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jpg (51.84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2017-2-21 10:28 上傳
" r) c9 @( T, f+ ^( Q
一對情侶在山東省濟南市經十東路附近游玩,小伙子凝視著一個高大建筑的大門,感嘆書法寫的不錯,并大聲念道:心在情婦那! 女孩子說:你個大傻,明明是山東情婦館,貪官的情婦都關在這里。 一路人經過這里,心想:兩個不學無術的東西,不認得還在這里充學問,明明是心系情婦波。 這時走過來一個看起來很斯文的學者說:都別爭了,這不是很清楚嗎?這是“山東情婦報”辦公大樓! 唉,其實,真正的意思是“山東博物館”,這位名人題寫的字太有才了。 郭沫若題字被調侃“情婦館”在濟南眾多的名人題字中,“山東博物館”曾經引起許多網友戲說與爭議。一說“山東情物館”,“博”字讀成“情”字,一字之差,謬以千里。也有人說是“心系情婦館”五個字只有“館”字被識別出來。盡管有網友站出來指責戲說的段子,不過歷經風雨幾十年的山東博物館漸漸地不是因為自身的博大精深而被網友熟知,而是因為被調侃的這些“名字”。 因為被誤解,所以山東博物館在新館搬遷之后,曾經一度將郭沫若題字原件展出,并在網站上寫了一篇介紹博物館題字的文章。不過由于沒有放在主頁,許多人沒有注意到。4月28日,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陳梗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的說道。“有時候我路過博物館,見有些年輕人看到題字以后在那指指點點,‘這是誰寫的?字跡潦草很難辨認,旁邊也沒有落款?’”陳梗橋告訴記者。 成立于1954年,1956年對外開放的山東省博物館,歷經兩次搬遷。在新館搬遷之前,一直沿用沈雁冰題字牌匾。“當時一位叫李世釗的同志到北京,請茅盾先生分別為山東省博物館和山東省圖書館題詞。”陳梗橋說道。 但之后為何棄用茅盾字而改用郭沫若題字,據陳梗橋回憶竟是因為文學家茅盾寫了一個“錯別字”。“因為沈雁冰題字中‘館’字是‘舍’字旁,漢字標準化后‘館’為‘饣’字旁,當時我們考慮著山東省博物館要是再用錯別字,那不是成了大笑話?所以經過商討后決定用郭沫若的題字。”陳梗橋說道。 上世紀50年代,郭沫若參觀山東省博物館并題詩一首,上款有“參觀山東博物館”的題字,“郭沫若除了是文學家,他還是著名考古學家,用他的字更貼切。不過他的題字里面沒有‘省’字,為了尊重原作最終沒有加上‘省’。”陳梗橋表示,其實在千佛山的老博物館用的就已經是郭沫若的題字,可能因為當時網絡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或者是那個年代人們對于名人與權威都很敬重,沒有膽量戲說或者拿它開玩笑,總之從來沒有引起這么多的議論。” 事實上,郭沫若原稿中,山東博物館幾個字是豎排連在一起的五個字,但山東博物館的牌匾卻是橫排。為了尊重原作,山東博物館將單字取出后沒有“整形”,保持原貌的山東的“東”字是寫完“山”字之后一筆帶過來,讓現在博物館的“東”字的一橫看起來很長。不過也因為天然未雕琢,所以也讓很多“有心人”拿來玩笑。
* S0 M- f3 M2 M0 N,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