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432qjokoxllmymj9upt.jpg (49.22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2014-7-28 12:02 上傳
, y- j" @- U: B) X
8 l, e3 I. A& s$ w5 s 朋友李飛,過不惑已有幾年。給人遞出的名片上頭銜也攢成了一串:文化學者、收藏家、作家、杭州國立文化藝術院導師、杭州飛鴻軒古美術收藏館館主等等,個個也確有其事。一大愛好:研究國學與傳統文化。二大愛好:收藏寫文章。三大愛好:美酒美食及與美相關之統屬。有些愛好隨歲月流淌而漸隨行,但對于傳統文化價值觀之認同,越發且彌堅。+ @/ {1 l' ?& U6 K Z* T
% Q% D4 e# S$ { ?1 b9 r 在陸續出版了《中國東陽木雕》《中國徽州木雕》《中國傳統瓷器藝術鑒賞》《中國傳統銀器》《中國歷代佛像收藏品鑒賞》等等作品后,有感于當下國內民眾不管有文化沒文化,有錢沒錢、有眼力沒眼力。在“盛世收藏”這一口號的鼓動下個個熱血沸騰,把本是社會精英階層專利的收藏,變成了全民的狂歡!全國各地,古玩市場如雨后春筍。中等以上的城市,建有三至五個古玩城是很平常的事。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廣州、深圳、杭州等等,不敢說古玩城數量象菜市場一樣多,但逛古玩市場的人數與之相比,肯定毫不遜色。每到雙休或約定的古玩交易日,凌晨2一3點就開始人聲鼎沸燈光閃爍,摩肩接踵熱鬧非凡。且古玩城規模之宏大,象上海的虹橋古玩城,面積號稱10萬平方。西安的大唐西市8萬平方。深圳古玩城6萬平方。還有北京的潘家園,等等等等。均遠超城市主要菜市場的規模。古玩城的數量在我們國內也以上海為最,達到驚人的40多家。北京有30多家,其它的省會城市基本保持在10幾家以上的規模,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早幾年統計的所謂8千萬收藏大軍,相信現在早已過億計了。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要想富,去挖墓,一夜成為萬元戶”。那些跌跌撞撞闖入收藏的蕓蕓眾生中的很大部分,完全背離了收藏高雅的文化范疇,只把古董當成了逐利的道具展開赤裸裸的經營。各種形式的電視“鑒寶”、民間“尋寶”類節目,在宣傳文物保護和普及文物知識的同時,有意無意間凸現的每件文物或者古董背后巨大的經濟價值,更是推波助瀾。使收藏隊伍愈發龐雜壯大!
+ P! E1 \. }3 R) ~7 p4 B1 m9 h) L& f( u! L2 }$ L
在高額利潤的刺激和一夜暴富心態的驅使下,文物的造假業應運而生。于是,戴著形形色色高帽的、掛著各種國字號招牌的一些所謂文愽文物鑒寶專家,也你方唱罷我登場爭先恐后地現身江湖,在利益的驅使下,上演一出出指鹿為馬鑒假為真活報劇。! V& I6 p% [1 W- K! _
; o5 h b& F2 ` 面對“一群傻子買,一群傻子賣,還有一群傻子在等待”這個文物市場的真實現狀。李飛兄又一本力作《別讓收藏玩死你》即時推出。此書為紀實文學,由各新華書店發行。40萬字,近500幅彩圖,揭密了收藏江湖的驚天黑幕:誰造假?誰販假?!誰玩真?誰玩假?,誰盜墓?誰銷贓?誰是“國寶幫”?誰是偽專家?。真憑實據,真名實姓。事實真相,讓人目瞪口呆!此書的出版,猶如在中國收藏界扔進一棵重磅炸彈!給身處被嚴重“造假霧霾”所籠罩收藏江湖中的億萬收藏愛好者,炸開了一個真實殘酷的收藏世界!
8 T, @. h. ~4 W5 g$ v1 L& H4 T
( g/ K8 `% N" F 當今世界,投資藝術品作為理財的一種重要方法,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和接受。在房地產接近泡沫,股市持續低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增大的經濟形勢下。藝術品收藏市場卻以穩步年增20%以上利潤的速度,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量的熱錢涌入藝術品拍賣市場,在推動拍賣成交額屢創新高的背后,是充斥著對拍品真贗的爭議,及丑聞不斷的步步驚心。假拍拍假,因逐利而起的種種坑蒙拐騙,把我們中華民族遵循了幾千年,并引以為自豪的“仁義禮智信”碎成了一地雞毛。真如《別讓收藏玩死你》這本書中所揭露的,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從1993年起,為了社會的誠信和捍衛自已的權益,多次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打假。1993年,吳先生起訴上海朵云軒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侵權案,嚴正指出拍品中一張落款吳冠中的(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水墨畫是偽作。1995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吳冠中勝訴。2006年8月28日,北京圣天閣文升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計劃在當年的9月17日推出吳冠中拍賣專場,全部經所謂專家認定吳冠中真跡的21幅素描,1幅油畫,1幅水粉1幅水彩畫,被吳冠中本人基本否定,該公司緊急聲明撤拍并決定收回圖錄,以免流入社會造成誤導。而在今日的中國拍賣界,能這樣自覺自律的公司實在是象大熊貓一樣,太過稀少了。
8 J$ |+ s5 Q8 U% p
6 k" s2 l, X. l5 @ 有當代畫僧之稱的史國良,2006年7月在互聯網上,看到北京傳是拍賣公司上拍三幅署名史國良的畫中有二幅為假。史國良立即給拍賣公司打去電話,讓史國良沒想到的是拍賣公司根本沒理他,兩幅假畫如期上拍。這讓史國良十分憤怒,他在拍賣會后再次電話責問對方,得到拍賣公司的回答是:賣家不讓撤拍,而且,我們公司的專家鑒定組也認為這兩幅畫是真的,所以我們決定上拍,再者國家《拍賣法》規定字畫的真假并不需要絕對保真。
- U0 W6 M6 L/ O. H0 @4 I- T* D, j7 F% M' o; Z9 t. r% s" Q
憤怒過后的史國良為此開通了博客,發誓一旦再見到有拍賣公司拍假,就公開揭露,并全力以赴用打官司的手段來震懾販假者。針對拍賣公司對拍品真偽不負責任這樣的霸王條款,雖然現行的法律還沒有相關的制約。但打假,不但是維護著作權話語權,更是為了維護收藏者權益,維護社會誠信和公平正義。因此,全社會對于這種知假販假的行為要堅決抵制,用法律的手段清除這些丑惡。1 J9 V9 Z9 M; Z- a
: d! Z/ z: G# Q8 U" o% a# g1 m# D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有人笑稱:古董交易有販毒的暴利而無殺頭的風險。雖是一句戲言,卻也道出了其間所蘊藏的巨大經濟利益。此正如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名言“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樣,有收藏就一定有造假!有造假就需要有專家來辯別真偽,所謂專家,是人們對那些精通某一事物或者說對某一事物有獨到見解的人的一種尊稱。不可否認,國家專業文愽部門的有些專家德高望重,曾經在各自的文物考古和文化研究方面做過不少的貢獻,有很強的文化、歷史知識和考古經驗。但搞鑒定不同于考古,考古是還原歷史,鑒定是辨別真偽??脊挪淮嬖谡鎮?,就是有也是古人仿古人,俗稱老仿。而搞鑒定是要把市場上或藏家手中形形色色的收藏品斷真識假去偽存真。
( a2 e. a3 ]: l; b; P
* r+ G9 k: a4 _1 Y 有些愽物館的“三大”型專家們(單位牌子大、名氣大、年紀大),他們搞考古和文化研究出身,《標型學》的概念在他們的腦海里已根深蒂固,對搞鑒定必須掌握的“痕跡學”幾乎沒有研究,對于先進的當代科技造假手段更是缺乏了解,以“標型學”去鑒定當代的仿品,人家就是根據你多年前出土的東西和考古發掘報告的相關數據仿造的,目的就是讓你們對號入座。因此,叫他們到市場上看東西,走眼是必然的。
' }$ y* O- s( y* o C3 c
# `5 z1 @: r: T# F d 文物造假古已有之,當藏家和專家們在苦學和研究文物鑒定知識時,造假者也在努力鉆研仿造技藝。借助當代高科技的方法和古老傳統手工藝的結合,有些文物作偽造假的水準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河南洛陽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仿制的北魏陶俑,曾讓國家愽物館和故宮愽物院的有關專家們齊齊打眼,甚至騙過技術檢測,鬧出讓國家撥??顡尵刃允召徚藥装偌@批所謂“北魏陶俑”的天大笑話。而五位國內名頭響當當的鑒定專家史樹青、楊伯達、王文祥,楊富緒、李勁松卷入商人謝根榮的“金縷玉衣騙貸案”。在收受了幾十萬紅包評估費后,五位專家對謝根榮自制的所謂“金縷玉衣”僅隔著玻璃看了幾眼就認定為真,開出了24億的天價評估!謝據此向銀行騙貸10億。用著名電視主持人白巖松在節目中的話:“這五位老先生最年青的都已經超過70歲了,按理說,我們不應該去說很多非常嚴厲的話語,但面對如此荒唐的事情,我們想說真是有點為老不尊了。這個“尊”,就是學術的尊嚴和作為一個學者、一個大家應有的尊嚴。另外,這一事件也給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3 d0 M/ l8 z% j# @
: w' G4 F+ m% w3 p 搞文愽的研究員不一定都能成為鑒定家。我國相關的法律,禁止專業文愽人員從事民間收藏。這就造成了文愽專家與市場的嚴重脫節。鑒定家一定必須是從市場中真槍實彈磨練出來的。我們很多民間的鑒定家,他們雖然沒有專家、研究員的身份,但他們同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熱愛千年傳承的中華歷史,長年在收藏品市場上的摸爬滾打,見多識廣練就了一雙好眼力!馬未都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證。當然,我國文愽系統里也有部分研究人員即有理論又有實踐,眼光也很好,這樣的專家才稱的上是真正的鑒定家!民間收藏方興未艾,一般老百姓由于缺乏文化、歷史知識和辨偽能力,對于初涉收藏的他們來說,那些“三大”型的專家還是很有些影響力的,其結果是很多人在這些所謂專家的掌眼下買了一屋子的贗品,有些老百姓被那些偽專家出具的鑒定證書所迷惑,結果受騙上當。追悔莫及。在收藏品市場滿地新加坡(新、假、破)的今天,專家是收藏的最后一道底線。無論維護專業權威的神圣,還是社會誠信。面對金錢,良心不能丟。
4 K5 m1 {" R% e% k% |. V5 D7 v, _; n$ ~' v# |7 h" r
藝術品真偽鑒定話語權的后面,是巨大的經濟利益。正如此書中所說,在其它的商品領域,打假者和購買者是天生的同盟軍。而在文化藝術品的收藏領域,盡管自古就有不打假的傳統。一眼真一眼假,發財倒霉,憑的是眼力吃飯。而在目前,這個領域幾乎已可用“亂象從生”、“無法無天”兩個詞來形容。打假,就意味著這件藏品要爛在買家的手里。從2010年開始,無孔不入的資本、熱錢大量的涌入文物藝術品市場,強化了市場“輕真偽、重流通”的趨勢。大家都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買家轉身就成了護假者。再有爭議的拍品也都能順利成交。暴利,投機,巨大的市場誘惑和幾乎可以忽略的風險,催生了這個已高度成熟的制假(制造贗品)、造勢(宣傳炒作)、拍假(拍賣贗品)、假鑒(出具虛假鑒定證書)、護假(為贗品辨護)的完整產業利益鏈條。每個周未,從新疆到上海從內蒙至廣東,全國各地在類似北京潘家園這樣的古玩市場里,成百上千萬的人都在試圖以(揀漏)的方式做著自己發財的夢想。“國寶幫”們的故事也由此產生。這場前所末有的全民收藏熱潮,究竟是文化的興盛還是悲哀,相信各位看完此書,自有定義!5 m* e( _# W/ G% d! t1 k7 C
/ f; w5 @* Z; k1 N7 Y* w" V9 [) @/ G- g0 E$ L9 C2 {! p
——轉自-長亭外3 K6 N6 B5 P- W4 I9 k5 ^; `7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