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座便器官房
——明清皇宮便具與手紙
紫禁城明清兩代皇宮內,上至皇帝、后妃,下迄宮女太監,侍衛人員,以及盛大典禮和平日上朝拜見的王公大臣,人數眾多,在哪里解大小便?糞便又如何處理?有關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通過文獻的零星記載及清宮藏的便器實物,多少能夠窺視皇宮大內除溷的大致情況來。據李詡《戒庵漫筆》和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明清皇宮“宮人多用糞車,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以空車擁入一換。”雖只寥寥數語,一帶而過,已能略見端倪。
1 u) E' Z9 @/ A% Z& A
另據明·劉若愚《酌中志》記載,在干清門圍墻之內,左右廊廡之間朝南半間房,曰“東夾墻”和“西夾墻”處,“皆宮眷、內官便溺之所”。另外,隆宗門外慈寧宮東小門內有北司房,即文書房;再南是司禮監掌管處,“即兩班四撥寫字所居也,亦有茅房、木桶,為便溺之所”,也稱之為“西茅”。看來,所謂“便溺之所”、“西茅”等,即是明宮內廷所設置的廁所。在廁所宮墻之外,有宮內監“凈軍”值班,隨時打掃衛生。于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開玄武門(即神武門)及各小門,“放夫匠及打掃凈軍抬運堆積冀壤”。
7 i: m5 y2 S1 L" q 明宮內使用的衛生紙(俗稻草紙),由寶鈔司(其址在紫禁城西華門外南花園)負責制造。寶鈔司左臨河,后倚河,專有泡稻草池,有作坊七十二房。草紙“豎不足二尺,闊不足三尺,各用廉抄成一張,即以獨輪小車,運至平地曬干,類總入庫。每歲進宮中,備宮人使用?!边@類供宮人使用的草紙,較粗糙,而“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貢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擲。”(明謝肇制《五雜俎》)至晚明時期,皇帝所用的衛生草紙,一是“惟市買杭州好草紙用之”;二是專由“內宮監紙房抄造,淡黃色,綿軟細厚,裁方可三寸余,進交管凈近侍收”,而非寶鈔司造也。
9 l( M+ ^8 R O4 ^9 n# Z- { h
清宮中茅廁則主要采用便器的形式,存放便具的處所稱為“凈房”。解大溲時,盆內盛炭灰,解完后用炭灰蓋嚴;解小溲不用炭灰,解完倒進恭桶里,用蓋蓋好。每天由小太監清理后,將便盆刷洗干凈?;实?、后妃們專用的便器稱為“官房”,并有專門的太監保管,若需要時則令太監或宮女傳“官房”;平時不放在寢宮內。其他下等人用的便具稱“便盆”。
6 a6 w3 e) p( E+ a 官房有長方和橢圓兩種形式,用木、錫或瓷制成。木制大都鑲安錫里,形如抽屜,外有木框,框上開橢圓形口,周圍輔以軟襯,口上有蓋;便屜可以拉出。這種便具多為帝后所專用。據金易《宮女談往録》介紹,慈禧大后所用的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外表雕成大壁虎,四爪抓地,成為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肚子鼓鼓的,為宮房的盆屜;尾巴卷起,尾梢折回和尾根相交形成“8”字形,為官房的后把手;壁虎下頷稍稍鼓起,可以托住,為前把手。壁虎嘴微張,口內銜手紙。兩眼鑲寶石。壁虎脊背即官房口,橢圓形。上有蓋,正中臥一條螭虎,作為提手。使用時,打開蓋子,坐在上面。官房內放些干松香木細末,便物下墜后,立即陷入香木末里。
2 {3 I* T; \: K 次一等的木質錫里便具,結構大體相同,沒什么裝飾?,F在故宮內還藏有一個,長61.5厘米、寬31厘米、高31厘米;下有3.5厘米高的腿足,上平面開出長35厘米、寬18.5厘米的橢圓形洞口;靠前端堵頭開方口,裝一具寬 21.5厘米、高15厘米、長58.5厘米的抽屜;抽屜內鑲安錫皮里。此器木質不重,可能是香楠木,外罩柿紅油。
* L3 p4 B. L, x$ w 還有盆式“官房”,以錫質居多。常見的為橢圓形,大小不等。盆上有木蓋,蓋正中安銀錠形鈕。有的還在里口沿下鑲一圈帶槽錫條。盆的一頭開出與槽口平行的扁口,另用一塊錫板隨盆內形狀做成橢圓形抽拉蓋,蓋的一頭安拉環,使用時可以從盆外將蓋板拉出。用后插上錫蓋,再將上口木蓋蓋好,可以減少在搬運過程中因顛簸震動而造成的臟物外溢。使用這種便盆,還要配有便凳,亦稱“恭凳”、“茅凳”。便凳四足與常用坐凳無異,只是較矮。坐面開橢圓形口,有的把坐面前邊開通,便盆可以從凳前腿間放入凳下。還有一種圓形夜壺,高 11.6厘米,也屬于錫金屬制品,口上附蓋,側處有提梁,外面包一層黃色錦緞。質地精細,做工考究。
- X! t' \4 [; f( M3 [ x 據金易《宮女談往録》講,西太后的專用官房有人專管。老太后—說傳官房,幾個宮女就分頭準備。一個去傳喚管官房的太監,一個去拿鋪墊,一個去拿手紙。管官房太監須終日值班伺候,所以宮女去叫,點首即來。官房用繡著云龍的黃布套裹著,由太監頂在頭上,送至寢宮門外。請跪安后,打開黃龍布套,取出官房,由宮女捧進寢宮里的凈房(寢室凈房,設在臥室床的右側,明面裝一扇或兩扇小門兒,里面是一個不足一米寬的死夾道兒,專為解便之用)。這時,另一個宮女已取來油布,鋪在凈房地上,將官房放在油布上。又一宮女拿來手紙,放進壁虎(即壁虎官房)嘴里。待太后恭事完畢,仍由宮女將官房捧出寢宮,管官房太監雙手接過官房,仍用黃龍套包好,舉到頭上頂出去。清除臟物后,重新擦抹干凈,再填充香木細末放好,以備下次再用。
( J- @) L& u$ p( o
另據清史專家孟森《記陶蘭泉談清孝欽時事二則》一文記載,光褚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坐火車謁西陵,商務大臣盛宣懷和北洋大臣袁世凱為討好西太后,不僅搶修了京廬鐵路,使其和廬(盧溝橋)漢(漢口)鐵路相接,還特制了專用龍車。龍車內安置了舒適的臥室,在臥室床側另辟一門,門里是街生間,備有“如意桶”,即便溺器。桶外以宮絨緞為套,如同繡墩。這在當時可算是登峰造極的高級衛生設備。
" }! o7 t- M3 G8 ~% z- D( Q; o$ G, q
慈禧太后所用草紙,是細軟的白棉紙,宮女們要先將一大張白棉紙分開裁好,然后把紙噴得發潮發蔫以后,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把紙毛熨倒。不帶毛的紙發滑,而帶毛的紙又發澀,只有把紙毛熨倒了的紙最好用。折迭好后隨時備用。
4 L" i+ ?+ a5 w3 r6 C 據清宮陳姓老宮監講,光褚皇帝居養心殿時,“便所在寢宮套殿。小便用錫夜壹,大便用腰圓盆,或磁或錫或木盆。有蹲足架盆,用時內墊以紙,大便用紙,即用揉過去硝之裱心紙”。還有老宮監回憶,“娘娘行便溺之盆,木匣盛著,外付布套。便溺不出寢宮,完畢后木盆在下屋洗涮,凡太監不能近事,均由下屋女子承當”。上面談到的幾種便器,除磁便壺故宮博物院沒有外,其余均有收藏。
" y3 s- X2 U: H4 I4 e
宮中后妃、嬪等主位眾多,分居各宮,各處成千的宮女、太監也要有存放便溺用具的埸所。這個場所,宮里稱之為凈房,常設在各宮院配房之后的小屋內。凈房內備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每次恭后,都要將便溺處理好,蓋好蓋子,將便盆擦抹干凈,放于茅凳之下,以供后來者使用。通常情況,在緊靠凈房不遠,還另設一屋,內設板床、柜櫥等物,是專為主子傳喚官房的太監值班室,也稱為“凈房”。
# W ~3 }$ ]! t這從清代檔案記載中可以得到證實。據《三海各殿座添做、改做、裝修床張等項做法清冊》載:“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初四日傳:迎祥館后添蓋木板棚凈房一座,見方八尺,起脊,兩山掛博縫,前檐夾門窗,木坎墻代風門一槽。新樣城磚底盤,寬八寸,屋內尺二方磚地面。前檐新樣城磚接腳。上頂挽灰泥背一層,青灰背二層。板棚外皮并外檐裝修油飾柿紅油。屋內茅橙兩個,大灰槽二個?!薄皷|群房內添做掛面床一分,面寬一丈零二寸,進深四尺九寸五分,高一尺五寸五分。柜櫥一張,高二尺七寸,寬三尺,深一尺七寸,油黃油。大灰槽二個,見方一尺四寸。小灰槽十二個,見方九寸。俱油朱紅油。檥子、拐子、御前巴掌各三分,油紅硍朱油。六腿盆架二個。小板橙六個。茅橙二個。”
P$ Q7 {+ a9 q) p8 h 依筆者分析,床是供值班太監休息用的,柜櫥是存放零用雜物的,灰槽是盛炭灰以供清除贓物和擦抹便具時用的,檥子、拐子、御前巴掌是凈房內常用的工具。這些凈房分布在皇宮內各個角落。《圓明園堂諭司諭檔》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八日一份承恩堂改建工程的諭旨,有“東西凈房二間撤去,著照轉角房加高”的記載。可知每個院落設兩處凈房。由此證明,宮內太監、宮女等解溲是男女分開的。
* _' s. V$ k5 u( ] 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后,這些便溺用具多被清理出去,留下的空屋子與其他屋子沒有什么區別,這樣就給后人留下明清宮中沒有廁所的疑問。實際上,明清宮中的“便溺之所”“凈房”,就是廁所的代名詞兒。(載于《中國紅木古典家具》雜志2012年第四期,作者:胡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