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朝鮮和外界的接觸時進時退;但其動畫產業的拓疆辟土卻一直勇往直前。 11月底,朝中社一條“金正恩視察朝鮮四·二六動畫電影制片廠(SEK)”的短訊,透露了朝鮮的一個“秘密”:這個人們眼中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動畫產業卻很發達。 這令我們感到詫異。于是上周一地球周刊的選題會,大家敲定了題目:朝鮮的動畫產業,到底有多強? 搜索資料的時候,我發現2007年以來,歐美媒體對朝鮮動畫產業已有零星的報道。美國媒體驚呼,美國動畫片,原來有不少是“朝鮮制造”;而BBC則把朝鮮的動畫產業稱為“朝鮮保守得最好的秘密”。 要是能夠采訪到SEK最好不過,但我和朝鮮駐華使館打了一圈電話,并沒有什么進展。 搜索資料時還有一條幾百字的消息令我感到驚喜,這是中新社河北分社發的一條短訊:第九屆中國·石家莊國際動漫博覽交易會開幕,朝鮮4·26動畫電影制片廠(SEK)也在里面設立了展區;而其中幾個字更是令我激動不已:“朝鮮SEK公司北京代表處負責人許英哲介紹”,原來SEK在北京已經有代表處了! 但我搜遍百度、谷歌,也沒有這個代表處的網址和任何消息。 周三上午,我找到了中新社河北分社的電話,打過去,并要到了報道石家莊動博會記者的電話。 非常感謝中新社河北分社的高紅超記者,她和我素不相識,聽說了我的采訪要求,當晚就給了我一位“中間人”—華北地區朝鮮辦事處的負責人的電話,讓我和他聯系。這是一家經過朝鮮政府授權的從事中朝經貿的中國公司。SEK的很多動畫片,就是放在這個辦事處,來向中國推廣。 辦事處的負責人李先生爽快地給了我一些關于SEK的資料,但是提到采訪他們,他讓我不要太抱希望,但答應幫我問問。 溝通數次之后,周四下午,李先生告訴說,SEK的人明天可能會到石家莊,如果我也去,可能有機會采訪,不過他也不確定,SEK什么時候會去,以及他們會不會接受我的采訪。 周五一大早,我就坐上了去石家莊的高鐵。一路上我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當著他們的面,說出什么大不敬的話。 11點多,我找到了這家辦事處。過了一個多小時,門開了,走進來三個人,分別是:打過多次電話的李先生;SEK北京代表處的代表許英哲;還有一位30多歲的朝鮮駐華官員,普通話標準得令我自愧不如,還帶著京味兒。 這位官員的到來,印證了我此前的一個猜測:在華朝鮮人不能單獨接受采訪,甚至不能單獨行動。據說10月份他們有三個人來石家莊參加動博會,三個人也是住在一個房間。 從外貌上來看,許英哲走在大街上并不引人注目,他穿著深灰色夾克外套,外套因為瘦而顯得有些寬大。他脫下外套,我立刻發現了他的毛衣上,別了一枚小小的金日成胸章。 相比起來,那位年輕官員,穿著則比較時尚,就連手機和電腦,都是蘋果的。 午飯時,我得知,許畢業于朝鮮最著名大學的法語系,畢業后直接分配到了SEK,和所有其他SEK的人一樣。他會說流利的法語,英語也還不錯。李先生提醒我,最好是說中文,讓年輕的朝鮮官員翻譯。不過這位官員很慷慨,“沒事,你們可以說英語?!蔽蚁胨麘撚⒄Z也很好。雖然得到了他的批準,但大部分時間,我還是聽從了建議,請他翻譯。 席間我有機會問了很多問題,許英哲誠懇卻又謹慎,問一個答一個,然后就默默地吃飯。年輕的朝鮮官員則很健談,除了擔任翻譯,他也談了自己對中國和朝鮮的一些個人看法,比如中國看病太貴;中國住房太貴;中國的電視劇中,少兒不宜的地方太多,讓人看了不純潔等等。至于網絡,問題也是一樣,網上有太多不好的信息,“如果互聯網好的話,朝鮮隨時都可以開通互聯網?!?/strong> 席間,我問到SEK工人的工資。我希望能夠了解技術人員的月薪,這樣才可以讓讀者明白,朝鮮動畫的低成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這位年輕的官員對此很激動:“在朝鮮,人們不是為錢工作的。”他大約覺得我可能沒有辦法理解朝鮮人為國家服務的那種心情?!敖鹫髟獛浺暡炝怂摹ざ?,和工作人員長時間交談?!彼麖娬{了好幾次“長時間交談”,說,這種光榮豈是金錢可以比的? 他說外界尤其是西方媒體和韓國媒體,對于朝鮮的很多報道都是錯誤的,根本沒有去過朝鮮就胡亂猜測。我說這才需要朝鮮更加開放,多告知外界一些信息,就像我們正在做的這樣。他則強調,接受采訪,既是因為李先生的面子,也是因為我的背景,并說如果我是從美國留學來的,如果我本來就對朝鮮就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那這樣的采訪,是不可能促成的。 盡管飯菜簡單,但這一頓飯仍然吃了近3個小時。其實我很想了解SEK的普通技術人員,他們的生活怎樣,每天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工作累不累,怎么學習新技術,如何和外界溝通,工資夠不夠養家。我得到了答案,他們朝九晚五,很少加班,可以用電腦,每年有些人出國學習,回來之后“傳、幫、帶”;工資大家都一樣,生活全都由國家“承包”,沒有什么負擔;但是這些答案仍然十分籠統,和我想要的答案相去甚遠。我也大致了解了許的生活,他在SEK工作了很多年,如今被派到中國,短時間又學會了漢語,我把這些都寫進了稿子里。 但是,我也很擔心,我的文章會給許英哲帶來麻煩,所以在寫完之后,還是發給他看了一下。他看到我寫了朝鮮和美國公司合作制作《獅子王》,很是著急,向我強調,那不是和美國合作的,是和意大利合作的,SEK從來沒有和美國合作過。他也請我不要提到他的個人信息,并希望我理解,于是我刪掉了他的個人情況,這也是我感到遺憾的一個地方。 作為記者,我希望能夠去朝鮮看看;作為普通人,我只希望他們的普通人也生活得越來越好。 編輯:李雪瑩 (原標題:【手記】和朝鮮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