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有時就是機緣巧合。無緣寅生專題的我,卻有緣碰上了嬰戲專題。 真是無心栽柳柳成蔭。2009年7月,我曾聯系買他兩方文字盒的一個河北藏友突然發來短信,說他手里的20方嬰戲盒想出,問我要不要,并報了價格。經朋友幫助“掌眼”,我果斷收入府宅,成為我嬰戲專題收藏的“第一桶金”。 從此,我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嬰戲專題上,不聲不響地開始集藏。 2010年11月,網上論壇接連出現幾個貼子,大談“墨盒價格嚴重低估,百萬時代即將到來”。當時,我正在追蹤一方畫面4個孩子的嬰戲盒,本來幾千元已有意向出售的店家,在漲價呼聲的影響下,要價兩萬還不想賣了,最后通過北京朋友曲線求購,以1.4萬元的高價拿了過來。就是幾年后的今天,此盒也是個大價。我成了那次價格喊漲最直接的受害者。于是,性格耿直的我怒發沖冠,開貼跟貼參與論戰,與幾個藏友弄得很不愉快。現在想來,這種爭吵并不是個人之間的斗爭,而是不同收藏階層之間矛盾的爆發。完成原始積累和經濟實力雄厚的藏友盼著漲價和不怕漲價,而正在積累藏品和手頭不寬裕的藏友想趁著價低多進點東西,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這次“價格爭吵門”,對我刺激很大。古玩是富人的玩具,收藏不憐憫窮人!窮,也要往富人堆里站,在古玩收藏這個行當行不通。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收藏不是喊口號,要想在這個圈子里混下去,就要用藏品說話,光唇槍舌戰沒有用。作為工薪階層,揣著微薄的工資,想要弄出李嘉誠的動靜來,必須集中火力,打一個據點。 我從網上淡出身影,兩年間沒有跟貼發言,昔日論壇上十分活躍的“半路出家”,從此消聲匿跡。 暗淡離開為了光榮回來。這期間,我把收藏精力和財力全部放在了嬰戲專題上。為集藏嬰戲盒子,可謂歷盡艱辛,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網上蹲守:我和妻子輪流監控網上,只要有嬰戲題材的東西出現,就在第一時間與賣家聯系,網上現身的“孩子”,能看上眼的,基本上被我們領養了;翻貼搜尋:“刻銅藝術--墨盒鎮尺論壇”2005年以來的全部貼子被我地毯式地梳理了3遍,常常五更起三更睡,見到“孩子”影兒就電話或站內短信詢問人家出不出,嬰戲精品盒都在誰家,基本摸得一清二楚;地上追蹤:在實體店搜尋的同時,動用自己熟悉的藏友留意嬰戲墨盒,一有信息立刻行動;高價求索:遇到心儀的盒子,只要你肯賣我就買,有時比正常市價高出許多,也毫不猶豫地收入襄中。 憑著這種勇往直前、永不回頭的堅定信念,我于2012年秋天,完成了我收藏百方嬰戲圖墨盒的既定目標,共集藏了120余方,無論是整體數量還是質量,均達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 “是時候了!”我對自己說。于是,在10月22日,用我重新注冊的“孩子王”這個網名,以王者歸來的氣勢,重返網上論壇,連續開貼推出了8組60多方嬰戲題材墨盒,并以“我們一起玩專題”為主題,系列介紹專題收藏的意義、價值、方法和經驗。我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先后開出嬰戲藏品貼和專題收藏體會貼20個,受到版主和藏友的廣泛關注與好評,每個貼子都被“飄紅”處理,其中5個貼子被加入“精華”貼,藏友盛贊我為名符其實的“孩子王”。 重出江湖,我打出了“孩子王”這張名片,主要考慮這個名字有特色、容易記住。在刻銅收藏圈內,手中有幾方名家“畫稿”盒,可仍然讓人記不住的藏家有很多,而座擁100方嬰戲墨盒,并叫“孩子王”的這個人,目前只有我一個,肯定會被人們記住的。 讓人記住一個名字,或許也算一種成功吧! $ W1 u+ Y: C- H- G(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