商業,它貫穿了甚至整個歐亞大陸,它的領域從奢侈品到實用器莫不涵蓋,而那個時代兼容并包的創造精神不止在生產者的創造中體現,同時各個階層的使用者也將這種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藝術氣質融入到需求和消費中去,這就可以解釋,在整個唐代,除去動亂之時,尤其在盛唐,我們基本見不到藝術與實用都在水平以下的鏡子了。
( w6 z; Q3 D2 o, H A1 L& | 而宋代的經濟情況卻并非如此,我并不是說宋代的經濟不發達,財富不夠多,相反宋代(公元九百六十至一千二百七十九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成熟的朝代,其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在當時都居世界領先地位。) u/ h, z* }. F
而宋代海外貿易盛況空前,是我國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的黃金時代,同海外的聯系比前代更廣;進出口貨物的種類、數量比前代更多。宋代進出口貨物達410種以上。按性質可分為寶物、布匹、香貨、皮貨、雜貨、藥材等,單是進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種。宋代海外貿易的規模更大,經營者身份更復雜據吳自牧《夢梁錄》記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以上。海船很多,據推斷,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寬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大批海外蕃客來華貿易且“住唐”,也有中國海商、水手住蕃的現象。 但在這種商業氛圍下,卻沒有一個外來藝術形式、特色、意識、思潮影響到宋代的藝術主流,我以為歸納為兩個原因:一是天朝上國的藝術封閉;二是天朝上國的藝術已經是當時的最高峰。
( X) B8 V' f: j* x" O6 S 占在貿易主導方的宋朝,和與交流貿易的唐朝不同,它的藝術表現形式對其他貿易方的影響不言而喻,對周遍地區尤其如是,而居于弱勢地位的一方它的藝術表現形式要想影響到天朝大宋就很難了。以朝鮮為例,我曾經看過漢城博物館的銅鏡圖譜,在朝鮮早期鏡中,各種幾何紋鏡很有特色,而到了這一時期,朝鮮的鏡種受到中國多大的影響諸位收藏大家發過的鏡帖其實也就明確說明了。
* h7 D& a& r( V0 t 沒有外來的影響就只有閉門造車,這是一個必然,宋鏡在文飾方面閉門造車中只有不斷的衍變而不是不斷的創造,也是沒有新的藝術因素加入的必然。而統治階層的審美不去影響銅鏡文飾的藝術走向,造就了由商人或底層勞動者去領導銅鏡文飾發展的結果,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前提下宋鏡大量的出現商號鏡也是一種必然了。 ( Z3 n0 q, n7 {6 b7 q* e
- s; r/ A4 E3 s5 e, F) [8 f講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