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選、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這是我們要處在古人的位置來思考古人做玉的一個(gè)前提,也是我們辨別老玉新工的一個(gè)尺寸。 因?yàn)楣庞駜r(jià)值非凡,動(dòng)則上萬,所以仿古玉的生意從宋以來一直隨著太平盛世而興旺起伏,而仿古玉中用老玉來仿老玉是仿古玉中最難鑒定的。宋時(shí)就有用漢玉中的邊腳料來仿的。高水平的吃藥和走漏大部分都和老玉新工的看法有關(guān),這種現(xiàn)象已有近千年了,連聰明絕頂?shù)那』实垡矠楣庞裥伦鞫堫侀L思。
& q |0 }+ ?) ` m o* O0 N 老玉新工因?yàn)榱粲欣嫌衿ず屠习鼭{,用玉皮玉肉和包漿、出灰的鑒定方法就會(huì)有迷惑了,這就是為什么高仿玉要用老玉來仿的主要原因之一。 - b* L5 S9 m% r7 h+ c
下面就介紹幾種鑒定老玉新仿的方法:
8 x) I/ n2 {2 ]& ]$ h% E 第一,天生玉紋。老玉新工的鑒定,最簡單的就是從玉紋上入手。玉紋是玉石在幾百萬年前甚至與地球同時(shí)的巖漿噴射流動(dòng)中形成的,一層一層的,邊線很明確。大理石紋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玉種,如藍(lán)田玉、岫玉中都可以看見這類天生紋,很多仿品都是用這類天生紋來做舊的。
4 \! D8 R& J3 }5 Y, R& U 天生石紋還好鑒別:注意紋紋之間的邊線,一般來講一層一層的天生玉紋的邊線都是很清楚的,就象北方花卷的一層層卷邊一樣,幾乎沒有濃淡相溶的過渡層。 & K, m: m( j. }5 w
一般來講,從夏商周老三代到明清,都是用質(zhì)地純凈的玉種,幾乎不用有天生玉紋的玉料的,認(rèn)為那是雜質(zhì)雜色雜料,做玉時(shí)首先去掉的,所以看見有天生玉紋的都要小心。 3 Q3 ~" V, M* x4 C; }" [
另外要注意的是玉筋和玉紋的不同,玉紋是有色的,而玉筋是玉質(zhì)本色的,所以古玉中還是有用玉筋的。有一個(gè)訣竅: 玉筋比玉肉要堅(jiān)硬、密度高,所以玉筋反而很不容易被沁浸入,高古玉自然的沁色中,遇到玉筋的地方,沁色就淡了少了,甚至沁浸不入,連蝕斑或老斑遇見玉筋也是如此,而仿的沁色或蝕斑都染蝕成一片,連有玉筋的地方也染蝕成一色。
4 A. b/ R- N9 p5 w% ^$ j+ Q9 ^5 @* p$ j: d
第二, 籽料老皮老沁紋。和田有籽料,其他所有玉類也都有籽料,藍(lán)田籽料、岫玉籽料(河磨料)、獨(dú)山籽料、俄玉籽料、青海籽料等。籽料就是大大小小的玉礦石在自然風(fēng)化中被風(fēng)和雨水沖刷到河川里、山溝里、平原里,經(jīng)過幾千年、幾萬年乃至幾十萬年長時(shí)間的流水沖浸,玉質(zhì)就慢慢越來越細(xì)潤盈亮。在青銅器以前,古人無法開礦,都是用各種籽料來做玉件的原璞,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如此。但古人都是用純色的或去老沁的籽料為多。據(jù)說,紅山里已有巧雕,但不為主流。所以看見紅山良諸玉中帶原皮的都要小心了,不要誤以為是沁色。 , Y! s' v6 V; }2 z$ U
現(xiàn)在的仿品反而喜歡用老皮老沁來冒充真品,就是所謂的老玉老沁新工做舊。 ' F$ f* z; @9 g3 {1 l+ @6 i
" A$ V# [3 B6 C9 \% ^ 第三,緊緊抓住老玉老工老沁這個(gè)順序。真品都是老玉老工老沁,先有此玉料,再有玉工,再有沁生。一般都是看沁在工上來鑒別的,注意看砣或刀工的溝底和溝邊。砣工的溝底是仿者的頭痛之處,為了滿天過海,仿者常常將溝底弄臟弄亂,所以,先看跎工以及溝底干不干凈,再看沁色和沁紋是不是自然地爬進(jìn)溝邊,爬過溝底,爬出溝頭。如果沁蓋工,就是真沁,反之則仿。要看跎工干凈利落,溝底亮亮的(包漿),沁色沁紋自然地爬過溝底而上,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的剖面。 ) [ |. h! {% }- F/ ~7 n6 k+ D4 H
還要注意,看溝底和溝邊時(shí),小心不要被做舊的假沁迷惑。那些假沁故意做在工上,蓋住工。這時(shí)需要靜下心來細(xì)細(xì)地看,千萬不要心煩氣懆。假沁是無根的,沒有在玉里玉外的來龍去脈的,孤零零的一塊沁都要小心細(xì)辯的。
3 N) u' J. k+ i) U3 s4 ^* ^) T2 F/ V0 a7 h; J% x6 k6 g! V
第四,從玉沁紋的縱向和橫向來看。如果是老沁老紋新工,老沁老紋的縱橫紋一定會(huì)被切斷或切開,尋找沁紋的切斷和切開面就成了關(guān)鍵。先要看整個(gè)玉件的拐角處,除非是天然的拐角,否則一定有人工切割的剖面。注意看拐角的上下左右是不是沁色紋路渾然一體,左右自然,上下聯(lián)片。如有斷面或不協(xié)調(diào)的沁紋出現(xiàn),就要小心判斷是不是人工切割面了,渾然一體找不到人工切割沁色老紋的剖面才對。 + @( g; H5 E+ K" j3 Q5 O' h
. L* P% ]* R: t2 W
現(xiàn)在最難辨別的是用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很多造假者知道大家都在看工和沁的關(guān)系,所以就盡量的少用工,而且是在玉皮玉沁處幾乎不用工,這樣皮沁和工就沒有關(guān)系了,這一招在仿新石器文化古玉中用的最多也最成功。造假的人四處去找合適的老玉料,通常都是籽料,如岫玉的河磨料。如果是圓形的料,就在邊上無沁處跎出幾道線來,做成一個(gè)烏龜樣子,背上和腹部都是老皮老斑,再打一個(gè)象鼻孔出來,一件高仿的紅山玉就成型了;如料是長柱形的,就打個(gè)對鉆孔出來,外面全是老皮老沁,就是一件高仿的良諸玉了。 . T* q% r6 v& y( l o V. L, e" a
* X3 m3 O0 l! ^' K+ d3 d5 D) I
辨別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除了細(xì)看那僅有的幾道工外(通常這幾道工都仿得很好),還要遠(yuǎn)看其神近看其形。先放遠(yuǎn)處,左右上下前后多看看,是不是神在形中?然后拿在手上近近地仔細(xì)看看,是不是形在神中?也就是說,遠(yuǎn)近都要一樣的形神一致,如有不符,都要再三細(xì)細(xì)審核。 換句話說,形神的遠(yuǎn)近細(xì)看,就是鑒別老玉原形少工高仿品的最好辦法。因?yàn)樵旒僬邿o法顧及到形狀規(guī)正,如頭部過大或背部過長等等。古人造玉是一項(xiàng)很高尚很重要的任務(wù),幾乎都是給部落的首長階層或英雄們做的,都是料有所選、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決不會(huì)是隨意亂來馬虎將就的。記住這幾句話,再回頭看看很多高古玉,特別是老玉原形少工的仿古玉,真假就自然會(huì)有新的認(rèn)識(shí)。
' C! k* H0 d, W' @0 r- M
0 R' n3 Q! |, C) ~4 u; h- y& s 料有所選、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再加一句,沁有所生,符合這五句話的古玉,都是好藏品,都是我們祖先的鬼斧神工的創(chuàng)造,這是辨別老玉新工的一條分水嶺。6 q$ |6 Q( V5 k3 e4 w* V
6 i& |$ |* k& K+ h5 b
[ 本帖最后由 且聽風(fēng)語 于 2013-9-2 16:54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