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滿樓大眾食堂"外觀(攝影 郭一娜) 1
餐券(攝影 郭一娜) 1
點心套餐(攝影 郭一娜) 《參考消息》駐平壤記者郭一娜12月8日報道 在朝鮮,許多價格極其低廉的餐廳都不是“你想進就能進”,而是憑票入場。作為朝鮮黨和國家福利,票只提供給本地人。外國人要想進去體驗一番不太容易。但是,前兩天,記者就“偶然地”進去了。 近日朝鮮內閣機關報《民主朝鮮》發表的一篇題為《香滿樓大眾食堂》的文章說,在今年的全國料理技術競賽中,香滿樓一舉奪魁。這篇文章勾起了 來到這家店,圓形的建筑風格加上深褐的漆色讓人有一種古代酒樓的感覺,招牌是朝文“香滿樓大眾食堂”和中文“香滿樓酒家”幾個醒目大字。在今天的朝鮮,除了一些古跡和領導人特批的地點外,幾乎很少看到建筑物上有中文標識,光是看到這幾個字,熱淚就差點伴隨思鄉之情一起涌出。 飯店入口處大批朝鮮群眾正排隊進入,可能是因為周六的緣故,食客特別多。記者隨著朝鮮同志一道正準備進去,忽然被門口服務員攔下,“請出示介紹票。” 介紹票?這下可難倒記者了。問服務員哪里能買票,她手向左一指,“那邊就有”。記者順著環形走廊走到盡頭,看到一個房間,正面露出一個低矮的小窗口,里面坐著一位服務員。 “請問,這兒賣介紹票嗎?” “介紹票不賣,是領取,今天限量票已全部發給平壤市民、軍隊士兵了,明天早上再來領吧。” 無奈之下,記者準備打道回府。這時,來了一位看起來是領導模樣的女同志,記者跟她表明來意,費了很大勁終于博得同情,她給了記者一張限額為5人的“介紹票”。這里的介紹票都是團體票,最小單位是5人。 拿著票,仔細端詳一番:上面印著兩個藍色圓形小戳,中間寫著“點心”,時間為“主體103年11月29日中午12時”(主體歷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1997年起使用的歷法,年號為主體,追尊主體思想創立人金日成的出生年1912年為元年—本報注)。 按照服務員的指示,記者到前臺憑“票”交錢,一共17250朝幣(約合15元人民幣),平均每人3元。當時記者心里一陣偷樂,以為是國內的自助餐,買了票進去隨便吃,等真正進了餐廳才發現如意算盤打得太早。 記者徑直走進一樓大廳,想與朝鮮百姓一起就餐,不料飯店內部人士幾番商議后,把記者這群老外帶到二樓的偌大包間單獨用餐。一位懂中文的小姑娘為記者服務。她說,門票含一份套餐,包括兩個冷盤(一塊雞腿肉、一碟涼拌魷魚)、100克撈面和一籠粵式點心,如果要點其他炒菜和主食還需另按美元付費。 記者還是不解,剛剛在一樓大廳明明看到有朝鮮當地人在吃炸醬面。服務員解釋說,客人可以憑票選擇到不同大廳吃飯,不同廳供應的套餐不同:分別為專供點心、炸醬面、蔬菜包等,而記者好不容易弄到的“介紹票”其實就是“點心餐票”。 點心組合很精致,包括一個里面夾著花生醬的流沙包、一個麻團、三個面粉做的圓形小點心。可能是記者當時已經饑腸轆轆,或是很久沒有嘗到家鄉的味道,覺得那點心有些“金鼎軒”的感覺。 據介紹,這里掌勺的雖然是朝鮮廚師,但很多都在中國短期“留學”過。記者想要試試這里的中餐是否如傳說中那么有名,便點了幾個家常菜:香菜羊肉、炒時蔬、烤扇貝、紅燒魚丸。 對于朝鮮百姓來說,雖然香滿樓的味道或許不及雇有中國廚師的朝鮮中餐廳那么地道,但周末換換口味也還是不錯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上臺以來的這兩三年,朝鮮各地開了不少餐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朝鮮百姓以及像記者這樣長期駐朝的外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