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規模宏大,總占地超過百畝,除了主墓之外,還有附墓及56座陪葬墓,而熊家冢主墓中僅棺槨面積就達248平方米,是曾侯乙棺槨的數倍。在中國已知的帝王棺槨中,它是最大的.一座沉寂兩千多年的楚墓,為何現在要進行搶救發掘呢?起因于一條水渠,20世紀70年代修建漳河水庫二干渠時,正好從這座墓的主墓和附墓之間穿過,將附墓上的封土取走做了壩,主墓頂上也挖去一大塊,據附近村民回憶,20世紀60年代時,此墓地尚保存完好,主冢呈金字塔形,高達十幾米,因為封土土質特殊(俗稱白山土),附近村民也時常來取土,如今封土僅存三米多.車馬坑早成了稻田,1994年還遭到過盜掘,破壞嚴重,部分排葬坑的墓口已暴露.每年汛期一來,水渠都會住下滲水,而到了旱季,地下水又會流到低洼處,考古界有"濕萬年,干千年.一干一濕只半年"的說法,此墓實際上已處于不安全的狀態中,此次先期發掘車馬坑和部分排葬坑,然后根據情況再做出下一步安排.中國目前為止發掘的先秦時期王墓有位于陜西歧山的周公廟(已盜空),陜西鳳翔的秦公大墓(已盜空),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國寶編鐘等兩萬多件文物).由于熊家冢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大諸侯國楚國的國君之墓,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央視已買斷了該次發掘的報道權。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又名江陵,地處長江和漢水之間的江漢平原上,是上古時的九州之一,荊州城北的紀南城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歷時四百多年,楚國最強盛時期疆域覆蓋了淮河以南的半個中國,創造了可與古羅馬古希臘媲美的楚文化,紀南城是兩年多年前的南方第一大城,面積是現荊州城的兩倍多,秦將白起撥郢后遭廢棄.荊州在西漢時已是全國十大都會之一,東漢末年是魏蜀吳三國必爭之地,晉朝時荊州是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南北朝及五代十國時期還一度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唐朝時荊州改稱江陵,兩度成為南都,以后的歷朝歷代都是南方重鎮.由于荊州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地下遺存特別豐富.紀南城周邊分布著紀山,八嶺山,雨臺山,川店,拍馬山,孫家山,長湖七大古墓區,古墓葬密集程度在中國只有西安咸陽和洛陽邙山有得一比.在中國北方由于氣侯土壤,地下水位,埋葬方式等原因,出土文物保存的往往沒有長江流域一帶好,所以楚墓中常常有驚人發現面世.1938年,曾經是楚國陪都的壽春(今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楚幽王墓被國民黨某部隊盜掘,一次便出土珍貴文物數千件,大部分流失海外,安徽省博物館收藏了劫后余生的七百多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楚王墓.楚國歷史上的另一個重要城市長沙在1949年以前盜墓成風,十墓九空,戰國帛書等國寶流失海外.直到20世紀50年代,曾經是楚國國都的江陵附近還沒有一件文物出土的記載,荊州古墓群在近代躲過了軍閥混戰,日本侵華等幾大劫難,實乃中華文明之萬幸.從1958年楚王孫魚戈出土至今,荊州(江陵)附近已發掘古墓5000多座,出土了包括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戰國絲綢在內的眾多國寶,荊州博物館是全國十大博物館中唯一的地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2萬多件,有著數項世界第一,、世界最早的算術書,世界最早的金幣(郢爰),世界最早的麻鞋等等.而荊州城外還有一座巨型地下博物館,紀山,八嶺山等地大型古冢猶如山頭,延綿起伏,其中不知埋藏了多少無價之寶。荊州古墓群在歷史上只遭到過兩次較大破壞,一次是在秦滅楚后,由于秦國年年征戰,兵器缺乏,秦國軍隊組織官兵盜掘楚墓中的青銅器用來煉兵器,稱之為官盜.另一次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受經濟利益驅使,荊州附近一度盜墓成風,在這次盜墓狂潮中,紀南城周邊有20%的古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1993年,距離紀南城九公里的郭店一號墓被盜,雖然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土墓,在搶救發掘中卻出土震驚世界的郭店竹簡,郭店簡是世界上最早的原裝書,收錄了先秦時期的18篇典籍,內容包括儒家和道家兩派著作,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得先秦時期大量學術典籍被付之一炬,郭店竹簡由于深埋地下,逃過此劫,兩千多年后重見天日,郭店簡填補了孔孟之間一百多年的思想理論空白,改寫了中國思想史.1994年相鄰的郭家崗一號墓被盜,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戰國女尸,此尸是世界上已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具濕尸,其年代比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尸和江陵鳳凰山西漢男尸至少要早100多年,可惜此尸遭到嚴重破壞,盜墓賊不僅將此墓盜空,還將戰國女尸棄之荒野長達48天,致使古尸面目全非.以上舉的幾個例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荊州古墓的價值所在,也讓人們對熊家冢的考古發掘充滿了期待。% @6 o* p( p5 G9 B
" B7 R1 z1 q7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