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內地“水貨”奶粉最大的供應地之一,中國香港即將在本周五實施奶粉“限離境”政策,這一變化給購買“港版”奶粉的消費者和奶粉業(yè)界都帶來了新的課題。 根據香港藥劑專科學院昨日給出的建議,市面上大部分嬰幼兒奶粉所含有的營養(yǎng)價值大致相同。然而,內地市場奶粉貨架貨源充足,為何一些家長還是視而不見?這離不開內地奶粉的“罪”。 首先,內地奶粉市場負面新聞頻出,大企業(yè)已難成品質的絕對保證。部分奶粉一會兒卷入“性早熟”傳言,一會兒被爆出“有異物”,還有的被揭發(fā)含黃曲霉素、汞超標,當中有誤會,也有千真萬確的質量問題,在各種似是而非面前問題得不到解答,消費者眼花繚亂。 其次,國標的所謂“低門檻”也嚇退了部分消費者。盡管多家“洋奶粉”的負責人向筆者強調中國嬰兒奶粉的標準從全球來看都極為嚴格,然而,中國內地原料奶此前卷入的“全球最低標準”爭議還是嚇退了很多消費者,且大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之勢,消費者進而開始質疑內地奶粉的監(jiān)管。 最后,部分奶粉企業(yè)引火燒身,為了吹捧自身的“洋奶源”和“原裝進口”,在宣傳戰(zhàn)中有意無意地貶低內地因素,并且奉行高價即高質策略。殊不知這種營銷手段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并已拖累到了部分“洋奶粉”的“行貨”銷售行情。 上述“罪”不除,奶粉企業(yè)將會持續(xù)受到消費者的“懲罰”:信任得不到滿足,家長依舊會轉向其他市場購買信任。今后,內地經營的奶粉企業(yè)必須要以極為嚴謹的態(tài)度把控好質量關,減少內訌,并徹底解答好有關中外奶粉所謂標準差異的問題。 要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向全國供奶粉,不但勉為其難,也難以為繼。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國內地消費者全球“撲粉”的情況仍然持續(xù),其他市場也難保不會祭出類似政策,重建中國奶粉消費信心已成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