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a毛片-在线视频精品一区-在线视频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视频免费-久久精品视频久久

盛世收藏網

 找回密碼
 注冊賬號

查看: 1226|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悲情:18萬犧牲志愿軍安葬國內的不過3000人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4-3-30 16:4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除抗美援朝戰爭初期著名志愿軍英雄和團以上干部犧牲后運回祖國安葬外,一些負傷的志愿軍官兵回國治療身亡者也在祖國進行了安葬。”曹家麟對筆者如是說。
  據曹家麟提供的線索,筆者經過考證,發現國內安葬志愿軍烈士比較集中的有三處。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特級、一級戰斗英雄和團以上干部的烈士陵園。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位于沈陽市北陵公園的東側,由原東北軍區政治部修建。1951年8月,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落成。同年12月10日,移交給沈陽市民政局管理。陵園占地24萬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拾級而上,迎面矗立著一座23米高的花崗巖砌成的四棱錐形紀念碑。碑體正面是董必武1962年9月的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碑的頂部是中朝兩國國旗,旗下是手握沖鋒槍的志愿軍戰士銅像。碑的底部有銅鑄的花環。花環的兩側刻有“1950—1953年”,這分別是志愿軍赴朝參戰和美國被迫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的時間。
  1962年,董必武題詞:“輝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勝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碑體的背面刻有一篇471個字的祭文。
  紀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為東、西、北三個墓區,安葬著123位志愿軍烈士。其中,有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楊根思;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孫占元、楊連弟。還有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三位志愿軍軍級干部:志愿軍第三十九軍副軍長吳國璋、第五十軍副軍長蔡正國、第二十三軍參謀長饒惠譚。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的123位烈士遺體,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底,從朝鮮戰場上運回到沈陽的。1951年,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修建的同時,便有烈士遺體相繼送來安葬。
  翻開烈士陵園的原始“志愿軍烈士入園登記表”,123位烈士的情況歷歷在目。每張登記表上,都蓋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的大印,留有組織部部長譚開云等領導的簽名。
  第一位被運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的烈士叫趙興玉,志愿軍六十六軍五八八團團長,1916年出生,四川省達縣石崗嶺人。1933年9月于達縣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入黨,歷任縣大隊長、營長、副團長、團長,1951年1月在朝鮮戰場犧牲。入園時間為1951年5月,當時的墓地編號為17組5號。
  最后一位被運到烈士陵園的烈士是何渠若,沈陽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1920年出生,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入黨。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犧牲在談判斗爭的崗位上。
  當時,志愿軍烈士們犧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戰場附近。運送遺體前,東北軍區派出人員尋找烈士墳墓,起出烈士遺體,先運到丹東部隊留守處,用棺材裝殮,然后用火車運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有的烈士遺體在丹東來不及裝殮,就用帆布包裹著運送到沈陽,然后在沈陽入棺裝殮。
  河南省博愛縣許良鎮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當年在志愿軍第十五軍四十四師供給處當通信員。1953年2月18日,師政治部的高干事對他說,上級指示,犧牲的戰斗英雄、團以上干部遺體,都要運送回祖國安葬,命令他參加尋找烈士遺體、護送烈士遺體回國任務。2月21日夜,耿式全和二十九師張干事冒著敵機、大炮的封鎖,重返中線陣地,尋找邱少云等烈士的墓地。
  邱少云烈士是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九連戰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時,在潛伏過程中犧牲。當時,戰斗打響后,衛生員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來,但邱少云已經被烈火燒焦。邱少云犧牲后,團里給他報了二等功。層層上報到志愿軍總政治部后,首長決定為邱少云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
  當時,立二等功的烈士與犧牲的戰士一樣,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當時被報二等功,與犧牲戰友安葬在一起,十分難找。當晚10時許,耿式全等人來到安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開手電,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磚記。他們費了好長時間,終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地。當時正值隆冬,凍土一尺多厚,他們挖了半個多小時,才把邱少云烈士的遺體挖了出來。
  邱少云烈士犧牲不到半年,遺體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還是嶄新的。翌日,他們在找到劉光義烈士的遺體后,與尋找黃繼光、孫占元等烈士遺體的隊伍會合。
  1953年2月22日,耿式全他們乘坐5輛貨車,將29位烈士的遺體運送到丹東七道溝志愿軍十五軍留守處操場上。留守處已經準備好29口紅漆棺材,將烈士遺體一一裝殮入棺。簡短的悼念儀式后,根據職務、立功級別,孫占元、黃繼光、邱少云、劉光義四位烈士的遺體當即被送往沈陽。其余25位烈士遺體,被安葬在丹東志愿軍烈士陵園。
  1951年10月23日,東北人民政府、東北軍區同意了《沈陽市烈士陵園革命烈士靈柩安葬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1951年12月3日,市長朱其文、副市長焦若愚簽署《通告》,頒布《規定》。
  《規定》的第一條:“凡中國人民志愿軍、解放軍及其他直接在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之團(或相當于團)以上干部,或由軍(或相當于軍)之領導機關批準的特等英模犧牲病故者,得依本條例之規定入園安葬之。”可見,能夠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烈士,級別之高。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區的東南側,有大型畫廊和烈士紀念館。畫廊展出國家領導人陪同國際友人來園掃墓,以及各界群眾和烈士親屬來園祭掃的大幅照片。烈士紀念館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戰爭420多幅珍貴歷史圖片,烈士生前使用過的武器,榮獲的勛章、軍功章等珍貴遺物。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已經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最早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丹東市錦江山北麓,陵園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5月1日,當時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五十軍在丹東修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最早的烈士陵園。該陵園重修于1971年10月25日。
  園內現有烈士紀念建筑物兩處:一處是1971年由丹東市革委會、丹東市駐軍修建的主體紀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另一處是1951年由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五十軍修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紀念塔。園內設有烈士事跡展覽室兩處,建筑面積280平方米,展出園內18位烈士的事跡。1984年3月,丹東市各界群眾和駐軍指戰員又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修繕和綠化,使烈士陵園面貌煥然一新。
  沿著陵園正面花崗巖臺階緩步而上,在一片蒼松翠柏之中,聳立著一座12米高的花崗巖紀念碑,上面銘刻著“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10個金色大字,在紀念碑前后安葬著264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其中人民英雄、戰斗英雄、特等功臣等有13位,團以上干部有8位。紀念碑的兩側設有抗美援朝英烈事跡展覽室。陵園的四周是鐵藝圍墻,整個園內蒼松蔥郁,翠柏肅然。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丹東市地處抗美援朝戰爭的后方前沿。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中央和遼寧省的一些相關活動都安排在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進行。
  丹東市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后方前沿,全市有多處烈士陵園。除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外,在該地區的五龍背、花園溝、蛤蟆塘、七道溝、四道溝、浪頭鎮、鳳城大堡等地,也有幾處小型的志愿軍烈士陵園和零散的烈士墓,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元寶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根據丹東市民政部門統計,這些分散安葬的志愿軍烈士,有姓名可考的,振興區有612名,元寶區有622名,振安區有235名。另有部分無名烈士。
  據丹東市元寶區民政局局長劉偉仁介紹,元寶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6月,最初為散葬土墓。陵園內一共安葬了688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重傷轉移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后醫院經搶救無效而犧牲的烈士,他們的墳墓就分布在現七道溝烈士陵園的周圍。這些烈士來自于全國21個省市,分別隸屬于中國人民志愿軍一軍、空四軍、安東軍分區、遼東軍區等部隊。由于歷史比較久遠,也由于當時的資料搜集不全,在陵園內安葬的烈士有的只有姓名,極少數的烈士有部隊番號、職務、籍貫,而烈士參加的戰役、戰斗情況卻沒有記載。
  赤壁市志愿軍烈士墓群:近七成烈士犧牲時不到30歲。
  在湖北省赤壁市城西南30多公里的羊樓洞村老營盤茶山上,有一片志愿軍烈士墓群,即赤壁市志愿軍烈士墓群,共計安葬著142名志愿軍烈士。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為搶救從抗美援朝前線轉運后方的傷病員,當時的中南軍區在此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預備野戰醫院。該醫院的醫護人員救治了1200多名志愿軍傷病員。其間,陸續有142名傷勢過重的傷員于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期間因救治無效犧牲。根據碑文介紹,抗美援朝戰爭最慘烈的時期是1952年4月至1953年1月,1952年在該醫院病亡了99人,其中7月就病亡了24人。
  “這些犧牲的英烈都是我們的病號,那真叫慘烈啊!”70多歲的劉芳是當年野戰醫院的護士長,她顫巍巍地拿著烈士名單禁不住老淚縱橫。
  劉芳回憶,隨著戰爭的深入,傷病員越來越多,病房不夠就在空地上搭草棚,沒有消毒劑就用煮飯的鍋把水煮沸殺菌。因為缺少青霉素等藥品,大量傷員因傷口感染而死。有的是在戰斗中跟敵人拼刺-刀,內臟外露而感染;有的是腿被炸斷,骨頭外露而感染;有的是因美軍飛機扔的細菌彈而感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有的在長期天寒地凍、缺衣少食環境下身患重病,因為長途轉運延誤治療時機,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條件有限,導致救治無效而死亡,被就地安葬。
  據當年擔任野戰醫院指導員的白玉發回憶,從前線送來的一位18歲的女戰士因傷口感染犧牲了,大家都格外難過。當時,醫院在掩埋中對她給予了特別的待遇。她叫唐文英,河南省鄧縣(今鄧州市)前進鄉人,系志愿軍機要收發員。唐文英的母親生前經常傷心垂淚,在臨終前還喊著她的小名。后來,烈士的妹妹唐文玉找到了姐姐唐文英的墓地,她感慨地說:“要是我媽知道了姐姐的消息,一定會又悲又喜。為她早逝而悲,為她有音訊而喜。”
  這些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籍貫包括24個省市118個縣市,其中湖南28人,湖北12人,河南10人,河北9人,四川6人,黑龍江6人,涉及當年21個軍的35個師87個團。烈士中既有普通炮兵、步兵、衛生員、警衛員、通信員、炊事員、糧秣員、駕駛員、修械員,也有班長、排長、連長、干事、參謀、營團級干部等,其中女兵3名。將近七成犧牲時不到30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們中不少人都立過赫赫戰功。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其中安葬著唯一的志愿軍烈士。
  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安葬著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的志愿軍烈士、志愿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志愿軍第六十七軍軍長李湘。
  曹家麟對筆者介紹:“李湘軍長是我的老領導,14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20余年始終戰斗在最前線。他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臉部腫得非常厲害,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指揮作戰。很快,他的病情轉化為敗血癥和腦膜炎,雖經醫生全力醫治,終搶救無效,于1952年7月8日與世長辭。李湘從發病到去世,前后只有7天時間。李湘軍長犧牲后,過了很長時間我才知道。領導說:‘軍長是被美帝細菌彈感染犧牲的,對外要保密,不能長了敵人的威風,滅了自己的志氣。’李湘軍長犧牲時正值暑期,遺體暫埋在軍部附近的青山下。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靈柩由朝鮮運回祖國,12月11日舉行了隆重的迎靈儀式和公祭大會,隨后被安葬于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志愿軍烈士陵園內,留有李湘的衣冠冢。”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大量的志愿軍傷病員被送回國內治療,地區非常廣泛,接收的部隊醫院非常多,在轉運途中和治療過程中,一些重傷員陸續犧牲,應該有少量的志愿軍烈士在祖國就地分散安葬了。
  根據以上情況估算,在國內安葬的志愿軍烈士超不過3000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發表于 2014-3-31 15:21:34 | 只看該作者
無數熱血男兒為棒子馬革裹尸,現在只是招來人家的白眼和嘲笑。棒子與倭奴本為一丘之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8-12-31 12:19:43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賬號

本版積分規則 需要先綁定手機號

手機版|盛世收藏網

GMT+8, 2025-7-14 18:53 ( 京ICP備10017546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2689號 )

論壇內容僅代表發布者本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業務聯系:15011024225(臨時,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ylpq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 | 国产亚洲精| 亚洲国产精品成 |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a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光棍天堂 | 在线精品国内外视频 | 最近在线字幕国语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 亚洲理论视频 | 欧洲午夜视频 | a男人天堂| 99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片在线视频 | 这里只有精品66 | 黄色国产网站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美女自拍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 羞羞视频网址 | 亚洲欧美精品中字久久99 | 九九365资源稳定资源站 |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看精品国产 | 婷婷丁香综合 |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色月丁香|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 | 水蜜桃一区一区三全集 | 亚洲精品自拍愉拍第二页 |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 美女污视频网站 |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