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北京10月28日訊 記者余瀛波 據中消協今天通報,近期,不斷有消費者反映,一些空載行駛的出租車詢問打車乘客去向后,常常被“車已預約”為由“婉拒”,致使一些無法使用打車軟件的消費者面臨“無車可打”的境地。 中消協認為,對于車輛預約的實際狀況(如預約時間、預約地點等),消費者難以從出租車司機獲悉,信息不對等、不透明,很大程度上為出租車司機提供了“挑肥揀瘦”的機會,留給消費者的是新的“打車難”問題。 針對新的“打車難”問題,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出租車司機停車詢問乘客目的地后,卻以“車已預約”為由不愿提供服務的,呼吁消費者主動向有關部門或出租車公司投訴、反映,有關部門或出租車公司應當及時核實情況,如屬于虛構預約情況或無正當理由而不提供服務的,應當按照拒載處理。 該負責人稱,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出租服務,嚴查出租車司機違規駕駛以及拒載甩客、加價收費等行為,同時指導出租行業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為營造安全放心便捷的租車環境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