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又快到了!!!!今年跟清明同一天!
: V* ~4 y# k7 i
& [7 e8 }" B5 x* _# u. g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q' X y! h. q; Z% U$ K0 V; f/ o9 p
7 P. r. |' \+ A! m G$ W& d" C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x- p& v8 c, N$ _
唐馮贄《云仙雜記》:“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這是唐代漢族寒食節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陽地區。這個風俗一直流行到明末。2 A' }6 n% p$ |. S& u D
《廣群芳譜》中說:當地民間在寒食節,采摘鮮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鮮美。
3 \+ f- _0 A: \5 V/ U8 j( E
$ b6 P3 e2 q7 G( [* U! o0 y) K& @3 P7 B. l2 `9 @, [9 l+ P
什么是寒食節?
* [4 m# M! t& g3 h- q7 J, Y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而在太原等地較為特別要禁火一個月。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