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永昌瓷莊展覽館 于 2015-3-16 18:00 編輯 1 n3 ^9 @, ?0 |
; p% O# J) W+ \% Y+ k; v$ H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亦是茶器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鈞窯瓷器釉色豐富多彩,徹底改變了以往青釉類瓷器的單調格局,恰似“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這種豐富多彩的特點,為后來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 F: p \" G/ g6 v2 _6 ~* l- V4 w" ]& f
以下追根溯源,解讀鈞瓷的興衰成敗史。
7 N" W1 t( _" u% z8 W
5 O4 n7 }2 j8 G8 m宋代
8 U; b* j8 |0 ~/ c' L1 M4 D1 H0 @1 g& h" I8 A, I
說到鈞瓷www.junci8.com,最早燒制于唐代,興盛于宋代,宋徽宗時被定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間優秀工匠在禹州城內“古鈞臺”附近設官窯燒造宮廷用瓷,故名“鈞瓷”。
0 ?4 T C8 E( R5 U* y0 C) m8 K
( \! p% t% f1 T/ j 宋以后,禹州漸成鈞瓷的中心,在發現的百余處鈞瓷窯址中,無論是燒造規模或產品質量,鈞臺窯均為禹州諸窯之冠。鈞瓷至宋代達到鼎盛階段,成為當時的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定窯并駕齊驅。+ A1 K9 L" k4 f! C e
. P! W- G) f+ x# E& H) [0 {
北宋鈞官窯締造了鈞瓷藝術的輝煌,但也成為鈞瓷藝術進入衰敗的起始。北宋末年靖康之變,趙構渡江南逃,在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北宋滅亡。長江以北落入金人統治之中,宋鈞官窯自然煙消火滅,工匠們或逃或亡,宋鈞官窯的歷史也就劃上了句號,對于鈞瓷藝術來說,無疑是一場劫難。
/ s. e% G3 f/ D; a; C, Q" F
, n$ q+ v x- y! D$ p6 J0 @' Y3 z金元4 U2 t% U9 P9 [% H
. h' h1 P' `- ~# [/ y
兩宋的滅亡和鈞官窯停燒,使鈞瓷業遭受重創,工匠們在兵災戰火中亡命他鄉,就將制鈞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元朝統一中國后,為鈞瓷的生存提供了相應的條件,鈞瓷窯變藝術得以傳播延續,并播火全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
* X: q- ^% }" j7 @ P$ K6 W& r- z3 t) U/ F7 N
但是,元代鈞瓷一般較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勻、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積如蠟淚。不論造型還是釉色都根本無法和宋鈞官窯相比,也無法和宋代民窯相比,藝術品位不能同日而語。) [- i1 a. U3 R* t1 P3 p
" _; a) b, O. a: E3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