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并茂的好帖子!
# Z: |% F- S m$ ]% }3 S) j: _- A前些年也注意過這一品種,的確古物存世很少。原錄過一些相關知識,現貼一點:
- Q2 k" D: m8 |5 M& ` ^古窯中,當陽峪窯是名窯;在古瓷中,絞胎瓷是名瓷。 修武縣當陽峪古窯主要生產白瓷、青瓷(汝瓷、鈞瓷)、紫定、白地黑花、刻劃花、鐵銹花、宋三彩等陶瓷,絞胎瓷產量很小,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不但產量小,且器物體量也小得可憐,幾乎不見器高盈尺的絞胎,且大多是只有五六厘米之高的小盞小罐。 當時產量很小,而今存世更少,完整器皿僅五六十件。 無論在絞胎陶瓷創燒之地鞏義窯遺址,還是在鼎盛之地當陽峪窯遺址,別說整器,今天就是想尋得一片絞胎殘片,其難度,也近乎李白之攀援蜀道。 說起鞏義窯,大家都知道其以唐三彩著稱于世,乃至它是白瓷、青瓷、青花瓷等瓷種的主流源頭,是唐代中國的一座“大成之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鞏義窯創燒了絞胎陶瓷,也是中國絞胎陶瓷的發祥地。 “唐三彩是大唐夢華的一種標志性器物,自1905年發現以來,備受世人追捧。”鞏義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前所長席彥召先生說,“但是,在鞏義窯遺址,最難尋求的卻是絞胎陶瓷。可以說,在這兒,現在你連個絞胎殘片標本都很難尋到了。” 鞏義窯遺址如此,當陽峪窯遺址大體類似。 著名古陶瓷收藏家、北京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館長白明先生在《片面之瓷·如夢似幻說絞胎——唐、宋絞胎瓷》中寫道:“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曾到過當陽峪,對那里的‘文化遺存’甚為震驚,他談道:當陽峪的絞胎瓷實在是絕妙,在這里連其碎片都能賣錢,乃當世之唯一……我也曾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過當陽峪窯,并見到過約有巴掌大小的一塊宋代絞胎瓷方形小枕頭的瓷片標本,只因當時的確是要價不菲,沒舍得花錢,竟與之‘失之交臂’。所以,現在一想到我國陶瓷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以宋代絞胎瓷制作而成的‘杜家花枕’、‘裴家花枕’等稀世珍品,我就有一種要以頭撞墻的‘沖動’,腸子都悔青了!”
& l! P4 ]; R. f( M* Y8 K; ?4 i, j$ w1 S, W' J" P* M6 p6 ]% {
——在某些地方見過點綠釉的,近年見過黃釉的,但皆疑是現在仿的。
& X. W% o) Y8 L& k7 X" P——北京保利曾有拍品,忘了是哪年的事了,現貼于出:
4 W5 ?+ O L4 y3 r: S* m! P* s+ v1 P+ A, [/ x& ~% u9 e1 W5 B. [
3 k: X! r1 W# j- A1 p' h6 F4 X8 ^; l* ^+ D
2 O3 F) C! r4 i4 f% x; H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