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在線專稿:據朝鮮《勞動新聞》2月27日報道,朝鮮新溪郡超2000名婦女在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新年講話精神的鼓舞下,自愿“下鄉”,參與朝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報道稱,新溪郡的2000多名婦女,近期自愿支援該郡的各大農場,目前已被分成上百組。 據報道,郡內新組建的各分組,將在增加糧食生產,充分檢驗《社會主義農村提綱》的正當性及發揮其生命力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朝鮮目前的這種活動,讓人想起了上個世紀,中國曾經發生過的一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 20世紀中期,發生在中國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一場引發強烈震撼的大規模遷徙運動,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社會淵源。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源于50年代中期。當時黨和國家號召和鼓勵城市青年“下鄉上山”,目的是為了解決城市青年學生就業,加強農業生產。 1955年9月,毛澤東一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最高指示,標志著知識青年下鄉上山在全國范圍內啟動,1956年那一年,全國有近20萬名城市青年或志愿或被動員加入了墾荒隊伍。 到了1962年國家農墾部成立了安置辦公室,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有計劃地動員城鎮知青下鄉上山。至“文革”開始前,全國共有城鎮知識青年和社會閑散勞動力196.9萬人下鄉上山。其中知識青年達到129.28萬人,占全部下鄉人數的65.6%。 “文革”開始后,學校停課“鬧革命”, 工人停產“奪權”,高校不招生,工廠不生產。1966、1967、1968年三屆中學畢業生沒了出路。“老三屆”學生大體有1100萬人左右,其中城鎮戶口的初、高中畢業生約400萬。大量青年學生呆在家里,在社會上游蕩,既帶來沉重的就業壓力,又存在不安定隱患。 1968年12月21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了毛澤東的最新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其后幾天,全國各大新聞媒體連續不斷大量報道全國各地熱烈響應“毛主席號召”組織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情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文革”相結合,逐步演變成為一場知識青年“改造思想”、“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和“反修防修”、“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大批知識青年從城市涌向農村,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高潮。 由于“文革”期間的上山下鄉運動,問題越來越多,已走到積重難返的地步。“文革”結束后,中央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問題。 1978年3月28日,鄧小平在同胡喬木、鄧力群談話時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鎮容納更多勞動力的問題。現在搞上山下鄉,這種辦法老百姓不歡迎。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面臨著重大轉折。在1979年初出現了聲勢很大的“回城風” 1981年底,國務院知青辦并入國家勞動總局。各省、市、自治區也仿照辦理。至此,歷經20余年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已告結束。 如今,在朝鮮金正恩是否也在模仿中國曾經發生過的,知青上山下鄉的運動模式?因為,目前朝鮮所處環境較為困難,在國際上極為孤立、國內在政治上剛清洗了對金正恩政權構成威脅的勢力,需要穩定鞏固政權。而促進生產、發展經濟,力圖改善朝鮮的經濟狀況,成了金正恩很重大的一項工作。最近金正恩又主持的思想工作者大會,呼吁掀起群眾思想戰熱潮。是否就是在為加強經濟發展進行思想輿論準備。 “朝鮮新溪郡超2000名婦女在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新年講話精神的鼓舞下,‘自愿下鄉’,參與朝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就是在落實金正恩的這些政策最實際的行動。一方面把在城市的一些勞動力送下鄉增加農業勞動力,減輕城市的就業壓力和負擔。另一方面也許還可以將某些對金正恩“忠誠”度感到懷疑的人趕出城市,以減小在這方面的壓力? 不過,朝鮮只是把一些婦女放到農村,那些男人也許就是多用于“強軍”去了。 當然以上這些只不過是一種猜測罷了,他們的這種做法,與當年中國的上山下鄉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不過,也有些地方還是有共同之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