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財經頻道 汪潔)下月28日北京地鐵將調價,中新網財經頻道在阜成門站、車公莊站、西直門站、積水潭站、鼓樓大街站等多個地鐵站對多名乘客進行隨機調查發現,多數人認為地鐵調價后交通費用偏高,部分遠途通勤族表示可能會改乘公交車,但考慮到地面公交系統擁堵情況,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車的意愿并不強烈;也有乘客明確表示乘坐地鐵是“剛需”,不會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多數乘客認為單純依靠調價難以緩解高峰時段地鐵擁堵。 遠途通勤族一年交通費超過四千元
市民建議給予補貼 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將于12月28日起實施。軌道交通告別“2元隨便坐”時代,起步價調整為6公里(含)內3元;地面公交起步價調整為10公里(含)內2元。地鐵和公交票價都配套有優惠方案。 對于調價,大部分人認為上調之后的價格偏貴,如吳女士是北京人,每天乘坐地鐵往返于2號線車公莊站和八通線雙橋站,根據調價后的價格,每天乘坐地鐵的成本達到10元,“工資不漲,地鐵票價變貴。” 劉女士主要是坐公交車出行,偶爾會乘坐地鐵。她表示,雖然公交車票比較便宜,但她每天倒3趟公交車,來回6趟,“雖然沒有地鐵那么貴,但還是比原來貴了。” 范女士每天從通州北苑乘地鐵到六里橋,地鐵調價后每天來回需要花費10元,每月貴出不少,“坐公交車堵車,換房子涉及到換工作,給生活帶來一定的麻煩。” 住在通州的程女士在西二環上班,住處距離工作單位有34公里,她每天的出行方案是搭乘公交車、坐地鐵、再搭乘幾站公交車。她表示,調價前她每天往返地鐵加公交車費用是5.6元;調價后,地鐵24公里往返花費12元,剩下的10公里公交車使用一卡通刷卡往返是4元,每天要掏16元的出行費用。一個月花費352元,一年要花4224元。 也有部分乘客對調價持支持態度。如小吳表示,她認為地鐵票價應該按照市場價格走,按照里程算比較正常,符合市場需求。 部分人認為調價之后政府和工作單位應該給與一定的補貼,如程女士表示,調價后交通成本增加不少,希望她工作的公司能提供一定的車補;吳女士則希望政府能夠給市民提供一定的交通費補助,以減輕個人負擔。 遠道乘客可能改乘公交車
地鐵剛需族不會改換交通工具 此次北京市公共交通工具調價,相較于地鐵而言,公交車票價格便宜,地鐵調價是否能使部分乘客分流到公交車系統?中新網財經頻道調查多名乘客了解到,部分遠途通勤族有改乘公交車的意愿,但意愿并不是很強。 如李女士居住在西四環,工作地點在北三環,每天搭乘地鐵,調價后往返每日要花20多元,“算一下成本還真是比較高,我可能會改乘公交車,相比較而言公交車能便宜一點。” 呂先生經常從順義區坐地鐵到東直門站、西直門站,他表示,調價后,他每天乘坐地鐵的成本漲了10多元,可能會換乘公交車,“但有時候如果實在需要坐地鐵,也沒辦法,會去坐地鐵。” 學生小姜經常從1號線蘋果園乘車到2號線積水潭站,她認為地鐵調價后票價比較貴了,以后會換乘公交車出行,“我們有學生卡,可以打折。” 另有部分乘客明確表示不會改乘公交車。如安女士經常往返于五道口站與通州站之間,她表示調價后,雖然票價貴了不少,但是仍然會乘坐地鐵,“坐公交車來回倒很多趟,不方便。” 文先生經常從和平西橋站坐到天宮院,全程40多公里,地鐵漲價后,光是票價每月漲了300元,但他表示不會選擇公交車,“地面公交系統不夠好,坐公交車太堵。” 網友紛紛支招如何應對地鐵調價,如網友“SeVen-雨佳佳”表示,這么漲,只有步行了;“Lily陳霞”表示,以后都騎自行車吧,綠色環保。 多數乘客認為僅靠調價難以緩解地鐵擁堵
專家建議采取多種票制 地鐵調價對于調價能否緩解擁堵問題,李女士認為,影響不會太大,“因地鐵調價換房子、換工作的比較少吧?從根本上改變不了乘客的交通出行走向。” 劉女士認為,地鐵調價對于緩解擁堵的效果有限,即使地鐵里不擁堵,人流被分散到公交車里,地面交通也會很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