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道教是我國本土文化的宗教,道教以老莊思想為主導,是一個融入了各類神仙學說,和民間思想信仰,方術的綜合體宗教.方術中的道,易,陰陽,五行,卜卦,巫術,天文,占星術等為鏡普遍運用. 鏡被歷代的道士用于法術和修煉.道士布壇作法時,鏡子是不可缺少的.《正統道藏》中詳細的記載了早期道士在壇場安置銅鏡的各種儀軌.此種作法沿用至今.劉枝萬在<<臺灣臺北縣樹林鎮建醮祭奠>>一文描述"鏡亦幾乎為玻璃鏡...古式銅鏡僅有一面而已". 道士也有配鏡的習俗,用于自身修煉.法術用鏡是對前朝的巫術和原始宗教的沿習.道士在修煉中用鏡則是一種創新."道"是不可言說的和實物證實的.憑內心的直覺來把握,在超越萬物差別的混沌中方能求"道".于是聚形散形的鏡就被道士淋漓盡致的運用了.蘇軾"書所獲鏡銘"中寫道:"元豐四年正月,余自齊安往岐廳,泛舟而還,過古黃州,獲一鏡,周尺有二寸...其明照人微小.舊聞古鏡皆然,此道教聚形之法也." 鏡對于道士的施法和修煉都至關重要.所以道士不僅在室內要懸掛鏡,出行在外也要佩鏡.用于避邪防身.唐李綽《尚書故實》中記載:“梁陶貞所著《太清經》,凡學道術者,皆須由好劍鏡隨身”?!对企牌吆灐肪?9有“欒謂徐曰:吾醉,遺所佩九寸鏡,今端午將及,議欲重鑄,宜賣酒收直以備資費?!边@說明了道士有佩鏡習俗,并往往在端午這一個造鏡的好時刻,自己鑄造銅鏡.因為道士用鏡都有恩復雜的要求,一般工匠很難達到要求,所以道士都會自己鑄鏡.而且在尺寸和紋飾上都有嚴謹的規格.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字子微,居天臺山。著作有《坐忘論》《天隱子》等)就是鑄鏡高手.他引領了內丹學的興起。寫了很多關于內丹學的理論著作。北宋《進司馬天師含象鑒表》中有詳細描述他鑄鏡一事?!渡綎|臨沂銀雀山發現古代銅鏡》中記載了一面宋代鐘形鏡,鏡背有兩行銘文:"匪鑒斯鏡,以妝爾容."銘文側還有鑄銘"李道人造".這也證明了當時道人鑄鏡一事.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和江西南昌出土的雙劍紋銅鏡,也均鑄有"李道人造"印記 道士墓葬中也會有鏡.<<要修科儀戒律鈔>>卷55第12中記載"至大殮時候,須香湯沐浴,著衣冠帶如齋時服飾...使四人扛內棺中,以傳策置左,符鏡置右,少近頭邊"由此看來.道士墓葬中,其身邊應是有符箓的特殊之鏡.道家中使用的特殊圖案為符,秘文為箓,用以驅役鬼神,祈福治病.最早這些符箓文因該是書寫在鏡上的.<<道法會元>>卷166的"南斗現鏡符":朱書圓鏡中,午文南氣呵入鏡中..."但在后來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就開始把符篆鑄刻在鏡上了.[/B]
K+ H' Z8 k* @7 {0 w7 V& Z' K7 O% r9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