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在线视频精品一区-在线视频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视频免费-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盛世收藏網

 找回密碼
 注冊賬號

查看: 7152|回復: 6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人設計到底厲害在哪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30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古人設計到底厲害在哪里?

1 Z5 L' _2 r! z% A

# d: W: p& Z* I) i/ H    此為大漢朝節能環保無煙雁魚銅燈。這種造型的銅燈相對來說很常見,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兒呢?牛逼在它的設計。
6 l  ^5 g5 y' F# _! ]- d
: x+ L! o1 t9 l/ S; [6 N

6 h- v, P  o: u8 P4 l( |# o

1 u- F! T* S/ E( r) G
" u/ r  h! \! R+ L7 e. h- v: U1 K" S0 n' g  p0 h$ z
再來貼一個我臭漢牛逼的東西。  大漢朝透光鏡。
) P: g/ Y# s! P& ^作為一條文科生,解釋這種光影成像的事兒是自取其辱。我直接把原理圖給你們貼上來。
" V: Z' S+ h. ]! z; k7 L  V  |/ t3 p9 h  I1 F" _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43 | 只看該作者

3 r5 N: U5 K) ?! Y5 G* |# I& X5 ]5 Q; e5 c( M3 B6 |
唐朝腰帶扣。可惜皮子已經爛光光了。愛馬仕什么的弱爆了。。。。9 B, D& `6 ?. ?& x' T8 g2 e
) V$ ~; o0 i& ^) u4 T
! f0 D$ R$ j! F- p' c
& ~4 b. y- q% z  u2 a) w; P
; p" E1 @: M% [* z- Z2 M3 J' E
戰國的水晶杯,絕壁刷新三觀。
2 _' H' P8 D+ a. R& o5 X
; Q! j2 G! L/ R. z

$ J. \" _5 C: F! L3 W9 q1 r
& m" k( |, H8 q+ U猜猜這是啥。明朝的高跟鞋。網上有復原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
: |; d8 M3 n$ {# u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45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批禁止出國文物列表。一共64件文物。1. “五星出東方”護膊
% d5 C6 J8 S8 a9 Z9 z$ |

0 u5 K6 N2 R  b5 I5 L
2 w) t, C! s6 m9 Z     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圖)尤為光輝燦爛、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 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云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方寸不大但內涵豐富。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動,也為精絕國的命運而扼腕嘆息。+ T) o5 j5 X: ?; Q  W1 s

  I& Q; R. n8 g& Y; f# v) G2.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 u  _- n. Q0 ^0 o! m9 d( `. @" v3 c( a' z4 K  L
3 w1 O; P4 |$ C: f/ y* C* j( G$ J! j
9 `7 M/ Y; J4 M. C. w2 [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是新石器時代文物,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 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 石斧 ,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8 X, G4 @3 I+ U( [, o- _8 L* [
  Ps:這只鳥的眼睛好萌啊,濃濃的生活氣息
0 }( ?" b2 _% b

$ @/ h/ ?! ?7 c# y$ r* S& h3. 陶鷹鼎
- o* f6 ^$ f& w$ t
% n; M0 H7 w8 d8 y; e) j2 W* {6 t0 m6 `  e4 u0 O$ g7 M6 a6 l% |
6 w0 Z* J6 l4 D2 R+ V
……是用一只前撲的鷹的形象來構造,利用鷹的胸部和身體構成了鼎身,而用鷹的兩個爪子和尾巴共同構成了鼎的三足,整個形象穩固有力……
% ^% y1 h2 `1 w- f, H+ G$ e) n" R  Ps:鷹的喙非常生動
6 x% c1 ?5 H9 H4 l( @. [5 x$ 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48 | 只看該作者
4. “后母戊”銅鼎. H* l" e+ W6 L
& n  x+ e1 l. G3 s
Ps:這個鼎應該不用介紹了,從小到大的歷史課本里都介紹過,這個鼎本身也充滿了故事。她重達832.84千克。因為太重,暫時無法找到起重機,于是這個鼎就被留在了南京,沒有隨蔣介石一起去臺灣。
# z0 @$ z! |  k- `3 t, x  5. 利簋 ; \9 s  p( |3 H) L
3 G, Z8 s# ~- x% P9 s8 b
) N0 U  ]1 e/ f

' `3 H: z+ ^( k" M" y! M" w簋是一種古代食器,用來盛裝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猶如現在的飯盆。在祭祀或宴享時,它又是一種重要的禮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壇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禮制中用鼎制度的規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組合的最高禮儀,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稱為利簋。2 i, W4 Q/ m# @( a" l( ?  |

- h' m: f& P4 D6 ]0 {" S4 `  腹內底部有銘文4行32字:“珷征商。隹甲子朝。歲鼎(一說為貞字)。克昏(一說為聞字)。夙有商。辛未。王才闌師。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寶尊彝。”銘文的解釋爭議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這一天,歲星當位時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闌地(一說為管)軍中,賞賜銅給一位名叫“利”的官員。利鑄造了這件寶器以紀念其祖父。% F1 f8 k9 y# c0 G; S+ S7 [
' n8 j+ K+ L- W; O+ H
  Ps:這件文物的最大價值應該就在這幾行字上,它給出了武王伐紂具體時間,“利簋的發現,使人們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實物證據,尤其是其銘文的內容同歷史文獻能相互印證,自然提高了相關歷史文獻的可信度,所以意義非常重大。” 歷史價值大于藝術價值。- @* Z) q3 d: s  j. u) ]
  6. 大盂鼎
( M( q% z$ `/ w. P& D, u  t9 H$ A+ r: y3 l5 w: D! w  c
9 g1 m; o8 ~, q' \! j$ `3 W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52 | 只看該作者
) }3 l& a. I5 t# f- a( d
        穿插一個,乾隆的各種印章。。。  中國書畫史上值得大書特書濃墨重彩而讓人三觀盡碎的幾枚印章: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八征耄念之寶、宜子孫、太上皇帝之寶……為啥呢……熊孩子乾隆爺一輩子據說有1800來個印章,曾經蓋在書畫上的有大概1000個……8 D& b) C4 J- v6 P6 |* k
  舉例看看:

8 J; h! A+ a+ D# N! Q5 B
  
' n  }* r" `: q9 ?
0 F! O, ~& Y& v$ S+ e
趙孟頫《人騎圖》

! G. k4 \* Z. U1 L7 G1 d! V

/ h' K' m: N1 i: d3 u% P) y. L$ R5 P1 I/ |2 p: \0 d3 p
《伯遠帖》

5 b' z8 h4 s8 n7 t

  u. }6 t* D  M
五牛圖
2 p$ z7 p4 k* z! @9 p1 [' v
    至于山水畫上往留白蓋大紅戳的事兒我都不提了怕哭死。9 t/ K4 _$ H6 l; H, e

- T) C) n0 l5 w" ^4 U; D  你們以為這就夠了嗎!!!
) X1 ^6 e% b% m, g
# v* ^, J1 B  ]& J  不!熊孩子乾隆爺的玩法比你們想象的永遠要兇殘!!!3 Q, V9 V1 G$ `( i" }; z  b
) Z: U: a+ I& B
  喏這幅是李白傳世唯一真跡據說:《上陽臺貼》,上面小字是宋徽宗的瘦金體。蓋章我不說了因為這幅字不大。但是………………乾隆爺興之所至在前面補了一截兒題了四個巨大的字!!!
. T! p- y( V/ ^% U% p$ k' |5 I) }* [9 G2 {8 y

- x* O3 o4 J& o+ ~; J+ ~#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4-2-28 13:38:54 | 只看該作者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6 P- r# J5 I" @7 J

% X( V  N( v, v/ m# X; g' {
(浴缸即視感 O__O"…)

# U3 Z. u3 b/ n  Q9 W. x' ?: Q0 w6 I$ l7 w0 F
5 e5 M( }' e: i

, h0 a* B3 x+ n7 M
3 ^" ^' H+ h; v' T" R
+ B$ w. y8 X9 e8 G1 m% p" P0 v
2 `3 A& z; B* E& G3 `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 |6 m/ H& D0 r* E7 Z* ]  【文物現狀】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q, e+ F* A8 ?2 l, ~( D9 I
  w" \$ z7 w' \. M- ~7 Q
9 T1 G5 B/ l$ u8 O

7 O2 X1 Q+ `6 ^- P; f# d# D

) H' ~4 u0 [% k8 k$ c  汝窯為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于世。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晴的寧靜開朗的美感,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怪不得一個億。。。。。)
/ n( M8 N4 q: [; h& S8 \1 U9 a$ h# _" }# X2 q, i

: U5 h9 w0 {+ Y3 C/ h  #(再請教一下,什么叫 無紋片 ,百度不到啊.....)# M$ g% e8 D4 k- \# h' G2 x

9 p2 m: @+ B$ u* @
+ b* a+ K3 Y) P$ p+ a+ |( ^2 B
  臥槽還是谷歌好使!!% }: V- x# z+ Z

3 B6 E4 Z: J) Q4 r2 L" u, L
9 i8 `- f8 X9 h7 e4 h% G
  無紋片 =無切片 : 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常見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時坯泥祇在單一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燒結時應力不均衡;二是坯體與釉料的熱膨脹系數相差較大,焙燒后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
2 l, v# R8 ~9 @' m/ n
6 m( h" t) x' ^) i4 i( A* _
" a( ]+ \8 w1 {  J2 O( W
  (這個小浴缸已經超越了自然。。。自然。。。。自然。。。。)& u0 j3 k- D# r& D6 F. w+ R/ d
  ?北京故宮博物院
  g. G5 Q. j- R  ———— 【明編織ㄨㄚ席 / Ivory Mat】
9 e' g4 q% o, ]( f1 u+ [$ N# x; {1 \8 _' o! r, J. W

# r5 u' N/ G. ]* x( F1 p7 @  Y4 M
       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宮中牙席共有5張,至今只剩3張!+ [" v- i, x" a4 T8 O3 m$ `. Z
  席背整包棗紅色綾緞,邊沿包黑色緞邊。席面通體編織成人字形紋,由薄如竹篦、寬僅0.2cm的扁平ㄨㄚ條編織而成。當時廣州的ㄨㄚ藝師們利用ㄨㄚ細致的紋理與韌性,將用藥水浸泡過的ㄨㄚ劈成均勻的薄片,再磨制出潔白的光澤,然后編織成各種紋飾。
9 z( i4 y  Q8 ~0 j如此NB的工藝現在已失傳。。。。
) N* F' |8 c0 i& i2 ^1 s6 p9 e; C% r$ e" p5 b9 A, ]
7.鳳冠% }6 W' q$ X4 x" m: m+ `
$ Z/ M; g* m! w7 s3 i; g
  明朝的鳳冠做工最為精致,工藝水平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如今存世的鳳冠只有四件,都是明朝定陵(萬歷皇帝的皇陵)遺物。明朝鳳冠是皇后在受冊封、褐廟、廟會時佩戴的高貴飾冠。明朝定制: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龍四鳳三博鬢(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則用九翠四鳳雙博鬢(左右共四扇),行走時帽子兩側的帽扇會展開。6 j/ B  X: ]5 s' U/ o+ N/ n

4 f' W9 F7 Y: B* A. I1 O
: A4 y+ A! @  |# W9 A
明代萬歷皇帝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

4 {' f9 I7 F3 b3 s3 F. Z/ d% d; P1 v; M' L8 d: R& m3 w

3 w# E) c' }1 n6 b
% t& T; C/ ^% e$ A  [" o
3 w, s  E/ _9 F4 K, S2 S6 s
; \/ ?2 F+ ^' m, w8 N& ]$ }7 ~

% C/ @3 ~* o  H0 c6 x; n& x: p: X1 b  J( d  _
    明代萬歷皇帝后孝端皇后六龍三鳳冠及細節(這是定陵出土的四座鳳冠中最精致的一座,不知道座這個量詞對不對)& |* `2 ^( @0 h5 Q& e: T! f0 R. h

+ [. I: V9 y+ c4 b( K7 E, P
: b# z5 l7 T8 w      明代萬歷皇帝后孝端皇后三龍二鳳冠 , y) _) l3 u3 {0 S/ X* I$ n
  我們可以看一下清代的后冠,比較一下為什么定陵的鳳冠可以被列入64件中。
  R' e9 |- Q( c: S8 Y) ^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 O/ c+ t8 A  N0 x( H9 W) e

, X$ o! ?8 s. U0 R& G- ^: |: [2 M& _0 c+ B7 \2 R/ S  y8 ~
  z! D- `6 a; \( \7 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4-2-28 13:39:37 | 只看該作者
穿插幾個三星堆的吧。。。 
' G- N6 P  |8 H) B$ a2 J( D/ W* ^; B0 {" t/ P$ f# i$ c
感覺三星堆跟其他不是一個次元的。。。。/ H9 I- D8 }& V" P6 T& A' _0 g
* }+ _) c( W! v9 [8 B4 G
青銅神樹0 Y) h% h  m4 [$ n) B" @& `

3 Z: g- ~) Y: X- Q2 Z

0 m4 G! }# ?3 a( J* W) l7 s
' X6 B1 T! |5 R. s6 `# ]3 Y8 J青銅神樹1986年出土于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商代晚期文物。8 |. b3 I1 a8 v- d0 v
  ……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含底座、樹身、龍三部分。 ' g! X8 k2 n% g6 a" @5 V

2 F# V; [3 l+ t2 t7 Y  樹枝上共棲息著9只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出土時已斷裂尚未復原的頂部。 傳說遠古本來有10個太陽,他們棲息在神樹扶桑上,每日一換。 復原后的青銅神樹上殘留著9只鳥,神樹的最頂端卻沒有神鳥。 推測還應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鳥,同時出土的還有數件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人面鳥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樹上枝的銅鳥。
* t" Q7 S6 b  i4 v% S! K. m4 d0 t' O" x5 \6 \
  ps:有專家認為,這棵神樹是古蜀人用來通天的。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看上去和中原大地上的幾乎完全不一樣,文化系統應該也是不一樣的吧。小時候看央視的探索發現,講過三星堆,我自己就腦補成外星人,囧了個囧。
' m9 u1 p9 l" `' ^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這把四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 e7 G3 q% [: U7 d  d3 J  三星堆遺址自從發掘以來,一直都有很多謎團在坊間流傳,比如“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于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如下圖:- V9 N& L2 ~& d1 ], v% ?

6 L7 S! L) K% B5 w4 ?) T

3 r6 Y5 X* m' ~9 @: f
# t. G0 l# R/ J      這個樣子完全不像東亞人。(我能說其實他長得有點猙獰嗎)
" W7 ~* g1 E0 M" Z% [8 f  古蜀國繁榮了2000年左右,但是她又神秘的消失了,正如她的出現一樣;等到歷史再次接上的時候,中間已經出現了2000余年的空白。(搞得跟瑪雅人一樣)" x  v/ J) m! c# D( R9 @( p! x5 S

+ B1 C3 g2 E1 _$ I' D, O  三星堆出土的所有均為祭祀用品,沒有一樣生活用具或者生產工具;甚至出土了后經證實來自印度洋的5000余枚貝殼。“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X: {1 k" V; V" v( `
  另外,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沒有一個文字,這也是一個謎。3 r/ `& E" x' r1 K" _: E
) @( N$ M. Z+ n
  “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于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8 s1 U/ z+ J' q; r% v- M
( {9 {5 N  C; H' t: j5 D% x, \
' p: F# g* m  c+ Q2 C, L. R$ q% c

$ g* b6 b2 ]$ _; `
- V1 X& `4 O3 L- k搖錢樹 # N+ @) ~+ u5 l9 D0 q
  大家都來膜拜一下吧。。。。也是四川出土的( M6 }) [& u0 t' C+ u  K) P* N2 z
: O; I1 H# Y5 c7 B+ F! f: T6 P

+ x1 ^( r& B; t- B1 q: y8 b4 F  q% C9 y4 t. f7 A4 D
東漢。四川綿陽出土。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
& _( P* F4 }. h+ a
- X0 \; a  ^6 |: G6 S) }  20世紀40年代,四川大學著名考古學者馮漢驥注意到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這種器物,根據其樹狀的形態和上面綴滿的銅錢圖案,將其定名為“錢樹”。這一名稱基本得到學界認同,很多學者也就稱之為“搖錢樹”。 8 ?( u' F! |$ I0 K) ]4 ]
7 _' ~! b5 ~3 B! G- m8 W- x
  枝干分為三層共8片枝葉,呈對稱分布。其基座為紅陶質,樹用青銅澆鑄。樹冠分7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兩層的干與葉合為一體,并裝飾了西王母、力士和璧等圖案。它的下部4層共插接24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有龍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搖錢樹樹干直徑約1厘米,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2毫米。 8 V. }: J+ t  Q7 _2 ~" d+ h7 z: g
  迄今為止已知出土收藏的搖錢樹有189株,而它們的出土分布,全部是在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年代又集中在東漢和三國,僅僅兩百多年后到西晉就完全消失了。如果繪制一份搖錢樹出土分布圖,就會清晰地發現,這種分布是以四川地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狀態,越往周邊去出土的密度就越小。
4 N/ r& a& H  O: |; U# w9 n& G- o* {/ n/ C- X0 f7 ]- L" q  q

" ~3 V$ d- ^- M3 Y+ e3 E0 w- p- I+ s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4-2-28 13:40:20 | 只看該作者
    曾侯乙墓中的NB文物
4 ~( W2 K  l1 t  M  d
  曾侯乙墓“外棺”

& @1 ?8 Z% ~1 ^1 P* o0 q

3 j4 h8 Y4 E4 `) l4 e' C      戰國。大型漆器。長3.2米,寬2.1米,高2.19米。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 l4 e4 }9 s: Q" H
* |& f& l6 Y# G
        這具棺木為戰國時期古曾國諸侯乙的葬具,形制碩大,結構奇特,棺外壁漆繪各式紋飾。該棺不僅對研究戰國時期楚地文化風俗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我國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結構最復雜、器形最大、體量最重,并與金工結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5 U: \6 b' c# z$ k: `& X6 X2 Q" N( i2 J) y7 ~6 s
  這具外棺結構十分復雜,由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成。棺蓋上有12個伸出的銅鈕,底下有10個圓形獸蹄形足,足上有10根銅立柱,立柱之間用木板嵌裝。更為奇特的是外棺一側的下方,開有一門洞;有學者推斷此洞可能是為墓主人留下的靈魂出入之口。+ g2 g. p' C5 ~5 f5 |) e% s

8 K2 s/ N) ]* ]! d6 a- X0 Z2 K
' @& F" i5 D2 J' a9 I
(曾侯乙內棺)
! H, C+ B* I; S$ L/ m" b6 [  {- ?% R
" l. z# t! \9 C! \, g" s7 s
  與這具外棺相比,里面的內棺更加精美,彩繪圖案更加華麗。內棺形制略小,棺身遍涂朱漆,其上彩繪具有神秘色彩的裝飾圖案。圖案中以黑、黃色漆繪各種形態的龍、蛇、鳥、獸、神等,絢麗多彩,具有戰國時期楚地文化當中神秘浪漫的色彩。
$ z: u2 H* @! o' g3 x; Q; w  曾侯乙“青銅尊盤”( E, n7 k( L  F: n- t5 {- z

9 ~3 _7 `' J2 S( I8 B1 e1 T8 H( ?# v+ V" c4 R  B
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復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 是采用“失蠟法”的鑄造方法。(16. 淅川出土“云紋銅禁”也是采用“失蠟法”。)
& _' T' f% t; u0 j/ Y. B* {4 }  ps:光看著都覺得眼睛有點花,制造這件尊盤的人真心厲害!!!
( L$ y4 `/ j# _( J3 A  各種繁復,現代人弱爆了!!!!) G$ v1 s5 S0 H1 E% [, L# D9 H

6 X" p5 r. R( K  f& L8 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4-2-28 13:50:04 | 只看該作者
 紅山文化
' h. F. K( z# m( ^! s1 x* ^  紅山文化“女神像”- m( j3 N9 S4 R6 g& U- u# z
, G" \' y) H% h. _

/ T# ]. i2 H3 D# R% H( S# ~8 C
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的代表作。
8 t. A3 ?6 ?( B8 z' D& j
. [/ i2 l2 f. ]4 v& W2 \2 G  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河梁的女神廟。廟址由南、北兩組建筑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筑,南北十八米余,東西寬近七米。墻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頭部真人大小,面涂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
4 ]. L1 Q' Z0 c% V- e  紅山遺址同時出土了一大批玉器,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玉龍。如下圖:- V* L4 a' {7 P1 o0 S1 u+ \

3 F8 b3 Z+ x+ Q$ @/ d     目前已發現的原始玉雕中,時代較早、工藝最有特色的,首推紅山玉雕。紅山玉龍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 [: c! o" D6 |8 x% w$ q- K8 u8 M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華夏銀行的LOGO就是這只龍哦~~~~~~~~~
  R4 S7 a  T2 B" f- B  h! x: U9 J: k/ r
  女性雕像多見于歐亞大陸西端,從舊石器到青銅時代文化遺址中均有出土,藝術史家稱之為史前“維納斯”,人類學家多稱為“生育女神”。中國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發現有類似雕像,在東北均有出土,唯有紅山文化中女神崇拜或生育崇拜構成了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w+ r+ D' `( J9 N5 @' r
  生殖崇拜或女神祭祀只是紅山文化先民宗教生活的一個方面。他們還崇拜天地,敬畏大自然,偏愛龜、龍和鳥(鳳),對山川的祭祖和崇拜亦不能排除。. k( {  \* _7 m5 U% n( m6 `
  Ps:紅山文化位于黃河以北,長城以北地區。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但是在黃河以東以北的遼河地區,發現了早期龍的形象以及女性生殖崇拜,這也說明,在黃河流域的文明發展之前,更加北方的地區也曾出現過文明。" _9 q  ~: E! r/ m0 H

2 o, z4 j$ z, {+ N8 s
1 h, G- Q# v( I/ h! [& C4 U* V$ y4 N'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4-2-28 13:5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于 2014-2-28 13:52:14 | 只看該作者
那是先民的智慧了,現代人被愚昧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于 2014-2-28 13:58:41 | 只看該作者
很多古物現在都無法復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于 2014-2-28 14: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于 2014-2-28 14:0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于 2014-2-28 14:2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于 2014-2-28 14:4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于 2014-2-28 14:4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于 2014-2-28 14:5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于 2014-2-28 15:4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于 2014-2-28 15:5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賬號

本版積分規則 需要先綁定手機號

手機版|盛世收藏網

GMT+8, 2025-7-10 11:07 ( 京ICP備1001754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2689號 )

論壇內容僅代表發布者本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業務聯系:15011024225(臨時,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ylpq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 午夜男人的天堂 | 强波多野结衣cjod经典片 |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羞羞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 国产看片网站 | 啊嗯啊羞羞免费视频 | 羞羞网站在线看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 日本在线免费看 | 亚洲 午夜在线一区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久久高清 |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女天堂 | 久久99久久99基地看电影 | 免费国产黄 | 四虎www成人影院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资源网站 | 一级片在线播放 | 伊人网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午夜 | 国产黄色精品 | 男人天堂国产 | 欧美黄色xxx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 男女男精品视频 | 五月丁香啪啪 | 亚洲免费成人网 |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波多野结衣精品 | 亚洲狠狠| 羞羞色院91网站 | 麻豆专媒体公司网站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男女乱配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五月婷婷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