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崔明軒】“史上頭一遭,國會全面淪陷!”臺灣近兩百名學生因不滿國民黨處理服貿協議的方式,18日晚沖進“立法院”議場,打破玻璃門、占領主席臺,高舉布條,并以座椅堵住議場所有出入口,要求馬英九親自到“立法院”回應人民訴求。19日,“占領”行動仍在持續,“立法院”牌匾被抗議者拆下,警方多次突襲試圖進入議場未能成功。臺灣《中國時報》19日稱,這是“臺灣民主法治最敗壞的一天”,“此時,高掛在議場中間的國父遺像,神情看來似乎格外哀傷”。 臺灣的“茉莉花革命”? 據臺灣《聯合報》19日報道,“立法院”17日審查服貿協議時發生激烈沖突,國民黨混亂中發動突襲,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張慶忠趁機宣布服貿協議已超過3個月審查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全案送院會存查,等于取消逐條審查,周五直接表決。這激起反服貿人士的強烈不滿。近200名抗議學生18日晚間9時突破“立法院”外圍警力防線,沖進“立法院”直搗議場,占領主席臺,舉起“七成五臺灣人民,要求逐條審查”等黃色布條,并堵住議場所有出入口。他們高呼“反對黑箱服貿”、“要求重啟談判”等口號。帶頭沖入議場的“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說,人民不要粗暴的服貿審查過程,學生將夜宿議場直到周五院會,“我們要守到國民黨出來道歉為止”。臺大學生代表、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林飛帆稱,該行動有機會成為臺灣的“茉莉花革命”。 臺灣《聯合晚報》報道稱,19日凌晨,警方發動三次突襲,試圖進入議場,與留在議場內的學生發生拉扯沖突,但驅離無效。臺“警政署”稱,沖突造成38名警員受傷。學生在天亮后愈聚愈多,上千人齊聚議場內外,“立法院”當天會議停擺,中山南路口大門上的“立法院”牌匾也被拆下。議場內一片狼藉,部分麥克風與設施遭破壞,有學生拉開“立委”座位抽屜隨意翻閱私人物品。還有媒體發現,不少學生在現場抽煙喝酒。臺“中央社”稱,“立法院”議場遭占據,“創下中華民國的國會史上首例”。 綠營人士在外圍聲援學生。民進黨大佬蘇貞昌、謝長廷、蔡英文等人18日晚坐在議場外阻止警察靠近。有民進黨“立委”19日為抗議學生送去食物、氧氣筒、冰塊等物資。《自由時報》稱,民進黨已決定全面升高抗爭,鼓動支持者本周五“全民包圍立法院”,并評估發動大游行的可行性。臺灣歌手張懸19日發文稱,“無論如何,服貿必須逐條審查。我們的立院運作程序和政治人物的言行責任,必須被真正檢討。請不要放棄參與了解公民議題的權利與機會。請讓我們一起,讓那么多事情在混亂中因公民的關心和資訊的流傳,而能有良善的結果與未來”。 國民黨譴責背后煽動者 針對抗議學生占據議場,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19日稱,民進黨破壞“朝野協商”在先,無意審查服貿協議,“真正罪魁禍首在民進黨”。他還表示,踐踏“國會”等于是踐踏全民,“對于少數人誤導學生、民眾進行不法行為,我們表達最嚴重的譴責”。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說,“今天真是立院最黑暗的一天……這些學生是否受到民進黨煽動?學生在前線是無辜的,后面的指使者應受到譴責”。 關于兩岸服貿協議,馬英九18日晚撂下重話,稱服貿協議影響臺灣參與國際經貿整合以及國際社會對臺灣的信賴,呼吁綠營不要當臺灣的罪人。19日馬英九又重申,要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服貿協議。針對服貿協議引發學生占據議場,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9日晚在接受臺媒采訪時稱,國臺辦注意到發生的情況,關于兩岸服貿協議,大陸已多次表明看法,兩岸經濟合作“給臺灣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時報》援引“立法院”重量級人士的話稱,學生的舉動已涉及“公訴罪”,再怎么不滿,都不應用激烈手段沖進議場,“畫面傳到國外,難道不會讓人以為臺灣在暴動嗎?”臺灣名嘴邱毅19日在微博上大罵:“那些以暴力打進立法院霸占議場的學生,你們懂服貿協議是什么嗎?到議場支持學生抗爭,裝模作樣假扮民主模樣的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人,你們真認為服貿協議對臺灣有害,還是逢中必反,只想給馬英九難看?跟著起哄的民進黨諸公,你們哪位沒在大陸得過好處?” 臺灣民主再遭質疑 抗議暴行也引發島內對民主政治發展前景的擔憂。臺灣“監察院長”王建煊19日稱,大家常炫耀臺灣民主的先進,但民主沒有法治,給臺灣帶來的是災難不是幸福。他說,“立法院”動輒打架、潑水、揪頭發,霸占發言臺、鎖門、夜宿議場,還有“立委”踹“法務部長”大門,違法亂紀的各種招式都出籠,透過媒體的渲染,年輕學子有樣學樣,被政客利用而不自知,讓人擲筆三嘆,“臺灣正在向下沉淪,沉淪!年輕朋友,這樣你們會有未來嗎?”還有島內輿論擔心,當前的這種反服貿奇觀,可能將把臺灣變成下一個烏克蘭。 臺灣《聯合晚報》19日稱,馬英九兩次“大選”都以過半票數當選,但這并不能為他在推動政策時取得民眾認同,原因之一是政績的確不佳,其二是意識形態的激化,其三則是民意的歸向和群眾運動,在互聯網興起后走向不同方向。“攻占立法院”的近因是服貿協議爭議,但民眾對決策參與的迫切與焦慮,才是主因。決策者若不能用新的思維,找出方法擴大決策參與,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已不可避免。 相關資料: 何為《兩岸服貿協議》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21日在上海舉行,雙方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協議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協商所簽協議之一,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文本長達48頁,正文分為四章、24條,有2個附件,分別為《服務貿易具體承諾表》、《關于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 協議規定了兩岸服務貿易的基本原則、雙方的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及相關工作機制等內容。協議明確了兩岸服務市場開放清單,在早期收獲基礎上更大范圍地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更多優惠和便利的市場開放措施。大陸對臺開放共80條,臺灣對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筑、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游、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 事件起因及馬政府態度 國民黨在臺“立法院”黨團于內務聯席會將《兩岸服貿協議》送到“院會”存查,除臺當局“行政院”第一時間表達感謝,國民黨主席馬英九19日力挺黨團,肯定其“堅持合情、合理、合法的立場”。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痛批少數人在刻意誤導學生,真正罪魁禍首是民進黨。黨團書記長王廷升質疑民進黨“四大天王”(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游錫堃)全到“立法院”聲援,是為了競選黨主席。 相較于馬英九辦公室低調,國民黨中央火力全開,痛批這是“變相鼓勵不法行為,為臺灣民主做了惡劣的示范”。 群眾霸占“立法院” 民進黨是輸還是贏? 民進黨的戰略原本只想癱瘓“院會”,換取“朝野”再次協商,可以有重新召開會議的機會。民進黨想要調整群眾路線,但能做的有限,僅希望能讓這股民怨延續到2014年底,可在選票上反制國民黨。 沒想到群眾等不及民進黨回應,竟然爆沖,雖民進黨一再指責是馬英九造成,但目前狀況是民進黨一路幫忙遞送物資、驅趕警察,甚至幫忙協調群眾的要求,一路被群眾拖著走。若這事件演變成暴力事件,無法和平落幕,民進黨恐怕也得付出代價。全案的演變,民進黨必須小心處理。 民進黨身為”在野黨“的角色,已被群眾取代,民進黨的未來政策、路線,該怎么走、該怎么調整,確實堪慮。
新華網消息駐守臺灣立法院的保六總隊一大隊四中隊,在前晚學生攻占“立院”事件首當其沖。一名警員骨折,中隊長鍾振強在推擠中昏倒,氣胸一度危急,所幸昨天已脫離險境。一名隊員在臉書上寫:“強哥,為了老婆與三個孩子,請加油。” 警員們說,前晚“守土不力”主因是情報失靈,沒想到群眾除了舉辦抗議晚會外,還會“加碼”沖入立院。連續上班超過廿四小時的駐警們火氣不小。有人表示,居然有學生公開在議場里喝酒、接吻自拍、大小便,“立委雖然打架,也不敢這么做”。有人抱怨:“我手都還沒碰到人,學生就喊性騷擾了!”還有人宣稱,以自己這幾年的經驗,“運動核心”學生大概有兩百人,“每一場抗議都有他們”。 十八日晚間立院警力微薄,如今院區幾乎塞滿警察。除了保六總隊,還有保一、四、五總隊,以及臺北市、新北市警力。從中南部連夜動員來的保四、保五,只能夜宿警政署柔道館。 附近店家,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立院的餐廳“康園”平常接了不少觀光團的生意,昨天全部取消,幾乎沒有營業額。至於青島東路到捷運善導寺站一帶的小吃店,則因為民眾聚集而生意興隆。多位綠營立委還掏腰包訂便當,送進“圍城”給議場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