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厚強:當今書法的評價標準在哪兒) @* r( ^9 u6 u$ u' ]
標簽: 書畫名家 [url=]大別山人[/url] [url=]赤子畫家[/url] [url=]中國鄉村文化[/url] [url=]楊厚強[/url] [url=]淮源書畫院[/url]
* A" T9 q+ G+ b1 _+ g& F. h
1 ~; F$ R: }. V. C" V& o8 e4 O d/ \; \
! z; U! Q/ b) Y! _* z. d' _( S* w1 z% `% @" o% J$ ]
隨著筆墨紙硯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書法更多地由文人書房走向展覽大廳,實用性讓渡于藝術性,書寫的形式與內容都發生巨大改變;同時,在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抽象、變形、夸張、拼貼、連體、拆解等形式的所謂“現代書法”,往往令普通人難以理解,也令許多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的評價標準生出困惑。4 x7 W# D4 N8 ^" y4 k: L
價值判斷面臨多元考驗 20世紀80年代以來,“書法熱”促進了各種展覽、賽事的盛行,使書法越發成為一種“展廳藝術”。傳統文人書齋或私人雅集講求書卷氣、雅致、點畫精妙,而高堂大廳則更重視結構夸張、空間開合,強調視覺沖擊力,書法的功能也由記錄、傳情達意轉移到裝飾。 伴隨“展廳書法”的盛行,當代書法出現了“雙重性格”——書法中的藝術表現,是自己努力錘煉出來的,但作品中的文字內容卻全是古人的?!翱諝ā迸c“展廳書法”相伴相生,同時書法商品化,強調價格高低而非藝術價值,使得書法中包含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貧弱。 在西方文化思潮以及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家將書法理解為“抽象的線條”“最接近現代藝術的形式”,利用書法的空間及線條之美,強調“畫入書法”“實驗書法”等,出現拆解、拼貼、做舊、字體混搭等以書法為媒介的新藝術形式。比如,有些只保留書法的線條之韻律,創作密密麻麻的“亂書”;有些將漢字字形進行拆解重組,變得不可識讀,如同“天書”。這種“書法觀念藝術”試圖探索書法藝術的當代性,在視覺上極富沖擊力,具備強烈的叛逆色彩,也沖破了書法幾千年來的審美定勢,其與書法本身的邊界問題引發許多專家學者的思考。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書法家沈鵬認為當代書法的價值判斷,面臨著多元的考驗。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曹意強認為,從事現代書法藝術研究的人身上其實肩負了雙重使命:第一層是延續傳統書法藝術的命脈,并在與西方藝術及其他民族藝術的比較過程中尋找“現代”書法的意義;第二層則是守住傳統書法的神韻和旨趣,特別是其技術層面的要素,技術、技巧、痕跡是切近傳統、體悟古人之心的橋梁。 書法標準在“人人心中” 面對紛繁復雜的書法面貌,普通書法愛好者經常會生出這樣的困惑:書法為什么越來越看不懂了?對此,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主任鄧寶劍教授說:“看不懂,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多看多練,而不是指望別人告訴你怎么看?!?/div> 書法的藝術性,最初在法度。法度是書法藝術的第一道門檻。學書首先是學習筆法、墨法、字法,其次在于章法、格調、神采。蘇軾在《論書》中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备匾模瑫ㄟ€與人品、精神相聯系。宋朝書法家特別敬佩顏真卿,歐陽修說:“顏公忠義之節皎如日月,其為人尊嚴剛勁象其筆畫。”而創造了“趙體”、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的趙孟頫,則因身為宋朝宗室卻從官元朝的“失節”,書法長期被譏為“媚而無骨”。 書法的審美觀念,時代有別、各家各派有別,在當代更面臨劃分邊界、時代開拓等諸多考驗,但其根本標準是不變的。唐代孫過庭《書譜》中說:“夫心之所達,不易盡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難形于紙墨?!薄皼r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于秘奧;而波瀾之際,已浚發于靈臺。”書法的標準在于體悟,而體悟需要門檻,需要藝術和人文修養的加強。 “包括書法在內的藝術標準往往是說不出來的,人人心中都有標準,重要的是發自內心地熱愛這門藝術,在多讀帖多臨池中提高自身的書法審美水平。藝術的創新更不是靠提倡就能做到的,有時還適得其反?!粍撔聲r自創新’,創新是努力繼承傳統書法藝術基礎上瓜熟蒂落的事?!鼻迦A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劉石說。
4 \0 ~- P0 o- A: {- U5 F, U5 y3 I! {+ X9 D7 I7 V
|