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x540703 于 2015-7-29 12:34 編輯
7 T8 v$ r3 {+ a- \: J' o3 c
: V& W h" I, O" B 國際國內新聞總匯:
, I7 K; K" y5 r3 J; S 大德國寶伍分,今日能見者已經不多。因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國恥之證,較為集幣者所重視
$ l3 A+ Y4 Y% _* J3 W. a 發布時間: 2010年07月10日09時20分 稿源: 揚州晚報(揚州) 4 K* Z0 Z- ]9 @2 \& o+ r) [
![]() ![]()
2 a+ F+ H b9 m- i- i! ^! q 我國最早的流通鎳幣
# |( s% k. T b8 a 我國最早的流通鎳幣制于何時?近代史上清政府為解決銀輔幣不足的問題,曾委托英國明翰造幣廠代制過龍紋鎳幣,但史料透露,這僅是一枚因故不能上市流通的樣幣,從真正流通意義上來說,我國最早的流通鎳幣是1909年德華銀行在青島發行的“大德國寶”伍分、一角鎳質輔幣。
/ @/ p2 q- L# {' R 遇 “大德國寶”發行背景是1897年(清光緒五年),德國垂涎英法列強在華豐盛利益,德國以傳天主教為名,滲透到我國山東膠州灣,占地霸產盤剝百姓,拐騙人口虐死嬰兒,使山東百姓飽受災難。1897年11月1日,忍無可忍的山東百姓憤起反抗,殺死兩名德國傳教士,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曹州教案”。德國政府以此找到侵略我國的借口,悍然派艦占據膠州灣,迫于德國壓力,清政府被迫與德國簽訂租地、賠款、開放礦山開采權等的“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從此山東膠東半島實際成了德國殖民地。為了保障德國殖民利益,條約規定中國內地貨物進出德國租借地海關署須納稅,1909年德國侵華金融機構——設于上海的德華銀行總部授權青島分行發行伍分、壹角幣,名為“大德國寶”鎳質輔幣,此幣直徑分別為1.9厘米和3.6厘米。 , i3 J1 m! \- v( R. M/ C- W U! p
此幣奇特之處是融中德兩國制幣風格為一體,幣正面是完全中國幣式,圈內為漢文“大德國寶”,幣上邊銘“青島”地名,幣下邊銘“每二十枚當大洋壹元”與“每十枚當大洋壹元”,左右兩邊分別為伍分或壹角字樣。幣背完全是德國幣式,正中是與德國本土貨幣一樣的法蘭克?;使谛埴椈照拢叚h銘德文“DEUTSCH KIAUTSCHOU GEBIET”,即德華銀行行名和1909年制幣期。
! M9 \' E W! h; J5 }% b “大德國寶”鎳幣因其時限租借地內流通,所以數量較少,存世稀少。
$ j _1 j! ]1 u4 a" }2 o9 Q; H+ Y0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