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打了兩次戰爭,第一次大獲成功,第二次前途未卜。 美國政府以涉嫌國家安全為由,中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美國Ralls公司位於俄勒岡州Butter Creek風電項目,四天后,也即10月1日,Ralls公司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法院遞交訴狀,將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列為共同被告。 三一集團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成為美國憲法的守護者。 三一集團副總經理、Ralls公司首席執行官吳佳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我們萬般無奈對奧巴馬總統命令提起訴訟的時候,我們確定通過司法的途徑能夠還我們公平正義,能夠洗脫我們的冤屈,能夠恢復我們的榮譽,以晚會我們的損失,最根本的原因我們對美國的法制有充分的信心。我們特別注意到最近美國國會作出的對19世紀華工歧視盜竊案,我們的前輩早年在美國做勞工,當他們什么都沒有的時候,他們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美國憲法,一部已經保護了美國繁榮236年并將繼續保護美國繁榮的美國憲法和憲法的守護者們,我們相信它的公平和正義,因為代表了美國的根本。 這是日漸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必須具備的態度,應該擁有的胸襟。在國內,他們擁有對政府的強大影響力,而在國外,則必須舉起共識武器與對手博弈,不管這個對手如何強大。無共識,無博弈,也就無未來。 中國的大型企業都在謀求國際化轉型,品牌、技術與管理等是國際化的理由,是突出國內競爭重圍的重要手段。三一這些企業在國際上的博弈,讓我們看到后起的國際制造企業,如何逐漸學會市場規則、在市場上縱橫馳騁。 以機械工程行業為例,各大企業都是并購領域的急先鋒。2001年8月,中聯重科收購非開挖設備領域的知名企業――英國保路捷公司。2008年9月28日,中聯重科聯合弘毅投資、高盛、曼達林基金與意大利企業CIFA正式簽署整體收購交割協議,在混凝土機械領域處于領先地位。2012年1月份,機械工程領域頻頻出現跨國并購消息: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收購波蘭HSW、山東重工收購意大利法拉帝。 2月28號,三一重工發布公告,宣布其下屬兩家子公司分別與奧地利帕爾菲格集團(Palfinger AG)的兩家子公司簽訂合資協議,各占50%股份,共同投資建立新公司。另據新聞發布會上吳佳梁透露,三一7年前在企業規模不算大時,董事會就作出了到美國投資,希望把三一在美國的基地建成最大的在海外高端制造基地,目前在美國,三一已經在美國建有亞特蘭大和維斯康辛兩個基地,數百人就業于在三一在美國的企業。 當中國企業遭遇不公平待遇時,不是一味忍讓拱手失去利益、就是以不入流的行賄等方式私下疏通,結果必然是形象財壞、路越走越窄,并且越來越不承受國際主流的共同價值。 三一的這場訴訟讓人聯想起7年前的一幕。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團與凱雷投資集團簽署協議:凱雷投資集團以3.75億美元收購徐工機械85%的股權。而徐工集團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百億元大集團,2003年營業收入超過154億元。2006年6月9日,三一重工聲稱,擬以高出凱雷30%的價格,收購銷售額比自身高出3倍的徐工集團。 其執行總裁向文波言辭激烈,抨擊徐工收購案規則不透明、出價不公道、涉嫌做假帳導致“國有資產賤賣”。向文波希望借助炮轟凱雷收購徐工的機會,恰應對國企改制和國資轉讓所涉法律、法規重新樹立,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完備的、可操作的規則體系。以質疑的方式,當時提出的方案包括:規范國資出讓程序,建立對稱的信息;確立優質資產必須引入競爭機制的原則,而這種競爭應該由市場來主導完成;對于一些影響國家安全的資產轉移,應有相關機構進行調查,并借鑒國外經驗,搞聽證制度。 當時,三一重工如愿狙擊了凱雷對徐工的收購,由此中國機械行業的外資收購大潮偃旗息鼓,中國機械工程行業迎來大發展的五年。 如今,美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當樣以安全為由狙擊了三一集團關聯公司在美國的風電項目,不知三一作何感想?事實上,國家安全是個敏感領域,也是個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 上升到國家層面,兩國的安全比拼,拼的是實力、是技術、是維護安全與捍衛市場邊界之間的執行力。中國完全可以借鑒美國的辦法。美國的安全審核可謂步步為營,從1975年阿拉伯石油禁運后,美國時任總統福特成立了外國投資委員會(簡稱CFIUS)。1988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根據《第12661號行政命令》,該委員會由美國財政部長擔任主席,委員包括財政部長、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司法部長以及下列政府辦公室的代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經濟顧問委員會、管理和預算辦公室。此外,委員會還將征詢其他政府機構(如能源署、中央情報局)的意見。外國投資委員會通過財政部的國際投資辦公室,對該并購活動展開調查,并向總統提出建議,由總統決定是否禁止該并購行為。不僅如此,美國的國會對于安全也有極高的地位,最近中國的華為與中興在美國遇阻,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居功至偉。權力的分散與集中,在此達成高度統一。 三一歷史不長,進入國際的時間也不多,存在諸如現金流等問題上存疑。但無論如何,三一的此次回擊,值得尊重。中國企業想要整體回擊成功,建立形象,需建立共同主流價值觀,需要有實力的值得尊重的政府作為支撐,需要一個個案件累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